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翻譯 [明]張弼《渡 江》全詩的現代漢語翻譯
1樓:城市秋天
一、譯文。
在這揚子江頭我已經是幾次經過渡口了,江上的風波還像以前一樣,作為客人的我卻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飛去的白日比我還要忙碌,向南移去的青山冷冷地譏笑我這個失意的人。
獨自睡去,禁不住被思念家鄉的夢驚醒,破舊的衣服上還沾有京師的塵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樣零星地散落在各地,面對著江上飛來飛去的沙鷗吟詩,想起自己孤單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產生了愴然之情。
二、原文。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三、出處。張弼《渡江》
2樓:網友
我多次在揚子津渡口過江,江上的風波還是和從前一樣,只是我的愁苦總是新的。
夕陽西下,像我一樣忙碌,催人老去,岸邊的青山隨著船行而南去,似乎在冷笑著世人,孤單的旅途的枕上,又夢到家鄉,衣服已經破舊,依然帶著京城的塵土,朋友們都已經像星辰一樣散落在四方,我對著沙灘上的水鷗,吟詩傷神。
3樓:網友
揚子江頭我曾幾度問津求渡,世事風波多如舊時羈旅人又添新愁。
西邊白日逝去如飛忙於催我漸漸老去,岸上南去的青山彷彿在笑人多情。
旅途中不堪思家之情魂牽夢縈,一路奔波一路風塵。
故友知交散居各處猶遼遠星辰,我對著沙鷗吟詩倍覺愴然悽傷。
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詩)原文_翻譯及賞析
4樓:剛陽文化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聽草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懸。——唐代·姚崇《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詩)》 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詩)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草遙尋岸,聞香暗識蓮。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懸。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毀閉正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姚崇文武雙全,歷仕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併兼任兵部尚書。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後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刺史。唐玄宗親政後,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纖悔梁國公。
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諡文獻。
姚崇孝哉我後,衝乎乃聖。道映重華,德輝文命。慕深視篋,情殷撫鏡。萬國移風,兆人承慶。——唐代·丘說《郊廟歌辭。儀坤廟樂章。太和》郊廟歌辭。儀坤廟樂章。太和。
孝哉我後,衝乎乃聖。道映重華,德輝文命。
慕深視篋,情殷撫鏡。萬國移風,兆人承慶。奠獻已事,昏昕載分。
風搖雨散,靈衛絪縕。龍駕帝服,上騰五雲。泮宮復閟,寂寞無聞。
唐代·李舒《郊廟歌辭。讓皇帝廟樂章。送神》郊廟歌辭。
讓皇帝廟樂章。送神。
奠獻已事,昏昕載分。風搖雨散,靈衛絪縕。
龍駕帝服,上騰態搜五雲。泮宮復閟,寂寞無聞。卜畋不從,兆發非熊。
乃傾荒政,爰佐一戎。盛烈載垂,命祀惟崇。日練上戊,宿嚴閟宮。
迎奏嘉至,感而遂通。——唐代·佚名《郊廟歌辭。釋奠武成王樂章。
迎神》郊廟歌辭。釋奠武成王樂章。迎神。
卜畋不從,兆發非熊。乃傾荒政,爰佐一戎。
盛烈載垂,命祀惟崇。日練上戊,宿嚴閟宮。
迎奏嘉至,感而遂通。
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相會的翻譯
5樓:滄海半杯
出自:《三國志。先主傳》
翻譯:劉備抄小路快速達漢津,正好和關羽的船相遇。
求左仲浮渡詩序翻譯?要清楚點
6樓:匿名使用者
浩瀚的長江之水會合鄱陽湖水後,過九江向東以下,氣勢更加寬闊浩渺。江北 淮南一帶地方,盡是平原曠野,遠望長江、淮河,似乎看不啟悶到一處瑰麗奇偉、深幽表邃的奇異景觀。天下山水的形貌者表現著大自然的奧妙,山水的情性變化都與人的心情相溝通,只有那些放任心志於形體軀骸之外而與萬物相配睜通的人,即那些寄情物外、超塵脫俗的人,才能領略大自然的奧妙。
而那些早晚去遊歷浮渡山的人,他們是否幾乎都能得到山水的意趣,看一下形貌就能有所瞭解了呢?或者使山水的意趣壓抑而隱藏在荒蕪的草木及泥土石塊中,等待與山水情性冥合者去發掘呢? 雲天蒼蒼,江水泱泱,江上積聚著若有若無的薄霧,飄浮著一片茫茫的白色,天水連成了浩渺的一片;微風擊波,發出陣陣水流之聲,與岸石相激而騰湧直來,時有大魚躍出波中,場面極為壯觀。
嚮往他日能北渡黃河,東上泰山,飽覽滄海景觀;再沿長城西上,遊歷恆山、太行山、大嶽山、嵩山、華山等名山,登臨終南,憑弔漢、唐古蹟;然後再登臨岷山、峨眉,直到兩邊極遠之地;沿長江而下,出三峽,過洞庭,遊覽悄賣彎廬山、霍山,再沿東海而歸,以實現自己的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