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治未病最歷灶桐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後演變為「上醫治未病」,是指高明的醫生在疾病沒有發生時即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止疾病的發生與最終的發展。
治未病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是辯襪祖國醫學的重要思想理念。
治未病分三層含義,第一層是未病先防,第二層是既病防變,第三層是病癒防復。最重要的是未病先防,就是在還未生病之前進行調理、調養,讓人不生病,少生病,生病以後可以儘快好,不要繼續加重。
治未病的思想是傳統中醫肢坦重要的一種預防觀和**觀。
2樓:周宇傑
治未病是黃帝提出的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藥精髓理論,原文出自《黃帝內經》。寓意是要防病於未然,不要等病入脊敬隱膏肓了才四處求醫。現代也引述暗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瞭治未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簡介
治未病」是中醫學獨特的預防醫學理論,最早出自《黃帝內經》,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初病防變、愈後防復等。實踐中,紀檢監察機關「治未病」與中醫「治未病」有一定相似性,要稿旁結合紀檢監察工作的規律和特點。
正確把握「懲、治、防」的關係,把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紀法威懾結合起來,做到未病先防、初病防變、愈後防復,以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未病先防,預防先行「治未病」。
中醫「治未病」重視強健體魄、預防疾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黨員幹部既沒有櫻廳天然「免疫力」,也沒有天生「金剛不壞之身」,「治未病」要未雨綢繆,監督於問題未發之時,讓監督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管在平常,充分發揮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
3樓:小兔嘰吃老虎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漏首「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返巧數為治理管理的意寬銀思。
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治未病怎麼讀
4樓:雀無了悅
治未病的讀音:[zhì wèi bìng] 。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
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衡指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不治碼攔好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
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遲鉛,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擋病變發生的趨勢、並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想好能夠採用的救急方法,這樣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
故朱震亨在《格致餘論》中說:「與其求療於有病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
口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重在防,防未病與治未病殊詞同旨。」
這是什麼病還有的治麼什麼病怎麼治
有西瓜葉斑病,建議 類農藥如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或者戊唑醇或者氟矽唑,咪鮮胺 內或者咪鮮胺錳鹽 上述產品容用量多了抑制生長 或者異菌脲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醚菌酯或者溴菌腈或者肟菌酯等等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交替使用農藥成分,不要連續使用一樣的農藥成分。這是植保原則。這是什麼病啊!怎麼治 辣椒疫病,葉部染病...
這是什麼病,怎麼治?謝謝,請問,這是什麼病?怎麼治?謝謝!
我仔細看看再說 麻煩你聞一下味道,是不是有股臭臭的味道?請配合一下 為害症狀 白菜多在包心期開始發病,病株由葉柄基部開始發病,病部初為水浸狀半透明,後擴大為淡灰褐色溼腐,病組織黏滑,失水後表面下陷,常溢位汙白色菌膿,並有惡臭,有時引起髓部腐爛 是不是這個症狀 請配合一下 我看 應該是這個症狀吧 你在...
請問,這是什麼病?怎麼治?謝謝,這是什麼病,怎麼治?謝謝!
梨樹褐斑病,在發覆病初期 制可用防治藥劑,10 苯醚早環唑水分散粒劑3000 5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 800倍液,50 嘧菌酯水分散粒劑5000 7000倍液,40 腈菌唑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等藥。每7 10天葉面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