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這篇文章有什麼現實意義,馬說 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2023-01-02 09:10:12 字數 5375 閱讀 3371

1樓: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用。所以應該要主動展現自己的才華,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

2樓:

要任人唯賢,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

馬說 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工作,一個好的人才除了要自我推銷之外,遇到一個知人善用的伯樂,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樓:呼嚕想

馬說由韓愈之書,寫 有伯樂才有千里馬,也就是說再好的人才你也需要一個能發現你才能的人,這樣你才可以綻放光芒,在現在也是一樣,你有才能,卻需要一個發揮才能的機會,若是遇不上一個伯樂,再好的才能也會荒廢

5樓:疾風動竹

馬說,反映的是發現人才,並給予人才施展才能的舞臺的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迎合現時政治的意識形態,升官發財啊!

馬說有什麼寓意

7樓:雪月森林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文章,作者以馬為喻,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

1、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祗辱 一作:只辱)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馬者 通:飼)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8樓:飛雨灑輕塵

《馬說》通篇用的就是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全文寄託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

9樓:袁傅香戊壬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有了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卻不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馬,也只是辱沒在馬伕手裡,(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把(它)稱作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要吃盡一石糧食。餵馬的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把它當作普通的馬來餵養,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秀的素質(也就)顯現不出來,想要它和普通馬一樣尚且不可能,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馬鞭走到千里馬面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是真不認識千里馬吧!

10樓:靜靜靜·靜

世上有伯樂,這以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裡受到埋沒,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裡,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根據千里馬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餵養它。這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飽,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馬鳴叫但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吧!

愚公精神還有現實意義嗎 作文

11樓:匿名使用者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很可貴的,最可貴之處在於一代又一代努力同時還可以一直相信那個美好的夢想的存在.\x0d對映現實中,便是不被外界人事物言辭任何影響,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並且始終相信它能夠實現.\x0d一個人對夢想多一份執著,便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x0d往大了說,如果大家都認為這種堅持並相信的精神是不適合現實的,那麼,社會便不會繼續向前,因為,沒有人為了信念與夢想而努力了.\x0d社會是靠眾人合力去推動的,如果『愚公』越來越少,那麼,這個社會只能越來越糟糕.\x0d所以,個人認為,現實中,人可以認為夢想很遙遠,但一定要努力靠近再靠近,這樣,至少問心無愧,n年之後不會後悔.

馬說練習題及答案 快 要多

12樓:匿名使用者

要質量檢測的答案麼

一.1.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天下無馬

4.其真不知馬也

二.zhǐ lì pián xiàn sì sù

三.1.並列而死

2.尚且,況且

3.持,拿

4.材,通「才」才能,才幹。

5.按照

6.只是

7.的 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 助詞,無實義

8.副詞,表反詰,難道 副詞,表推測,大概 代詞,它,指千里馬

四.b五.c六.1.韓愈 唐 《韓愈文選》

2.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七.1.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他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

2.餵養它又不足以使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八.1.退之 文 唐宋八大家

2.(1)辱沒 (2)正確的方法 (3)一樣 (4)通「才」才能.才幹

3.伯樂 槽間千里馬 劉備 隆中決策人

4.赤兔馬主人是關羽,的盧馬主人是劉備

5.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

6.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致。反映了當時由於受腐朽的選拔體質所約束,許多有才華得不到賞識和重用的社會實現。

7識才,選才的方法現在很多,如考試自薦,組織推薦等。

九.1.(1)彈 (2)花紋 (3)交換.買 (4).這樣

2.(1)琴 (2)工之僑 (3)琴 (4)這件事

3.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張琴嗎?整個世風無不如此啊。

4.揭露了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從古非今的不良風氣,寄寓了盲目守舊,勢必摧殘人才.阻礙改革的道路。

13樓:妕嬡鍾雲

一.作者簡介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世稱『韓昌黎』 ,諡號『文』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二用原文回答

1.本文論點: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千里馬終身遭遇: 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直接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4. 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馬者愚妄無知(具體)表現;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馬說寫作有何特點

14樓:逍遙小帝皇

1、本文寫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於具體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槽櫪之間」來描繪千里馬的終身遭遇,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來揭示它才能被埋沒的原因,都能激發人們的不平感,也表達了當時千萬個才能之士的悲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來刻畫食馬者的淺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諷的作用。

2、本文脈絡清晰而中心突出。全文圍繞著「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論述。開始指出唯伯樂知馬,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之「不以千里稱」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間從「食馬者」,揭示了問題的實質;然後痛斥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由此匯出全文的結句「其真不知馬也」,點明瞭中心。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也叫比興)。"其真不知馬"是文章的主旨,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行為。作者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的人材,揭露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

《馬說》

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間有了伯樂,這樣之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

恐怕是他們真不得千里馬啊!

15樓:仝秀花粟俏

文章短而有波瀾,設喻淺而立意深,是這篇文章的特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開筆論斷就一反常情,醒人耳目。

本來,只有有了千里馬這個客觀存在,才有可能被伯樂所認識。作者從反面提出,就特別強調了在現實中伯樂的重要作用。

仿寫馬說 說動物的

16樓:吉傑小子

說鵝 世有天鵝,然後有偷獵者,偷獵者常有,而天鵝不常有。故雖有天鵝,祗辱於動物園之中,駢死於囚籠之中,不以天鵝稱之。

鵝之佼佼者,一食或盡粟一碗,食鵝者,不知其能飛翔而食也,是鵝也,雖有飛翔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家鵝等不可得,安求其能飛翔也?

逐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嘶之不能通其意,追逐而來之,曰『』天下無鵝『』嗚呼!其真無鵝邪?其真不知鵝也!望採納

馬克思兩個必然有什麼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世界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馬克思恩格斯在 共產黨宣言 中論證了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簡稱 兩個必然 這一重要結論。馬克思在1859年寫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 序言 中提出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

瞭解舞蹈的特性,目的是什麼?有何現實意義

噬訓學習,哪個教程比較好 愛拼才會贏。只要不把自己束縛在心靈的牢籠裡縛酉附 瞭解舞蹈的特性,目的是什麼?有何現實意義?民間舞蹈的特性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民間舞蹈也隨著社會在不斷髮展 前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六大特性 1 繼承性。民間舞蹈儲存著許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徵,積澱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

《馬說》這篇文章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揭示了當時怎樣的

反映了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 不重用人才 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反應了當時社會統治者不重視人才,有才能的人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