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滴水穿石的簡單事例 不要太長,也不要1句話

2022-12-31 22:15:18 字數 4277 閱讀 6655

1樓:

童第周小時候的好奇心十分強,看到不懂的問題往往要向父親問個為什麼。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耐心給他講解。

2樓:匿名使用者

將計就計。殲擊機叫姐姐。你媽是經濟。

王羲之滴水穿石的故事6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當初他一個人在一個隱蔽的地方練習書法

經過很久的練習,他把他練習所在的那個地方的一個池子的水全部染黑了(你想想他需要用多少墨水,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做到那樣)

最後他終於成為了一代名家

王羲之 滴水穿石 的一個故事 100

王羲之 滴水穿石 的故事

4樓: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少從叔父,後又從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

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型,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後世尊稱為「書聖」。據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

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

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

」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鑑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

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讚歎道:

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鑑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

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

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

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漢代以後,經過六十餘年的三國鼎立,進入晉代。書法又出現了一高峰。隸書的草寫,稱為隸草,隸草是將隸體基本結構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於寫奏章,所以也稱章草。

書寫章草的代表書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今草。同時,還出現了楷書和行書。

可以說,到了晉代,篆、隸、草、行、楷諸體已經齊備。

晉代書法以楷書和行書的成就最大,對後世的影響也最大,代表書家是鍾繇和王羲之。鍾繇(151—230)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人,曹魏時期,官至太傅。他擅長隸、楷、行各體,尤以楷書影響最大。

宋人《宣和書譜》中評價他的書法「各盡法度,為正書(即楷書)之祖」。他的楷書承襲了東漢隸書的遺風,八分開張,左右波挑,勢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寫的《賀捷表》頗有鴻鵠飛張姿態,被梁武帝蕭衍評為「群鴻戲海,舞鶴遊天」。

在他的楷書中,還有隸書的筆意。其作品還有《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採眾長。

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鍾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

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邪監沂(今山東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擅書法,世稱「書聖」。

王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會稽蕺山徙居金庭。

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且與許詢、支遁諸名士,遍遊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後,書法興起。其後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後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

王羲之遺蹟遍及全縣各地。嵊西獨秀山為王羲之讀書處,山上觀音殿懸有「右軍舊遊地」匾額;山麓建桃源鄉鄉主廟,奉王右軍為鄉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東的清隱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嶺等,均為王遊憩之地,至今尚有遺蹟可尋。

東晉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樑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右軍祠於墓前,並於觀旁建書樓、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觀晉右軍

5樓:匿名使用者

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

竺可楨搬來小板凳坐在門口,出神地望著房簷上滴答的小雨滴,輕輕地數著:一、二、三、四、五^^^^^,他發現了什麼奇蹟,房簷下的大石板上怎麼有一個一個小坑呀?小水滴下正好滴在小坑裡,「叭叭叭」地響。

他去問媽媽,媽媽說「孩子,這叫滴水穿石,別看小小的雨滴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日子久了,大石板上就被滴出一個個小坑來了。」媽媽又說「讀書,做事情,出是這個道理,只要支援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竺可楨記住了媽媽的話,後業他專門研究氣象,天天堅持氣候的變化,成為中外有名的氣象學家。

6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資料

名人滴水穿石的例子

7樓:可惡的

就李白看到有人鐵杵磨針的那個故事就好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王羲之靠,滴水穿石的精神。

9樓:今春看又過

滴水穿石,不僅是專心,還恆心,兩者結合才是滴水穿石。

王羲之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為什麼?請舉具體事例。急急!

10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在他許多年在池塘邊研墨練字,把池水都染黑了;表現在他長年在衣襟上指指畫畫練字,把衣襟都劃破了。

有那些名人是滴水穿石的事例?

滴水穿石的主要內容,滴水穿石的主要內容

滴水石穿,意為水不斷下滴,可以洞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出自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滴水穿石的啟示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篇課文講了安徽太極洞裡有一塊似玉石的石頭被水滴滴出了一個小洞。水滴這麼微不足道,怎麼能把頑固的石頭滴穿呢?原來水滴具有。目標專 一...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後感400字

讀了 滴水穿石的啟示 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篇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 三位名人,他們都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當我讀完題目是,我就情不自禁地說 水滴的力量這麼微不足道,卻把石頭滴穿了!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在接連不斷的從縫中滴落,而且總滴在一個地方。就這樣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過...

滴水穿石下一句歇後語,滴水穿石的歇後語是

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意思是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水滴石穿 拼音shu d sh chu n。滴 滴落。穿 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出處 出自宋代羅大經 鶴林玉露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譯文 一天一枚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