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 卷七十二 四夷附錄第一

2025-04-21 01:11:20 字數 1100 閱讀 9021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3)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流星。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東方有流星如數公升器,出畢宿口,曳光三丈餘,有聲如雷。

唐長興二年,九月丙戌夜,二鼓初,東北方有小流星入北斗魁滅。至五鼓初,西北方次北有流星,狀如半公升器,初小後大,速流如奎滅。尾跡凝天,屈曲似雲而散,光明燭地。

又東北有流星如大桃,出**星,西北速流,至斗柄第三星旁滅。五鼓後至明,中天及四方有小流星百餘,流注交橫。

應順元年春,二月辛未夜,有大星如五公升器,流於東北,有聲如雷。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鼓初,有大星如五斗器而南流,尾跡長數丈,赤色,移時盤屈如龍形,蹙縮如二鏵,相鬥而散。又一星稍小,東流,有尾跡,凝成白氣,食頃方散。

晉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鼓後,東方有大流星,狀如三公升器,其色白,長尺餘,屈曲流出河鼓星東三尺,流丈餘滅。

周顯德元年,正月庚寅,子夜後,東北有大星墜,有聲如雷,牛馬震駭,六街鼓人方寐而驚,以為曉鼓,乃齊伐鼓以應之,至曙方知之。三月,高平之役,戰之前夕,有大流星如日,流行數丈,墜於賊營之所。

雲氣。梁開平二年,三月丁丑夜,月有蒼白暈,又有白氣如人形十餘,皆東向,出於暈內。九月乙酉,平旦,西方有氣如人形甚眾,皆若俯伏之狀,經刻乃散。

陪氏唐同光三年,日有背氣,凡十二。三年,九月丁未夜,遍天陰雲,北方有聲如雷,四面雞雉皆雊,俗謂之「天狗落」。是歲,日有背氣,凡十三。

是月,司天監奏:「自七月三日陰雲大雨,至九月十八日後方晴,三辰行度災祥,數日不見。」閏十二月庚午,日有黑氣,似日,交相錯磨,測在室十度。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乎亂襲辰,西方有赤氣,如火焰焰,約二千里。佔者雲「不出二年,其下當有大兵。」

長興三年,六月,司天監奏:「自月初至月終,每夜陰雲蔽天,不辨星月。」

應順元年,四月九日,白虹貫日,是時閔帝遇害。

晉天福初,高祖將建義於太原,日傍多有五色雲,如蓮芰之狀。二年,正月丙辰,一鼓初,北方有赤氣,向西至戌亥地,東北至醜地已來向北,闊三丈餘,狀如火光。赤氣內見紫微宮共北斗諸星,其氣乍明乍暗。

至三點後,後有白氣數條,歲兄相次西行,直至三鼓後散。

漢乾祐二年十二月,日暈三重,上有背氣。

周顯德三年,十二月庚午,白虹貫日,氣暈勾環。

比較新舊五代史的區別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原名 五代史記 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後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 公元1007 1072年 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編的五代史以後,歐陽修為什麼獨出心裁,重又編出一部體例和寫法不一樣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 歐陽修傳 中對此作了簡約的說明 自撰 五代史記 法嚴詞約,多取 春秋 遺旨。所謂 自撰...

瞭解五代史,看什麼書,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 舊五代史 原名 五代史 也稱 梁唐晉漢周書 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 扈蒙 張澹 劉兼 李穆 李九齡等同修。書中可參考的史料相當齊備,五代各朝均有實錄。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也可以參考看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撰,原名 五代史記 後世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