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芸全球教育報告 面向未來的家庭教育什麼樣

2025-05-25 22:00:12 字數 2362 閱讀 1921

1樓:情感聆聽者小非

一, 家長的責任。一般來說,家庭(家長)的教育責任體現在兩方面:

一)幫孩子適應學校。這個功能家長普遍比較重視,但容易窄化為學業成績,而不是幫助孩子成為全面而有個性的人為未來做準備。

二)幫孩子學會生活,成為有能力、有想法、能為自己創造幸福的人。這是家庭獨有的責任,但卻容易被忽視。

二,兩個行為誤區。明確了責任在講怎麼做之前,我們先梳理下,看看有哪些行為誤區與責任相悖。

一)習慣性外包。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有兩句話:「沒時間」和「工作太忙」。

因為忙,就把學知識的事全交給了老師,把提分數、學技能交給了校外培訓機構,甚至有時候還把孩子的膳食營養交給了外賣。這就叫「習慣性外包」。 沈祖芸老師遇到過一位高三學生的母親,焦慮地問:

孩子英語成績上不去,我又輔導不了,怎麼辦?」沈祖芸老師建議她只做一件事,每週空出三個晚上,不用教就靜靜地坐在孩子身邊,一直歷清陪伴到高考。 後來,她真的聽了建議,推掉了所有應酬,每天花乙個小時坐在孩子身邊。

現在這個孩子出國讀碩士了。後來每次遇見這位母親,她總是很感慨,現在兒子總會懷念那段陪伴他的時光。

二)經驗性傷害。家庭教育最大的難題是什麼?不少家長都投票給手機。

有家長說:「不碰手機,孩子就是天使;拿到手機,就變成小惡魔。」在無數次手機搶奪中,親子關係破壞了,家庭矛盾也隨之公升級。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家長想的那麼嚴重。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上網做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是學習,包括查資料、傳送作吵胡業等等;排第二的是聽**:之後才是遊戲、聊天和短**。

一名中學生說:「爸媽拿手機就是在工作查資料,為什肢碰前麼我一拿起手機就是玩遊戲呢?他們越這麼說我就越玩。

你看,這就是「經驗性傷害」,父母總帶著自己過去成長中的經驗去要求孩子。殊不知,教育學上有乙個「映象傳遞」效應,也就是李希貴校長常說的:「孩子永遠不會成為你期待的樣子,他們只會成為你的樣子。」

2樓:帳號已登出

第一,幫孩子適應學校。這個功能家長普遍比較重視,但容易窄化為學業成績,而不是幫助孩子成為全面而有個性的人為弊談世未來做準備。

第二,幫孩子學會侍迅生活,成為有能力、有想法、能為自己租肢創造幸福的人。這是家庭獨有的責任,但卻容易被忽視。

3樓:北方尤

《家庭教育配伏消促進法》就要正式實施培知了。法律規定:「父母應。今天聽了沈祖芸老師的《全球教育報告》,對家長在孩子成廳春長過程中需要承擔的。

4樓:冷靜還無私丶寶貝

傳統的家庭教育拆森注重輩分,強調家長要具漏談有威,是一種俯視的教育理返御碰念。近來興起的一種家庭教育理念則強調平等,要充分尊重孩子。

5樓:可靠的

本期「愛的表達」邀你走進教育專輪衫家沈祖芸的《全球教育報告》共成長!親子關係:面向未來的家庭教育什麼樣唯桐大?2022年1月1日,《家庭指豎教育促進法》就要正式實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到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5:5分流,再到《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還有層出不窮的各種各樣的新。

7樓:貓見吐

這是個非常棒的問題 有利於大腦的開發 所以為了你好 只能給你一點提示 詳細答案還要你自己去探索。

8樓:小小人物

之前一直爭論的《國樂大典》為什麼要出現西洋樂器返卜,搜畝好笑的是誰規定的國樂節目不能有西世世森洋樂器。 不能把你自己的理解強加上去還批判這是錯的。 對於插電不插電的樂器大家也是。

9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曾經數餘說過:「最拆芹熱烈的戀愛往往會有最冷漠的結局。」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一直陪著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要走。

如果有一天,我們走散了,我希望我們在離旅畢畢開時是微笑著揮手告別的。

人潮那麼擁擠,我們光是遇見就已經足夠幸運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那個意難平的結果,在一起時真心相待,等到了離開的那一天,心中也不會有所遺憾。

有人說:「見過花開就好,何必在意花屬於誰。」

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10樓:弓長斤欠

快樂是一本書,著深刻的哲理;快樂是一首歌,奏著高低不一的音符;快樂是一首詩,充滿著「大江東去浪淘。

11樓:蘇蘇

它不僅要求獨立院校承擔起就業政策指悉咐枯導與就業資訊傳遞的責任,也要求高校具體地做好推薦學生就業睜洞、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職業的工作。如果說推薦學生就業是一項在某個特定時期的工作,那麼如何指導學生確簡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做好學生就業的推薦工作,獨立院校要做的事情就不是一般地寫寫推薦意見,而是要與社會各界建立密切的聯絡。

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獨立院校必須成為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3)雙向選擇是畢業生選擇職業的乙個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