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寓言故事的詞語有哪些?
1樓:網友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黔驢技窮、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葉公好龍、畫龍點睛、伯樂相馬、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等。
黔驢技窮:黔地沒有驢,好事者從外地運來一頭驢,老虎剛開始害怕驢的叫聲,後來開始冒犯它,發現驢只會踢,沒其他本事,最終吃掉了驢。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本領用完了。
抱薪救火:就是抱著柴火去救火,意為消除災禍的方法錯誤,結果反而更加糟糕。這個成語出自於《史記·魏世家》,魏國一味地把土地割給秦國,最終只能讓秦國更加強大,魏國走向滅亡,就好比抱薪救火一樣。
愚公移山:愚公雖然不能把山移走,但是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遲早可以被子子孫孫移開。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最終兩座大山被天帝挪走。這個故事讓我們學會了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
杯弓蛇影:這個故事是說樂廣乙個朋友來家裡喝酒,朋友看到酒裡有蛇覺得噁心患病,其實酒裡的蛇是弓上漆畫在酒裡的倒影,朋友解惑後病徹底好了。杯弓蛇影用來比喻疑神疑鬼,不能明察秋毫、弄清真相的人。
買櫝還珠:意思是買來了裝珍珠的木匣子,卻把珍珠退回去了,比喻沒有眼光、不懂取捨。楚國人為了把珍珠賣個好價錢,就做了乙個木蘭的盒子,可買東西的人卻把珍珠還了回來,讓人啼笑皆非。
2樓:網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畫蛇添足、拔苗助長、黔驢技窮、葉公好龍、畫龍點睛、守株待兔、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伯樂相馬、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亡羊補牢。
3樓:劉姝含
胡圇吞棗、鐵杵成針。
4樓:桃花源泉
有杯弓蛇影、打草驚蛇。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5樓:花花的情感日記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望梅止渴、四面楚歌、臥薪嚐膽、背迅源水一戰、圍魏救趙等。
1、望梅止渴
是一則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假譎》。解釋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從不切實際的空想中來寬慰自己。連動式結構,在句子中主要用作賓語、定語等。
2、四面楚歌
是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指四面八方皆響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敵,孤立無援。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定語。
3、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是乙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西漢時期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該成語原意指越王勾踐戰敗後以柴草臥鋪,並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後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4、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這則成語原意指背靠臨近河水之地擺陣,或佈下陣勢。後來指處於絕旅昌帶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其本身結構為連動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拆蘆義。
5、圍魏救趙
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寫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 刻舟求劍 鵬程萬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自相矛盾 葉公好龍 南轅北轍 拔苗助長 坐井觀天 狐假虎威 買櫝還珠 邯鄲學步 一葉障目 螳臂擋車 螳螂捕蟬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z xi ng m o d n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z xi ng m o d ...
出自《莊子》寓言故事,出自《莊子》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也行
痀僂丈人承蜩 這個故事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 讀居樓 者承蜩 讀條 猶掇 讀多 之也。仲尼曰 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讀知朱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 讀決朱居 吾執臂也,若槁 讀稿 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