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剪下金成礦組合(寒山 鷹嘴山)

2025-04-30 13:40:03 字數 953 閱讀 7244

主要成礦標誌

1樓:中地數媒

該類金礦廣泛產於我國東部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金礦型別之一。膠東地區、小秦嶺地區的金礦床以及廣東河臺、冀東峪耳崖金礦床是其典型代表。

1.區域地質背景。

產於大陸活化帶的基底隆起邊緣帶。岩漿作用與成礦作用為滯後型,成礦作用晚於岩漿作用,但兩者均為燕山期。與成礦有關的巖體為中深成侵入相重熔成因的花崗岩。

容礦圍巖的岩石組合為花崗岩或太古宙變中基性火山岩組合(廣義的綠巖)。

2.礦床地質特徵。

早期礦化受韌性剪下帶控制,晚期礦化則受斷裂複合-疊加接觸帶控制。大部分礦床受韌脆性剪下帶控制。

礦石的工業型別為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有時這兩種型別在同一礦床中同等重要,可以互相過渡。

礦物組合中,硫化物含量一般較低,僅少數礦床為多硫化物型(硫化物含量達10%左右)。金屬礦物除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等常見硫化物外,常發現有少量的硫鹽類礦物、碲化物和鉍礦物。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其次是方解石、白雲石、鐵白雲石、菱鐵礦等碳酸鹽類礦物。

金以顯微可見金為主,其成色中偏高,各礦區不一。

主要蝕變型別有矽化、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和鉀長石化。蝕變巖型的蝕變頻寬度比石英脈型的寬度大,前者的蝕變帶發育在接觸帶內側,呈不對稱或偏對稱性,後者則以石英脈為中心呈對稱分帶。

在地表氧化帶常出現蜂窩狀的晶洞狀石英、褐鐵礦以及銅的氧化物等。

3.礦床地球化學特徵。

成礦溫度變化範圍較大,155~340℃。絕大部分集中於230~325℃。含鹽度低-中等,變化範圍為3%~15%nacl,大多數在10%nacl左右。流體成分以富co2

為特徵。硫同位素組成以正向偏離隕石值為特徵,反映其硫源為太古宙角閃質岩石,即變基性火山岩建造。鉛同位素比值、模式年齡、μ值的平均值與太古宙變質岩的組成較為一致,反映其鉛源來自於太古宙變質岩。

氫、氧同位素組成表明,成礦流體是一種多**的混合流體。

如何提高18K金的韌性,如何提高18K金的韌性

可以利用奈米沉積鑲嵌技術。利用陶瓷奈米材料的耐磨 高硬度特性與金屬材料的韌性 塑性 彈性相結合,對傳統金屬材料進行表面改性,從而在基體上鑲嵌一層厚度在5 50微米的奈米複合沉積層,使其具有耐磨損 耐腐蝕 耐高溫 自潤滑等效能。各國先後開展了多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並在軋鋼生產中加以應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