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泡為什麼呈梨形,燈泡為啥都是梨形的?這樣的形狀有什麼好處?

2022-05-09 17:10:40 字數 4221 閱讀 7588

1樓:酸菜粉兒

電燈泡的燈絲是用金屬鎢製成的。通電後,燈絲髮熱,溫度高達2500℃以上。金屬鎢在高溫下昇華,一部分金屬鎢的微粒便從燈絲表面跑出來,沉澱在燈泡內壁上。

時間一長,燈泡就會變黑,降低亮度,影響照明。

科學家們根據氣體對流是向下而上運動的特點,在燈泡內充上少量惰性氣體,並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金屬鎢蒸發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氣體捲到上方,沉積在燈泡的頸部,便可減輕對燈泡周圍和底部的影響,保持玻璃透明,使燈泡亮度不受影響。

2樓:吾靈和凝海

可能愛迪生喜歡吃梨好吧開玩笑,正經的回答如下:燈泡的原理是鎢絲通電後發光,鎢絲通電後高達2000多度,鎢絲微粒會升華溶解後附著在燈泡表面變成很難看的黑色汙跡。解決辦法就是在燈泡內充入少量惰性氣體,並且賦予燈泡易於形成對流的梨形形狀。

這樣鎢絲溶解後由於熱對流會最終附著在燈泡根部,從而避免了燈壁被黑色覆蓋,影響燈泡亮度

3樓:fun知識點

燈泡是我們都知道的照明工具,自從愛迪生髮明瞭鎢絲燈泡以後,彷彿所有燈泡一夜之間都統一了外形,變成了下圓上柱的梨形,其實燈泡本來是可以造成各種外形的比如方形和三角形,但是為什麼不呢?

燈泡為啥都是梨形的?這樣的形狀有什麼好處?

4樓:小六子認真回覆中

電的發明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大進步,之後人們陸陸續續放棄煤油燈,開始了電燈的時代,在幾十年前,燈泡都做成了梨子的形狀,燈泡為啥都是梨形的?這樣的形狀有什麼好處?燈泡之所以是梨形,一是符合上小下大的垂釣原理,二是燈泡裡的鎢絲需要下面一個大的空間,這樣既符合美學,又可以讓鎢絲儘可能地延長壽命。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燈泡是愛迪生髮明的,他的一生髮明專利無數,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和他看齊,在20世紀末,中國的大陸上也陸陸續續有了燈泡的痕跡,開始做的燈泡千奇百樣但,都不符合穩定性人們看到梨子油然而發,做出了第一批梨子形狀的燈泡,而且考慮到鎢絲的放置問題,梨形燈泡更符合,而且鎢絲也有一定的使用壽命,梨形的底部可以接收鎢絲的掉落物,一舉多得。

現如今市場上梨形的燈泡已經很少了,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發現白熾燈不需要那樣做,而且梨形燈泡越用越渾濁,發出的光芒越來越暗,因為這種型別的鎢絲壽命很短,相對於其他形狀的燈泡來說,梨形燈泡賺到錢沒有那麼多,所以越來越多的廠家,都放棄了製作梨形的燈泡。

科技的進步總會淘汰一些過去時代的產物,比如說我們的小作坊,現在都是工廠加工,小作坊的生產效率低,而且衛生不達標,很多人都不放心,時代總是選擇適應他的東西,就如同梨形燈泡一樣,經濟價值沒有那麼強大了,輝煌也會落幕,但對於我們來說,有一個更好的替代品是沒有遺憾的,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才能讓未來的人類生活的更好。。

5樓:匿名使用者

三、當燈泡掉下來的時候,燈泡能夠碎得更完整一些。最後一點就是梨形的一個設計,當燈泡掉下來的時候,燈泡它能夠睡得更完整一些,這樣才不會導致一些大的玻璃碎片刺傷人的手指。

6樓:美目盼兮

因為梨形比其他形狀更容易製作,且燈泡內有少量惰性氣體,梨形的燈泡使氣體對流,鎢蒸發時的黑色顆粒會被氣體捲到燈泡頸部,使玻璃保持透明。

7樓:夏末秋涼

首先就是符合下大上小的垂釣原理。其次就是燈泡裡的鎢絲下面需要一個極大的空間。既能夠符合美學要求,又能夠使鎢絲和燈泡延長壽命。由此可見,這種梨形形狀還是很有必要的。

8樓:君君別熬夜

電燈泡的燈絲鎢通電時高達2500度,長時間使用燈泡會變黑,梨形有一定曲率,氣體可以產生對流保持燈泡乾淨和承受較大壓力,使用壽命更長、更乾淨,所以都是梨形的

9樓:小新媽

一:梨形的燈泡抗壓能力強,可以使外部較薄的玻璃增加強度。二:氣體是從下向上運動的,這樣設計可以把氣體趕向燈泡頸部。三:設計成梨形的好處是更加的圓潤好看。

為什麼燈泡要做成梨形?

10樓:阿歡的名單

電燈點亮的時候,燈泡裡的氣體也會上下流動(對流),燈泡做成梨形,燈絲上熔化蒸發下來的鎢,就會積存到燈泡的底部。

11樓:米粒計劃

科學家們根據氣流對流是自下而上運動的特點,在燈泡內充上少量惰性氣體,並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金屬鎢蒸發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氣體捲起並沉積在燈泡的頸部,使燈泡亮度不受影響。

1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因為氣體有對流的作用,燈泡點亮時,燈泡裡的鎢絲能達到2500℃以上的高溫,使鎢絲表層蒸發的一部分鎢的微粒沉積在燈泡內壁上,時間長了,燈泡就會變黑,影響照明。燈泡做成梨形,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鎢的微粒,大部分被捲到上方,沉積在燈泡的頸部,這樣就能減輕對燈泡周圍和底部的影響,保持它的亮度,所以燈泡做成梨形。

電燈泡為什麼都是鴨梨形狀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家們根據氣體對流是自下而上的特點,在燈泡內充有少量惰性氣體,並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金屬鎢蒸發時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氣體捲到上方,附著在燈泡的頸部,便可保持玻璃透明,使燈泡亮度不受影響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常用的燈泡都是鎢絲燈泡。就是說,燈泡裡的燈絲是金屬鎢做的。通電之後,鎢絲就會發出很強的光和熱,它的熱被玻璃罩隔在裡面,不容易散出去。

鎢絲在高溫下,會蒸發出鎢的蒸汽,若燈泡和西瓜的形狀相同,鎢的蒸汽粘在玻璃罩裡面,凝聚在一起,會使燈泡變暗。鴨梨形狀,下大上小,鎢絲蒸發的小顆粒,就很容易被熱氣吸上去,粘在燈泡的細口出,燈泡的四周和底部仍能保持清潔……

15樓:匿名使用者

燈泡的燈絲是用金屬鎢製成的。通電後,燈絲髮熱,溫度高達2500℃以上。金屬鎢在高溫下昇華,一部分固體金屬鎢的變成氣體從燈絲表面跑出來,附著在燈泡內壁上。

時間一長,燈泡就會變黑,降低亮度,影響照明

燈泡為何是梨形的?

16樓:秒懂愛生活

為什麼燈泡要做成梨形?

17樓:漫閱科技

因為氣體有對流的作用,燈泡點亮時,燈泡裡的鎢絲能達到2500℃以上的高溫,使鎢絲表層蒸發的一部分鎢的微粒沉積在燈泡內壁上,時間長了,燈泡就會變黑,影響照明。燈泡做成梨形,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鎢的微粒,大部分被捲到上方,沉積在燈泡的頸部,這樣就能減輕對燈泡周圍和底部的影響,保持它的亮度,所以燈泡做成梨形。

白熾燈為什麼做成梨形的?

18樓:隴東槍

電燈點亮的時候,燈泡裡的氣體也會上下流動,燈泡做成梨形,燈絲熔化蒸發下來的鎢,就會積存到燈泡的底部。這樣能減少對燈泡內壁的汙染,保持它的亮度。

電燈泡的燈絲是用金屬鎢製成的。通電後,燈絲髮熱,溫度高達2500℃以上。金屬鎢在高溫下昇華,一部分金屬鎢的微粒便從燈絲表面跑出來沉澱在燈泡內壁上。時間一長,燈泡變黑影響照明。

科學家們根據氣體對流是向下而上運動的特點,在燈泡內充上少量惰性氣體,並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蒸發的微粒就沉積在燈泡頸部,減輕對燈泡周圍和底部的影響,保持燈泡亮度。另外,梨形的表面有一定曲率可以增加強度,使薄薄的玻璃殼能承受較大的壓力。

白熾燈(incandescent lamp,incandescent light bulb)是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的電光源。於2023年由美國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髮明。

製成碳化纖維(即碳絲)白熾燈以來,經人們對燈絲材料、燈絲結構、充填氣體的不斷改進,白熾燈的發光效率也相應提高。2023年,美國在白熾燈的基礎上發展了體積和光衰極小的滷鎢燈。白熾燈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研製節能型燈泡,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熾燈,其結構和部件不盡相同。

白熾燈的光色和集光效能很好,但是因為光效低,已逐步退出生產和銷售環節[1] 。

白熾燈是一種熱輻射光源,能量的轉換效率很低,只有2%~4%的電能轉換為眼睛能夠感受到的光。但白熾燈具有顯色性好、光譜連續、使用方便等優點,因而仍被廣泛應用。[2]

一隻點亮的白熾燈的燈絲溫度高達3000℃。正是由於熾熱的燈絲產生了光輻射,才使電燈發出了明亮的光芒。因為在高溫下一些鎢原子會蒸發成氣體,並在燈泡的玻璃表面上沉積,使燈泡變黑,所以白熾燈都被造成「大腹便便」的外型,這是為了使沉積下來的鎢原子能在一個比較大的表面上彌散開。

19樓:米粒計劃

科學家們根據氣流對流是自下而上運動的特點,在燈泡內充上少量惰性氣體,並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金屬鎢蒸發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氣體捲起並沉積在燈泡的頸部,使燈泡亮度不受影響。

電燈泡的幽默說法,電燈泡的幽默說法是什麼?

這樣的乙個表達,他就表表達的話,就是說明你是乙個電燈泡,或者是你在做電風扇的過程中是非常好的呀。電燈泡有多種意思,現主要介紹照明產品電燈泡。電燈泡是一種透過通電,利用電阻把幼細絲線 現代通常為鎢絲 加熱至白熾,用來發光的燈。基本資訊電燈泡 或稱電球 鎢絲燈 其準確技術名稱為白熾燈。天燈泡的幽默手法一...

電燈泡為什麼會爆掉,燈泡為什麼會爆掉啊

應該是開關的抄問題,如襲果開關接觸不好,時通時不通,將產生頻繁的浪湧電流,比你正常的工作電流大好多倍,就把燈泡燒壞了。還有,就是你家燈泡的接線是否鬆動?造成時通時斷。另外,你家是否有小孩子,喜歡玩弄開關,經常一開一關的,也容易燒燈泡。這些都是一個性質的問題。燈泡為什麼會爆掉啊?燈泡內的燈絲在通電後會...

燈泡的由來, 電燈泡 說法的起源是什麼

燈泡,辭典將其定義為 照明用器具,由愛迪生髮明 電燈泡的出現,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而產生的。人類最初使用火進行照明和取暖,直到西方的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燈泡,人類的照明史才得以轉折。所以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燈泡一直被認為是帶來光明和溫暖的使者。但隨著中國近代文化的不斷髮展,燈泡在近期被無辜地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