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明理學後孟子地位發生了新的變化

2022-04-08 08:27:49 字數 3420 閱讀 1865

1樓:v號是

考察思孟學派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宋代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並不太高。主要表現在:首先,《孟子》一書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不高,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被官修史書歸入子部而非經部。

如《漢書・藝文志》列《孟子》於「諸子」,《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列《孟子》於「子部」。其次,唐代以前治《孟子》者不多,「漢代治《孟子》的,始於揚雄。雄注《孟子》,見於《中興藝文志》,然旨意淺近,當時已疑為依託。

後漢注《孟子》的,有程曾(見《後漢書・儒林傳》)、高誘(見《呂氏春秋・序》)鄭玄、劉熙(都見《隋書・經籍志》),但都己亡佚。僅趙岐作《孟子章句》,並撰題詞,至今猶存,列為十三經注之一。當時非議《孟子》的,有王充。

充曾撰《刺孟》篇,見於《論衡》。三國以後,治《孟子》的,有晉人綦毋遂;唐代,陸善經撰《孟子注》,張錳撰《孟子音義》,丁公著撰《孟子手音》,也都亡佚。」[2]此外,直至唐代,韓愈始提出「道統」說,視孟子為傳孔子之道的儒學正宗,然應者寥寥。

隨著佛教的傳入及其影響的擴大,孟子在儒學中的地位也隨之提高。二者之間是否存有相關聯絡?有學者指出:

「《孟子》《大學》《中庸》在儒學中地位的空前提高,成為儒家的要典,是跟唐宋時代儒家和佛教的交涉鬥爭直接相關的。」[3]如把孟子地位的抬升和佛教對儒學(主要指宋明理學)的影響結合起來考究,似乎可將孟子(或思孟學派)在儒學中的地位抬升作為基軸,圍繞孟子的升格來系統審視佛教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宋明理學為什麼在封建社會後期佔主要地位

關於宋明理學的歷史地位和當代意義 30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宋代哲學》

張 踐

《中國宋代哲學》由石訓及其他一些學者合著,2023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宋代哲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先秦之後中國哲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標誌著中華民族理論思維發展的新階段,在人類認識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本書是國內外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宋代學者發生、發展和演變的專著。

《中國宋代哲學》一書的「實學篇」計有七萬餘字,主要論述了陳亮、葉適的哲學思想。該篇主要闡明瞭宋代實學思想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重點剖析了永康學派的開創者陳亮和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葉適的哲學思想。「實學」這一概念,有悠久的歷史。

到北宋,理學家們已經較多使用……實學思想的基本特徵是「崇實黜虛」。所謂「崇實黜虛」,就是反對空談心性,提倡經世致用。陳亮和葉適的學說歷史上習慣稱之為事功之學,其實是一種實學思想。

它是在南宋時期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層地主兼工業者和商業者的利益,其思想淵源可遠溯到北宋的李覯和王安石。他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在政治上主張改革內政,堅持聯合抗金,反對妥協求和;在經濟上主張「農商一事」,「扶持商賈」,反對重農抑商;在哲學上則高舉「實事實功」的唯物主義旗幟,「左袒非朱、右袒非陸,而自為門廷」,同朱熹、陸九淵等「皆談性命而闢功利」的理學唯心主義進行了理論鬥爭,成為宋代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他們的哲學思想雖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作為理學批判者的先驅,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當代國學大師張岱年先生在為本書所作的序言中指出:「經過靖康之亂,宋室南遷,程學獨盛,朱陸並峙。陳亮、葉適則提倡事功之學,重視對於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按照今天的觀點可稱之為實學。

」本書對陳亮、葉適實學思想的研究,在實學史上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3樓:快劍貓少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範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研究內容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理學家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認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

張載提出氣本論哲學,認為太虛之氣是萬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論哲學,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

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和心、性、情的關係問題。張載提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和心統性情的學說,認為天地之性**於太虛之氣。程顥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無內外的命題,把心、性、天統一起來。

程頤則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把性說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 ;性和情是體用關係,而心是「主宰」。③認識論問題 ,即認識的**和認識方法問題 。

張載首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兩種知識,並提倡窮理盡性之學,成為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問題。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

理學流派 理學流派紛紜複雜,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儘管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但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來分,主要有兩大派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

歷史作用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日本、朝鮮的歷史發展,理學也曾發生相當大的影響。

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髮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說明:宋明時期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包括以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

前者認為『理』是永恆的、先於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只能由『理』派生。後者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主觀意識是派生世界萬物的本原。也叫道學或宋學。

宋明時期,儒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

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

4樓:天問

宋明理學所討論的問題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學與唐以前儒學尊《五經》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四書》成為尊信的主要經典.價值體系和功夫體系都在《四書》.

《六經》為粗米,《四書》為熟飯.理學的主要根據和討論的問題都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緊密相關.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大體是:

理氣、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靜、涵養、知行、已發未發、道心人心、天理人慾、天命之性氣質之性等.

宋明理學將孔孟之政治倫理思想之人性論起點,昇華至追問世界終極存在之本體論高度.

5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一路演變,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漢代真正進入統治殿堂。在宋代的時候進行了轉型。經過王陽明,朱熹等人的改造,變得更加的理論化、思辯化。

逐漸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更加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

宋明理學為什麼又被稱為"新儒學

宋明時期,儒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

為什麼宋明理學被稱為新儒學,宋明理學為什麼又被稱為 新儒學

宋明理學,copy即為兩宋至明代bai的儒學。雖然是儒學,du但同時借鑑了道家zhi 玄學甚至是道教dao和佛學的思想。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無疑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但從總體上看,它至少有以下兩個主要的特點。摺疊思辨化的儒學 與先秦 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思辨性。宋明理學為...

為什麼袁洪那麼厲害,封神後的地位卻不高

分析 是不是把袁洪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就會太引人注目,然後就會有更多的人發現他抄襲了老吳的孫悟空,就算不是這樣,人們也會質疑孫悟空大鬧天宮問什麼沒遇到袁洪,而把他寫成一個平凡的神仙就容易解釋了 袁洪是一個平凡的神仙,不是孫悟空。袁洪地位低,所以沒去捉拿孫悟空。孫悟空厲害還是袁洪厲害?一個通背猿猴。一個...

澱粉酶固定化後,活力發生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此變化

測定固定化後的 澱粉酶的活性,與原酶液活力對比,計算酶的酶活力 率。備用。本發明採用交聯酶聚集體固定 澱粉酶的方法,較其他固定化方法操作 澱粉酶固定化後,活力發生什麼變化 為什麼由此變化 例如結合法中的共價鍵結合法,使結合很牢固,不會脫落,可以連續使用較長時間,但載體活化的操作複雜,比較麻煩,同時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