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空四聖帝十二因緣四念處八正道涅盤等等在現實生活當中不適用

2022-10-16 11:41:07 字數 4828 閱讀 6517

1樓:

人的心原來就具有大力量大智慧。可是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不相信。於是上帝,神佛應需而生。

用一個並不存在的神,給你信念。不相信自己有力量的人,卻願意相信虛造的神能給自己力量。愚者而已。

就像曹操望梅止渴,痴愚的士卒不相信自己會苦盡甘來,於是曹操編造酸梅的謊言,讓這些愚者獲得了酸梅賜予的力量,終於找到泉水。酸梅能賜予力量嗎?那只不過是人原先就有的力量。

可是就有人不願意運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欺騙自己其實沒力量。你們佛家講這個障那個障的,請問這算什麼障?你能擺脫這個障嗎?

堅強的心,不需要修煉,你無所不能!不要做被欺騙才能有勇氣活下去的愚者。xx功的例子近在眼前,一個**激發了一些人本來就具有的力量,然後這些人自願成為了奴隸。

讓那個**榮華富貴花天酒地。

二樓也說了,萬法由心。看來我說的這些跟真正懂佛法的不衝突嘛。而且佛教戒律我是很喜歡的。

中國的佛道兩家跟國外的宗教不同,國外是信神,把身心都交給神,是欺騙。中國是信法,靠修法挖掘自己的大力量。說起來中國法還是有用的,畢竟不能要求每個人生具大智慧。

但是切記要相信自己。不要受別人的影響。

2樓:ionic豪

樓主可能誤會涅盤了。

用這個智慧心不去執著分別所接觸的一切事物,這只是意識心的境界而已,這個心很脆弱,是變異法、無常法,試問,當樓主被人一棒打昏時,你這智慧的心哪去了? 還能有智慧的分別、了知一切事物嗎?

佛法中所說的涅盤,的確是不生不滅,但不是指意識心處於中庸之道的狀態,而是指有個常住心--真心本際,恆而不變異,能夠隨緣應物,卻從來不領受一切萬法,因此如如不動,具此中道性,名之涅盤。

而其餘四聖諦、十二因緣等等,在生活中處處可觀,如四聖諦的苦,就是如實地去觀察眾生的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冤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甚至更微細一點,觀察五陰的行苦,舉凡是因緣所生法,就是有諸行,不論身口意行,皆是無常,無常就是苦,終歸敗壞,不離壞苦。

除了苦聖諦以外,其餘三聖諦於紅塵中都可以當下現觀,乃至十二因緣也是如此。

甚至涅盤的親證,在熱鬧滾滾的大都市中,一樣可證!當意識心領受種種憒鬧雜亂的五欲紛擾時,無妨有個從來不染紅塵的真實心,不知不見一切法!

3樓:

我覺得你說的就是該放開時就放開,凡是不必強求!但是又不能沒有追求!就是所謂的「度」的問題的,在生活中我們把握好度,那麼就可以做到涅盤了!

4樓:我就是丹丹貓

我是初學,請原諒見解膚淺.我說,我認為,無論」相空(看到、接觸到的一切,其本性都是空的),以及四聖諦,十二因緣,四念處,八正道,涅盤」等等的佛教思想,都是能夠並足以指導我們觀察現實生活,改善現實生活,並提升我們自己的.我覺得,學佛,也許正應該從現實生活和從我開始.

此看法是否有誤,還請指正.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是什麼?

5樓:諾諾百科

一、四諦是釋迦牟尼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二、八正道,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

三、緣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稱十二緣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

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它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轉於生死輪迴大海;

而不能得以出離,佛教將世間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釋關於社會中同類不相應現象,將一切串聯其中以使人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的,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

佛陀闡釋四聖諦的目的

是要告訴我們世間的因果以及出世間的因果。「苦」是指世間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間因;「滅」是苦熄滅的果--出世間的果;「道」是滅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間的因。在經典中有這樣的比喻:

眾生的身心有種種的生死業以及煩惱,即是有各種的心病,佛陀將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處,告訴眾生,並且指出那些解脫的聖人,沒有病苦而得到的愉悅,以及解脫病苦的方法。

6樓:匿名使用者

苦,集,滅,道是四聖諦。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定,正進,正念,正命是八正道。無明,行,識,名色,六人,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是十二因緣。

7樓:少陵五老

四聖諦的次序

一、苦諦:說明世間是苦果。我們要知道苦有如病,應該遍知,這是世間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轉。我們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醫治它。

二、集諦:說明業與煩惱是苦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將之斷除。這是世間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轉,但是它指出我們生死流轉的原因。

三、滅諦:說明解脫與證果。眾生無時無刻不在病苦中,我們要知道沒病苦的快樂是怎樣的?

要認識怎樣的人是沒有病苦的?要證知怎樣才是沒有病?這是指出世間的果,就是解脫、清淨的境界--涅盤。

四、道諦:說明離苦的道路。我們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藥,應該修學。這是指出世間的因,我們應該學習、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後就可解脫生死。

八正道(一)正見,又作諦見。即見苦是苦,集是集,滅是滅,道是道,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去善向善,於此世彼世自覺自證成就。

(二)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別、正覺或諦念。即謂無慾覺、恚覺及害覺。

(三)正語,又作正言、諦語。即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等。

(四)正業,又作正行、諦行。即離殺生、不與取等。

(五)正命,又作諦受。即舍咒術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飲食、床榻、湯藥等諸生活之具。

(六)正精進,又作正方便、正治、諦法、諦治。發願已生之惡法令斷,未生之惡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長滿具。即謂能求方便精勤。

(七)正念,又作諦意。即以自共相觀身、受、心、法等四者。

(八)正定,又作諦定。即離欲惡不善之法,成就初禪乃至四禪。

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生死彼此成為條件或因果聯絡的12個環節:

1.無明,即無知;

2.行,由無明而產生的善與不善等行為(意志);

3.識,相當於托胎時的心識;

4.名色,相當於胎中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形體;

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種感覺器官;

6.觸,相當於出胎後開始接觸外界事物;

7.受,即對苦樂等的感受;

8.愛,即生起貪愛等慾望;

9.取,指追求色、香、味、觸等;

10.有,即生存的環境;

11.生,即來世之再生;

12.老死,是人生的終結。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是什麼?.txt

8樓:匿名使用者

苦集滅道 為四聖諦 諦為真實不虛之義 也為超凡入聖之途徑 修此四諦 可成聖果八正道 正見 正思維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念 正定 正精進 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9樓:匿名使用者

【四聖諦】

又名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慾嗔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樂、寂靜的境界;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指修習八正道。此四聖諦括盡了世出世間的兩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茲列表說明如下:

┌苦 諦(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諦(迷的因,即苦因)┘─────世間的因果

聖─┤諦 │滅 諦(悟的果,即樂果)┐

└道 諦(悟的因,即樂因)┘─────出世間的因果【八正道】

又名八聖道,即八條聖者的道法。一、正見,即正確的知見。二、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

三、正語,即正當的言語。四、正業,即正當的行為。五、正命,即正當的職業。

六、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確的觀念。八、正定,即正確的禪定。

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

【十二因緣】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是無明(貪嗔痴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識(業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慾)、取(追求造作)、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於無窮。

茲列表說明如下:

┌1  無明   (貪嗔痴等煩惱)─────(惑)

┌過去二因─┤

│     └2  行    (造作諸業)───────(業)

│     ┌3  識    (業識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現在五果─┤5  六入   (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緣 │     │6  觸    (出胎與外境接觸)────(苦)

與  ─┤     └7  受    (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

三世因果 │     ┌8  愛    (對境生愛慾)──────(惑)

│現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

└未來二果─┌11 生    (再受未來五蘊身)────(苦)

└12 老死   (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

八正道的含義和意思?

佛教的十法界四聖六凡是什麼,十法界四聖六凡 十法界和六道輪迴有什麼區別

修十善之福得生於天 天分層次 若生髙層次應修禪定 十法界四聖六凡 十法界和六道輪迴有什麼區別 十法界四聖六凡與三界二十八天什麼關係 四聖 是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可往返於 色界十八天 分別是 初禪天 二禪天 三禪天 四禪天 六凡是 優婆塞 優婆夷 沙彌 沙彌尼 比丘 比丘尼 前四者 修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