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是描寫誰的?

2023-07-15 19:06:15 字數 3191 閱讀 4578

1樓:洵洵說歷史

採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描寫的就是這首詩的作者陶淵明,陶淵明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人,心中一直有著鴻鵠之志。但可惜卻不能抒發自己的才華,在一次又一次的宦海沉浮之中屢屢碰壁,所以也就有了安能彎腰折眉事權貴的這樣一種兩袖清風的形象。

在陶淵明41歲的時候,就一次選擇出仕做官是當一個縣令官職不大,本來我們的陶大詩人是想用自己的才能把這一個縣城治理好的可惜天不遂人願上任後僅僅81天。上級領導就來視察這位前來視察的督郵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如果限位不給他送禮的話那麼就一定會有好看是。

陶淵明知道此事之後也就有了,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意思是什麼呢?我當個項鍊就賺這點錢,我何必去難為自己去討好小人呢我不幹了,所以咱們的大詩人就甘願去種地種田當一個田園詩人。很多人為了陶淵明的這份氣節這份堅持,而認定陶淵明是一個有著高尚節操的人這種認知確實是正確的。

但是我個人覺得沒有辦法改變那麼就應該順應時代,你為了自己所謂的信仰而丟棄了自己的職位,那麼受到傷害的還是百姓啊!如果你真的是個有能力的人,你為什麼不改變現狀?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這個縣城治理好?

直接選擇逃避呢,這真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有理想的人該做的事情嗎?

古代的讀書人一直標榜的是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連一個縣令都做不好的人,你又能指望他真的能幹成什麼事情嗎?什麼是真正的勇敢的人?

敢於去挑戰一切,敢於去面對危險明知前方是萬丈懸崖,但依然能夠捨身取義去證明自己的道,去證明自己的意去證明自己的信仰。

而不是遇到個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甘願退居一下,你這不是淡然你這就是懦弱,三國演義當中張飛還能怒打督郵,然後辭職不幹您可好我直接辭職不幹。你好像從來就沒想過自己縣城裡的老百姓該怎樣過活吧,陶淵明在文學上的造詣是無人能夠出其右的,一個偉大的詩人但是偉大的詩人不見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們不應該把這樣一個人評價過高,還是那句話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敢於去面對困難然後解決困難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淵明。陶淵明學識淵博且非常清高,不愛慕虛榮,也不貪圖錢財。他在彭澤縣做縣令時,剛好碰到潯陽郡派人前來檢查公務,這人非常貪婪,喜歡以巡視為由向轄縣索要賄賂,陶淵明見此,不想與他人一樣趨炎附勢,說:

我不能為了做縣令這五斗米的俸祿而彎腰,低聲下氣地討好這些貪婪的小人。」於是他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起了逍遙自在的日子。

3樓:行樂先生

是陶淵明寫出來的,在當時也是表明了自己是一個不庸俗有骨氣的人,不會為了功名利祿所動,所以一直堅持自己的本心,做一個閒散的田園詩人。

4樓:愛上我企鵝9啊

是描寫陶淵明的,陶淵明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也是描寫他自己的。

5樓:甜奶幼

其實這個也是由網友們描寫出來的,他們用來形容自己喜歡的明星,其實這個也不是說針對誰,然後這個東西只要是喜歡哪個明星都是可以去描寫的。

不為五斗米不折腰的解釋是什麼?

6樓:汽車之路

不為五斗米不折腰:不能只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從此屈身事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拼音: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解釋: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折腰:下拜,彎腰行禮。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

出處:唐朝房玄齡《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譯文: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用法:複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人有骨氣。

反義詞。阿諛奉承。

讀音:ē yú fèng chéng。

解釋:阿諛:用好聽的話討好人;奉承:恭維;討好。巴結拍馬;說恭維人的話;向人討好。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

7樓:棠萼愛教育

「不為五斗米折腰」原指不會為了五斗米的官俸向權貴屈服(五斗米:微薄俸祿的代稱;折腰:彎腰,指鞠躬作揖),後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在句中一般充當作謂語、分句。

不為五斗米折腰

拼音】: bù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解釋】: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成語故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誰的典故?

8樓:i他醉她城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最好的印證就是在陶淵明身上。

陶淵明的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

「不為五斗米折腰」出自哪首詩,「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出自哪裡?

陶潛傳 即記載陶淵明生平事蹟的傳記。晉書 和 宋書 均有 陶潛傳 都對陶潛的生平 主要活動和文學作品進行了介紹,內容略有不同。原句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典故出自 不為五斗米折腰出自於哪個故事?詞目 不為五斗米折腰 出處 晉書 ...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誰,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誰

陶淵明啊,這個成語 於 晉書陶潛傳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主要講陶淵明任縣令時有一天有個官要來,別人就勸他穿戴整齊,迎接那個官,他本來就是個嚮往自由隨性的人,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後來辭官,隱居山林,這個詞主要是說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是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