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人經商是怎樣捏手指討價還價的?

2023-06-30 13:05:06 字數 1753 閱讀 4388

1樓:大板橋竹橋邊

撒拉族是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在長期的經商活動中,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商習俗,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他們都非常喜歡做「阿日」(漢語稱牙行,意為中間人),給別人介紹生意,促成交易。撒拉族在做買賣時,有時並不把交易物品的**明文標出,他們看好貨物後,由「阿日」向買賣雙方詢問出價和要價,但不用語言談,而在袖筒裡用捏手指的方式進行,以免讓其他人知道價錢。作為賣主,在要價時往往要的較高,而作為買主則出價較低,若二者之間相差不大,中間人就可順利地促成交易,但實際上二者間的差價往往較大,這時就靠中間人充分發揮其才智了,他不僅要說服賣方降點價,買方出點價,更主要的是要充分揣摩買賣雙方的心思,要對進行交易的貨物有個準確的估價,在自己心中有底的前提下,既不讓買主吃虧,也不讓賣主受太大損失,並能促使生意成交,這才是一個成熟、正直「阿日」的表現。

在袖筒中捏價時,捏住食指表示。

一、十、一百、一千、一萬,食指和中指二指表示。

二、二。十、二百、兩千、兩萬,加上無名指表示。

三、三。十、三百、三千、三萬,再加上小姆指表示。

四、四。十、四百、四萬,捏住五個指頭表示。

五、五。十、五百、五千、五萬,捏住大姆指與小姆指表示。

六、六。十、六百、六千、六萬,大姆指、食指與中指表示。

七、七。十、七百、七千、七萬,大姆指與食指伸展表示。

八、八。十、八百、八千、八萬,食指捏彎成鉤形表示。

九、九。十、九百、九千、九萬。在討價還價時,一邊在袖筒裡捏手指,一邊在嘴裡說要這個價或出這個價。如果交易貨物的價位在千或萬以上,人們都知道大致**,為了使討價還價趨於簡單,他們提前在袖筒中捏好這個首位數**,並說這個**誰都知道,以後不再捏價了,然後主要捏其它位數的**。

撒拉族為什麼要在袖筒中捏價呢?這是因為過去撒拉族服飾大都為寬大型,為了不讓外人掌握他們之間的生意情況,他們就伸出衣袖,兩人衣袖中談價錢。如今,隨著撒拉族生活水平的提高,撒拉族的服飾越來越大眾化,除了老人外,人們較少穿寬大的衣服,因而不宜在袖筒中捏價,他們就在衣襟、毛巾等下面捏價。

撒拉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此當他們與外族人做交易時,為了避免讓對方知道自己內部的價錢商定情況,他們採用本族語言來談價,如撒拉語中「大思兒」表示元,「奧恩」表示十,「玉子」表示百,「命」表示千。撒拉語中沒有萬的單位,他們就用「贊子」(意為碗)來諧音表示「萬」。

2樓:寶96130辰四

撒拉族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化隆回族自治縣黃河谷地,以及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鄉一帶。

其次還分佈在臨夏州積石山縣的四堡子、大河家、劉集鄉、石塬、柳溝、吹麻灘、扎藏、小關、中嘴嶺等鄉鎮。縣內的撒拉族是在清乾隆、同治、光緒年間反清失敗後,因逃難和婚姻關係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街子、崖曼、西溝、白莊、清水、孟達、草灘壩、塔撒坡等地遷入的。

部分撒拉族散居於青海省的西寧市及黃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肅省夏河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伊寧縣等地。

元代後期,世居中亞土庫曼,撒拉爾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貴族的毀謗、排擠、傾軋,率領族人長途跋涉,輾轉遷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來。今循化街子地區保留著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稱"駱駝泉",是撒拉族祖先遠途遷徙而來的紀念。元時,撒拉族先民的首領已被**王朝封為"世襲達魯花赤"、"世襲百戶"和"副千戶",成為本民族的統治者。

明朝沿襲之,清朝時"爾最"(世襲總掌教)制和"哈爾"(長老、頭人)、土司等構成撒拉族內部新的統治者。明朝時,撒拉族為河州"招茶中馬十九族之一"。每年納馬易茶。

明初制定"金牌信符"制度,撒拉族領有金牌一面,每年納馬大約360匹。嘉靖時領獲金牌兩面,納馬倍之。清雍正時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