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三十八回至四十回為什麼不真實

2025-05-15 04:31:07 字數 1007 閱讀 4970

《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概括是什麼?

1樓:貝貝愛教育

具體如下:

自從送了婁太爺回家之後,自此就沒有人勸他,越發放著膽子用銀子。前項已完,叫王鬍子又去賣田,得了二千多銀子,隨手亂用。又將一百銀子把鮑廷璽打發過江去了。

王知縣事體已清,退還了房子,告辭回去。

杜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銀子用的差不多了,思量把自己住的房子並與本家,要到南京去住,和娘子商議,段襲絕娘子依了。去南京的路上,管家王鬍子拐了二十兩銀子走了,杜少卿付之一笑,只帶了加爵過江。

搬到南京後,眾朋友紛紛前來拜訪,也少不得回拜。杜老太爺的門生李大人要舉薦杜少卿做官,杜少卿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實是灑脫!接著,遲衡山同杜少卿商量建泰伯。

祠堂,以傳承傳統禮樂,自己捐銀三百兩,並向眾朋友募集資金。

創作背景: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禪扒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

的拔貢。吳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

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1729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乾隆元年(1736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握姿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

2樓:靜雨

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夫妻遊山 遲衡山朋友議禮。

杜少卿搬去茄弊了南京。眾朋友紛紛前來拜訪,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爺的門生李大人要舉薦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無才,又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

遲衡山同杜少卿商量為吳泰顫並族伯(周太王的兒蔽歷子)建一座祠堂,以便傳承傳統禮樂,並向眾朋友募集資金。

《儒林外史》56回賞析有嗎?

儒林外史 精采都在前半部,落後幾回筆意稍滯,與整體似有不稱。儒林外史每回批註賞析?儒林外史 每回批註賞析是如下 第一回賞析 王冕家境貧寒,善畫荷花。京官危素想見他,因不願結交官紳,又恐受害,遂遠走山東。後山東洪災,於是回鄉。第三回賞析 周進的姐夫等人可憐周進,湊錢替他捐了個監生,得以直接考舉人,考中...

《儒林外史》第20回概括怎麼寫?

匡超人找到了老師,老老衝師欣賞他的才學,要把外甥女嫁給他,他謊稱未婚,就成了親。一次回浙江辦事,順便到家看絕隱望,不想妻子因不習慣鄉間生活,病逝了。舊友景蘭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監獄的潘三哥,因他與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脫說因是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辦完事後,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並向他們吹噓...

儒林外史中56回的每一回主要內容是什麼

荀秀榮貝春 儒林外史 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 儒林外史 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 懷人詩 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脫稿,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給他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後人偽作。吳敬梓 1701 1754 字敏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