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它與秋分節氣有啥關係?

2025-05-01 20:00:08 字數 3483 閱讀 7280

1樓:阿夢說車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期,廣泛應用於漢朝,成型於唐朝。中秋節是秋天季節風俗的整體,它所蘊含的節俗要素,大部分有歷史悠久的關係。祭月身為民俗做節的關鍵禮數其一,慢慢演變為的賞月、頌月等形式。

中秋佳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聚,為寄予思念家鄉,思念家人之心,期盼大豐收、幸福,變成豐富多彩、寶貴的文化遺產。

最開始「祭月節」的節期在干支歷24節氣「秋分」這天,之後才調到陰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與新春佳節、清明時節、端午佳節合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佳節同樣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地區特別是本地的海外華人的節日。

中秋節陪卜罩的起源和月亮息息相關,中秋節是上古天象欽佩——敬月風俗的遺蹟。在蘆鬧秋分季節,是歷史悠久的「祭月節」。祭月,在中國是一種比較悠久的習俗,其實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區古代人弊猜對「月神」的一種欽佩行為。

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一年四季開始的時節區分法,秋分日居秋天90天當中,均分了秋天。秋分之後,天氣慢慢下降,因此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和「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定義。

古代皇帝的禮教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開始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天,然後因為「秋分」在8月內每一年不一樣,這天未必有月亮,遂慢慢約定成俗,將祭月的日子固定於八月十五。

秋分是24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是秋天的第九十天,太陽的位置在赤緯180°的方位,有均分秋天的意思,到了秋分節氣後差不多就已經進入秋末了,往後就要開始步入冬季節氣了。

2樓:網友

中秋節的由來是古時候,在大豐收後,人們祭拜月神。中秋和秋分沒有什麼關係,只是離得比較近而已。

3樓:半分清甜

就是因為一些人賞月亮來的,所以,秋分開始變得熱了,就是有了這樣的節日。

4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其實就是嫦娥后羿不能夠在一起導致的,就是因為來到了中秋節之後天氣就變得很涼了。

關於秋分你都知道什麼呢?秋分節氣的由來和含義是怎樣的?

5樓:笑馬談娛樂

每年9月23日左右,當太陽達到黃道經度180度時,就進入了「秋分」節氣。 「秋分」和「春分」是古人確立的最早節氣。 據《春秋露陰陽進出篇》說:

秋分陰陽相伴,所以晝夜對等,寒夏對等。」

秋分」有兩層意思:一是根據我國古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時分四時,秋分是 在秋天的90天之中,秋天平分秋色。 二是晝夜24小時,各12小時。

這一天與「春分」日相同。 在「秋分」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赤道。 這一天之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變短,黑夜變長。

在我國古代,秋分分為三個時期:「一是雷聲響起,二是蟲鳴,三是水開始枯竭。」 古人認為雷聲響起是因為陽氣強盛,秋分過後,陰氣開始盛行,所以就沒有雷聲了。

第二階段的「空」二字是指細土,意思是由於天氣寒冷,隱藏的蟲子開始躲在洞裡,用細土封住洞口,防止冷空氣進入。

水開始乾涸」是指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 由於天氣乾燥,水汽蒸發迅速,湖泊和河流的水量減少,一些沼澤和水坑正在乾涸。 秋分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涼爽的秋天。

來自南方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敗的暖溼空氣相遇,導致反覆降水,氣溫也一次次下降。 正如人們常說的,說到「一秋雨一寒」,秋分以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這個時候,南北方的田間耕作是不一樣的。 在我國華北地區,有句農民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時麥」。

諺語明確規定了該地區冬小麥的播種時間; 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 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忌諱也被歸納為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公尺價多少」。

在此期間,全國許多地區開始進入降水量較少的時期。 秋分過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包括江南、華南(熱帶氣旋帶來的大雨除外)的陰雨天數和降雨量進入降水減少期,江河湖泊水位開始下降 下降,一些季節性的河流和湖泊甚至逐漸乾涸。 在此期間,可能仍有個別熱帶氣旋存在,但影響位置偏南,且大部分影響華南沿岸和海南島。

除了強風災害外,此時颱風帶來的降雨往往有利於當地的土壤墒情保持,因為10月份之後,這些地區已經陸續轉入旱季。 秋季急速降溫的特點,讓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忙碌顯得格外緊張。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以「秋分」作為農耕的象徵。 漢末崔玉在《四民月令》中寫道:「誰種大麥,白鹿節可以有薄田,秋分可以有中田,後十天可以有美麗的田野。

秋分是收穫的好時機。 農友們要抓緊秋收,避免早霜連雨的危害; 還應儘早播種冬季作物,為來年的高產奠定基礎。

6樓:邂逅浪漫

秋分是乙個收穫的季節,是收穫農作物的季節。秋分象徵著秋季大豐收,秋分的寓意還在於平分秋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半,平分了秋季。

7樓:蓉淼經驗之窗

秋分是白天和黑夜一樣長的時候,是很多農民為了慶祝農作物收穫的一天,代表著和平喜樂。

8樓:花花就是我

應該就是進入了秋分之後,也就意味著秋天真正到來了,氣溫可能會有所下降。

中秋節在立秋還是在秋分那天?中秋起源於什麼節

9樓:天然槑

中秋節在立秋還是在秋分那天

中秋節,一般在秋分前後。

秋分於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交節,而中秋節的日子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不出意外的話,秋分是離中秋節最近的乙個節氣。而且中秋節和秋分本來就有很深的淵源,應該說中秋節的由來和秋分節氣密不可分。中秋起源於什麼節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的祭月節,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而最初跡態棗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gj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中秋要祭祖嗎

祭祖是廣東潮汕地區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當天下午,各家廳裡就擺臺設祭,置祖先神主牌,獻上各色供品。祭畢,把祭品逐樣烹調,閤家同食一次豐盛晚餐。

不過其他地方也有自己的中秋習俗。比如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閉巨集又比如在閩南、臺灣等地區,博餅也是很有特色的中秋傳統活姿拆動,用6粒骰子投擲,以骰子紅四點多寡為主決定勝負,並以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為彩名。

秋分節氣介紹 秋分節氣是什麼

10樓:世紀網路

1、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2、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

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中秋節吃月餅是怎麼來的,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melody姑娘天蠍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的必備食品。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 八月十五夜起義 的紙條藏入餅子裡...

中秋節和月餅是怎麼來的啊?

中秋節吃月餅是怎麼來的呀?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

古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那時,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