35歲是職場的分水嶺嗎?

2025-07-10 03:10:16 字數 5156 閱讀 5072

1樓:只想躺著有錯嗎

35歲其實是乙個職場的轉折點,因為身處這個年齡階段,如果你不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使你迅沖銷坐在中層管理的位置上,月薪萬,等待你的依然是逐漸被企業所淘汰!人力資源界大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招聘35歲以上的員工,而內部的35歲以上員工逐漸淘汰!中層管理者可能可以活得更久一點。

但你放眼望去,職場裡還能見得到45歲以上的員工嗎?早「死」晚「死」,早晚要「死後們有幸趕上國家的「延遲退休」政策,要65歲才能退休,那45歲到65歲。

身處當下,你就需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為什麼你乾的好端端,會被乙個年齡、資歷,乃至能力都不如你的人所替代。原因很簡單,那個取代你的人可以勝任你的工作,並且要價還低,精力還比你旺盛!

那麼解決辦法就很明顯了,只要你能做的事無人可以替代,那你自然就能破局35歲危機!判亂。

其實我們是可以有很多參照物的畝遊,我們來看一下哪些職業不懼35歲危機。

1、銷售人員。作為乙個企業掙錢部門的員工,只要你能源源不斷的幫企業實打實的掙錢,在你為企業創造的利潤大於你的人工成本的時候,你是不用擔心自己被淘汰的。因為老闆清晰的知道,你這樣的人多多益善。

2樓:ai觀點

35歲並不是職場的分水嶺。李擾。

職場的分水嶺是乙個逐漸成熟的過程,而不是乙個具體的年齡點。在職場上,人們的職業生涯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經驗、技能水平、溝通能力、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年褲判齡只是其中乙個哪純旦因素,而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因此,即使乙個人35歲了,他仍然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提公升自己的能力,在職場上取得成功。

35歲真的是職場分水嶺嗎?

3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是的。人過了不惑之年,就有乙個詞來形容現代人的職場狀態,這個詞就是「35歲危機」。意思是,許多公司的hr在招聘時,超過35歲的應聘者,一律不考慮。

35歲意味著,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信;

35歲意味著,哪怕你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也有被清理的風險;

35歲意味著,哪怕你不用保溫杯,「中年危機」已經如影隨形?

35歲,年齡分水嶺是不可忽視的職場潛規則。

35歲,是個尷尬的年紀。論體力和精力,你比不上年輕人;論資歷和定力,你比不上年長的人。

35歲是職場的分水嶺,接下來的每天都是「中年危機」。職場定義35歲作為分水嶺,自然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35歲之後人的學習能力或者積極性會有所降低,如果不能持續學習增加自己的價值的話,對於企業來說,自身價效比會越來越低。

35歲真的是職場分水嶺嗎?

4樓:合肥公交黏黏糊糊滾滾滾

很多人說35歲是個坎,在我看來其實他就像是中年危機一樣,不靠譜,這是乙個拿出來華宗取寵的熱點而已。上面有人說35歲不能熬夜,但是這不能代表所有的工作都必須要求熬夜吧。

35歲身體機能確實不如20歲的青年,但是如果從總體上來說,應付工作是絕對綽綽有餘的。舉個例子,乙個20歲的人,假如說他工作期間能夠生產10個釘子,你讓他催一催,趕一趕,罵一罵,踹一踹,他可能又能多生產5個。而乙個35歲的人,他可能工作期間也是能生產10個釘子,而你催一催,罵一罵,他不鳥你,所以他一枝搜個也不會多生產。

雖然總體上來說20歲確實比35歲之後的人要能生產更多東西。但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一直會催會打會罵吧。特別是一些成熟的體制內,其實工作都是固定的,20歲能幹的工作,35歲照樣能幹,甚至55歲,65歲有些他仍然都可以去做。

並且這種靠壓榨提公升效率的企業,在未來中國的發展中肯定會越來越少,因為這樣的血汗工廠逐漸會向東南亞其他國家轉移雀歷。

還有人說35歲創造力沒有20歲強,這也是以偏概全的典型特徵,試想一下,在座的各位有哪些工作是需猛歲歷要很多創造力的?有創造力那是對外宣傳的口號,但是對內而言,創造力並不是唯一體現價值的標準,甚至在領導眼裡有些時候還是適得其反。

不管是35歲,45歲,55歲,中國的平均壽命都是在一直增加的。

其實最可怕的不是企業限制或者說企業覺得你不行,而是你自己覺得自己不行。目前還有很多企業,包括國企對於年齡都卡的非常死,還是那句話,現在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一旦當沒人用的時候,沒有青壯年再去補充的時候,別說35歲了,只要是沒退休,他都會繼續聘用。這也是為什麼提出,如果去看一些關於人口紅利的新聞的時候,彈幕大多數都是刷不要生,不要生,不要生。

總的來說,現在人口紅利沒有完全消退,現在對於企業來說仍然是買方市場,就算以後哪天出個新聞,乙個非常熱門的崗位要求長兩個腦袋的人才能應聘,我都不覺得奇怪。最後對題主說,其實也是對所有給自己設限的我們說,很多限制都是別人給我們身上貼的標籤,你認可他,那麼你將永遠生活在別人的限制內,只有我們把這個標籤拿掉,那麼我們才能找到自己成長的道路,有些時候工作會很累,學習會很苦,但是我們一定要對未來抱有希望,抱有好奇心,就算你覺得未來混的比現在慘,難道你就不好奇一下能慘到什麼程度?

35歲真的是職場分水嶺嗎?

5樓:雨烏驚

是一道坎。我36歲,之前一直在體制內工作,今年一月離開體制開始全職當碼農。

在體制內時,我一直認為體制外是公平競爭,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去相應的崗位。你有掙一百的能力,就去一百的崗位,有一萬的能力,就去一萬的崗位。

遺憾的是,通過十幾輪面試,發現不是這樣的,年齡歧視是客觀存在的。你想去掙一百的地方,不嫌錢少,對不起,那是給畢業生準備的崗位。

我也投過與崗位相匹配的工作,結果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因此,要投有門檻的崗位。就是不吃青春飯的那種,不是培訓班能量產出來的那種。

最後,我走的是學歷門陵羨檻,因為我是碩士研究生,就投了演算法崗。公司的演算法崗胡畢碩士起步,博士居多,這樣就過濾了一大批競爭對手。

那麼,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呢?我認為,用人單位希望你的能力和年齡匹配,價錢也合適。

關鍵一點是,35歲儘量就不要通過投簡歷的方式了,你通過投簡歷,公司反而不重視。

我覺得內推是最好的方式,我有三個朋友,他們分別在三家公司有話語權,平時一起交流,他們通過交流能更熟悉我的水平,我也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就針對性地充電。有個朋友說他們在搞ue4,於是我業餘就有針對性的學ue4,隨時無縫連線。儘管ue4培訓班也很多,但是量產出來一大批只會藍圖不會c++的,所以也算門檻。

我可以業餘和他們一起做事。他們也表態隨時歡迎我加入他們的公司。我說,如果混不下去了,去你們那裡討碗飯吃。

有些人通過獵頭去找工作,我也試過,遺憾的是,還不如自己投簡歷更有效果。找我的有十幾個獵頭,但是沒有一次通過獵頭成功找到工作的。一是自己水平不行當了備胎,二是獵頭水平參差不齊。

還有個不是規律的規律,那就是面試官的年齡尺做拍。如果面試官的年齡和我差不多,或者比我大,錄用率就高,如果比我小几歲,那就沒戲。面試官也是人,面試就是找同事。

如果他和你年齡相仿或者比你大,你的處境他也能體會到,感同身受,願意給你機會。如果是年齡偏小,錄用率就低。水平不足時,他會讓你等通知。

水平高時,他一面誇獎你,一面讓你等通知。這兩種情況我都遇到過。

還有公司的原因,注意看他們的簡介,如果這個公司宣揚是個年輕的團隊,平均年齡20多,就不要考慮了。

35歲是職場「分水嶺」嗎?

6樓:帳號已登出

35歲對職場人來說確實是一道坎,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35歲失業再去求職確實會有一些尷尬。

企業認為,乙個人到了三十歲左右,還沒有一技之長與智慧型優勢,還在探索中,這樣的員工沒有職業規劃也沒有定力,是不靠譜的。

成本高,企業使用員工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價值,35歲左右的人也是職場老人,他們的用人成本遠遠高於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而頻繁的跳槽就更不能證明自身價值了。

不利於團隊, 35歲後還在忙於找工作或跳槽的人,大多情感指數不高,對團隊或企業的情感度低,理由:如果其在乙個單位工作一段時間,就會對其產生較深的感情,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其感情因素會影響其尋找另外的單位。

難以改造,人到35歲後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形成,對所遇到的事物習慣於用自己的理念進行解釋。當新的企業或團隊的行為習慣與其行為習慣產生衝突時,其會堅持或認為自己的理念更有道理,易產生思維矛盾,增加不團結不和諧因素。

當然,並不是一概而論,職場是殘酷的,企業永遠只是站在自身立場思考問題,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的使命和宗旨。但是客觀環境如此,35歲確實是職場很艱難的一道坎兒,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敢闖敢幹,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發掘出來,這樣通過時間的積累,到了35歲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適合自己的「立身之所」。

35歲為職場分水嶺,是嗎?

7樓:傅行雲時代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分析,35歲之所以會成為一道「坎」,既是因為這個年紀的員工身體素質往往開始下降,<>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許多人都會在這個階段抵達晉公升的極限。為此,不少企業都傾向於逐漸用更年輕、對工資要求也更低的「新鮮血液」替換掉這些收入更高,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卻未必還能走高的「老人」。

35歲為職場分水嶺,是嗎

8樓:帳號已登出

35歲,本該是眾多職場人士漸漸走上成熟的分水嶺,但對於網際網絡人來說,35歲卻是職場生涯的分水嶺。

作為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網際網絡行業的各個環節包括產品的設計、研發、運營、市場、維護、客服等方面,而且都需要人力資源的加持。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公司自然更傾向於青春有幹勁,最重要是能夠接受加班的年輕群體。

大的趨勢下,有些人選擇待在大廠,拼命提公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力圖能發揮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有一些人選擇行業內跳槽,去乙個相對小的公司帶團隊;不過,更多的自嘲為網際網絡民工的普通從業者,無可避免的遭遇著轉型的陣痛。

如果你正處在35歲的職業迷茫期,不妨看看其他人在面對35歲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時,是如何進行選擇的,沒有太多轟轟烈烈的故事。自象限和一些所謂「被網際網絡拋棄」的打工人聊了聊,恍然發現原來並非都是悲情,很多人傳遞著一種態度:feel damn good!

35歲是一部分人的**奮鬥期,也是一部分人的職場懈怠期。通常情況下,我們從步入職場開始,35歲大概已經擁有7-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對於一部分職場人來說,這個年齡正是各項技能與行業資源打磨最好的時期,因此會成為職場奮鬥中的**時期。

但對於有一類人群來說,卻是最危險的時期。

因為年紀越大啊,你的價效比越比不過年輕人。在很多老闆心中,年輕是最大的優勢,年輕人身體好、加班熬夜都沒問題,學習能力強、執行力強,做事不講條件不墨跡不偷懶,最重要的還是工資低。

2019年,58同城招聘研究院曾釋出程式設計師行業大資料包告顯示,的程式設計師年齡集中在21-25歲,25歲以下(包括25歲)的從業人員佔比達,而41歲以上的從業人員佔比只有。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1-3年從業者佔比最高,達到。工作10年以上的從業者佔比最低,只有。

古今漢字的分水嶺是什麼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是?

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中國漢字的歷史 一 歷史 甲骨文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傳說中,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 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造字時天...

過分水嶺溫庭筠最能表現情感的句子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過分水嶺詩意 詩意 詩中所寫的分水嶺,是秦蜀或秦樑間往來必經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徑稱分水嶺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題稱 過分水嶺 實際上寫的是在過分水嶺的行程中與溪水的一段因緣,以及由此引起的詩意感受。出自唐代溫庭筠 ...

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分水嶺是什麼

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分水嶺是 最高的權威究竟是法律還是個人。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它要求崇尚法治 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人治思維是指人們以信奉人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以軍隊治理為例,人治思維是法治思維的大敵。人治思維不 法治思維難確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