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坐像殘軀介紹

2022-05-29 07:30:16 字數 495 閱讀 1469

1樓:滿月之靈

這座頭部和左手殘卻的菩薩雕像呈自然而隨意的坐式,身材勻稱,比例適中,端莊而凝重,氣韻不凡,洗練微妙的造型之中,富含內在的生命力,因而以其極具東方色彩的美感而具有和古希臘雕刻一樣的永恆魅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天龍山石窟始鑿於東魏年間(公元534—550年),隋、唐時期繼續開鑿了大批石窟。石窟開鑿在東西兩峰懸崖半山腰。東峰有8窟,西峰有13窟,山北開3窟,寺西南有 3窟,共27窟。

石窟之間有山徑相通。其中第九窟,原為木構「漫山閣」,閣內唐代石窟分上下兩層,上層彌勒大佛坐像高約8米,是天龍山石窟中儲存最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下層,觀音立像高達11米,身披瓔珞,羅紗透體,姿態優美,是天龍山石窟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尊雕像。

這些石窟雕像外觀比例適度、雕造益加精細,技巧更趨成熟,人物形象愈見寫實、逼真,生活氣息更加濃郁。這尊佛容貌端莊而凝重,頭載蒼天,氣韻不凡,面部含笑,怡中竟被雕刻得生機勃勃,活靈活現。是我國中原地區唐遺蹟中罕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