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醫,發了中草藥,是自己煎藥好?還是叫別人代煎藥好啊

2022-04-06 00:48:03 字數 6590 閱讀 8347

1樓:svcpa索威仕

當然是自己煎好,代煎藥物,我現在對醫院的加工很迷茫,藥出打包,藥量明顯不足,而且程式不明,還是自己煎熬的放心,實在,自己對自己病也不因為煎藥的事猜忌,是不是煎藥出了問題,導致**效果不佳,自己親手的,放心,實在。所以,怎麼煎熬,要問清楚醫生。

藥物煎熬前,用冷水泡半個小時,然後清洗一下,瀝乾,再煎熬,大火煮開,小火加熬。

注意,要求先下的藥物(烏頭、生附子等)另外包裝,這類藥物一般有毒性,需要單獨先熬製2個小時以上,消除毒性,以舌頭嘗試,以不麻,不辣為準。後下(生大黃、薄荷等)的藥物也要單獨包裝,遵醫囑。

一般的方子都是3碗水煎熬成一碗(口服藥),當然醫生要求的後下藥物、水量等,你自己把握;外用清洗藥遵醫囑。

另外,煎藥最好用陶罐,沒有陶罐可以用搪瓷(電磁爐可以用的),外瓷內鐵,不影響藥性藥效,忌用鐵鋁等製品熬藥,容易發生藥物的化學作用。

2樓:夜難傾

讓人代煎吧!醫生開方子都會在上面註明某種藥要怎麼煎,不是專業的有時候藥效就會變差,甚至沒有,最壞的結果就是起反作用。煎藥的器具有時也有講究!

花點錢買保險,而且也不用自己費力!希望能幫到你!

3樓:匿名使用者

煎藥講究的是火候,還是自己煎的好。

用煎藥機煎中草藥是否會影響藥效?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銅鐵器能與許多中草藥的有效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鐵器雖然傳熱快,但性質不穩定,易氧化。與糅質反應生成鞣酸鐵使湯液色澤加深,與黃酮生成難溶性絡合物,與有機酸生成鹽等,均影響藥物療效。

長時間煎煮的藥液還有鐵味,能引起噁心、嘔吐等。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沙鍋為好,因為沙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且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煎煮藥時可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溶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水 現在大都是用自來水、井水、泉水來熬藥,只要水質潔淨即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餘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置數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

溫度 溫度是煎藥時使中草藥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藥時一般以小火(文火)為宜。因為一開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藥所含蛋白質很快凝固而影響有效成分析出。

故最好是在煎藥前,先用冷水將中草藥浸泡15分鐘,這樣做可使植物性中藥的細胞經過浸泡而脹大,再用小火煎藥,可使蛋白質慢慢析出,這樣藥性可不被破壞,水分也不會很快被煎幹。

時間 因藥性不同而長短不一,一般以30分鐘左右為宜。但發汗藥、揮發性藥只要20分鐘(大約在水沸後再煮5分鐘左右)就夠了;對強壯補益藥則煎的時間要長一些。

很多人習慣以顏色的深淺來決定煎藥時間的長短,認為把湯液的顏色煎到最深才算煎好,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有些中草藥的顏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實際上藥的有效成分卻早已煎出來了。有的藥煎的時間太長,會造成某些揮發性物質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壞。

次數 中草藥湯劑,每劑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藥液叫「頭汁」,第二次的叫「二汁」)。頭汁的加水量以蓋過藥面為宜,大約為藥料體積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適當減少一些。對一些較難煎出有效成分的藥料如礦物藥、貝類藥等,則需煎3次。

另外,有些藥物如礦物類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一段時間再加其他藥同煎,有的還須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藥,如發汗藥(薄荷、荊芥等)或芳香健胃藥(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揮發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須待其他藥物先煎一段時間後再加入(叫「後下」)同煎。有些貴重藥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須磨碎沖服,三

七、白藥等藥粉也需沖服。

使用中藥有時需要自己煎藥,有哪些煎藥的方法和常識?

5樓:靜謐齊心

不同的中藥在熬製的過程中有所不同

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中藥,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在第一次使用陶器和砂器熬製中藥前,最好在陶器和砂器裡熬一次粥,讓陶器和砂器的小孔隙被粥填滿,這樣在熬藥的過程中可以保證更好的熬製,防止藥液流失。

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不想購買砂鍋,使用不鏽鋼製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製效果會稍差一些。 在煎藥前最好將藥品浸泡30~60分鐘,稍微再長點時間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時間太久,煮的是時間可相對縮短一點。趕時間的話可以略去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涼開水,也可以是自來水,涼開水好的原因是: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這樣浸泡後熬製會對中藥的藥效造成影響。如果這兩種水都沒有,那麼放置一段時間的自來水或者純淨水也可以替代。

當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質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浸泡後,直接開始頭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這一步,直接進行頭煎,頭煎的加水量應與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應在加好水後,將鍋底擦乾,再放在火上熬製。

一般的煎藥常識上會說加水量為超過藥面3-5釐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藥器具的大小不同,那麼3-5釐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藥,可以參考一個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約相當於一般大小飲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頭煎和二煎的煎煮時間一般在拿到藥後醫生都會大概講解煎藥的時間,病人也應該已經清楚自己的藥屬於哪一類,下面有針對的描述不同類藥的煎煮時間

!!!!!!注意煎煮的時間都是從藥液煮沸後開始計算

解表類藥:

頭煎需10-15分鐘,二煎需10分鐘左右;

一般類藥:

頭煎需20-25分鐘,二煎需15-20分鐘;

滋補類藥:

頭煎需40-50分鐘,二煎需25-30分鐘。

6樓:南充東觀唐**

中藥應該這樣煎服

●煎藥器具

最好是用砂鍋,不易發生化學變化,忌用鐵鍋,因為鐵鍋煎煮會發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

●煎藥用水

以水質純淨為原則,如自來水、井水或蒸餾水浸泡藥物(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用水量以浸過藥物一寸左右為宜(第一次由於藥物浸泡的緣故用水量要適當增加,用水約1200毫升;二次、三次煎煮用水量應適當減少,約800毫升即可)。

●煎藥火候

宜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用小火。

●煎藥方法

將藥物放入容器內,加冷水浸泡0.5~1小時後再煮(中藥煎煮前浸泡既有利於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可以縮短煎煮時間,避免由於煎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被破壞;花、葉類藥物浸泡半小時即可,根莖及礦石類藥浸泡1小時為宜),煮沸後要再煎煮20分鐘;一劑中藥連續煎煮3次,然後將煎「煮」得的藥液混勻後服用。

●服用方法

飯前15-20分鐘溫服(或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晚上10點左右,半空腹狀態下溫服),中藥液口服的溫度最好在35-40度,一般一天服3次,一劑中藥分2天服完。

7樓:莫憶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對於一些亞健康人群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就可以吃中藥來調理身體,它對身體的***要比西藥小太多了。如果長期服用中藥,我們就需要面臨煎藥的問題。那麼中藥到底該如何熬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煎藥時首先要注意的是煎藥器皿的選擇。在眾多的煎藥器皿中,最適合煎藥的器皿是砂鍋或陶瓷器皿。因為這類器皿的成分相對穩定,不易與煎出的中藥發生反應,同時這類器皿更緻密,煎出的湯藥更稠。

 最忌諱的銅鍋、鐵鍋等,這種容器容易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因此必須禁用。

還要注意湯劑的水量和溫度, 一般來說,建議將普通藥材的新增量控制在藥材表面以上1英寸左右,因為水量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因此必須加以注意。  其他吸水性較好的藥材通常水分較多,而貝殼和礦石等吸水性較小的藥材水分可能略少。

根據不同中藥的特點,煎煮時間不同。普通藥材每次煮沸後煎煮約20-30分鐘,對於解熱藥、清熱藥和芳香藥,煮沸後最好用武火煎煮10-15分鐘;對於滋補藥物,最好用文火煎制較長時間,最好在煮沸後約30-40分鐘。

煎藥時一定要蓋上鍋蓋, 首先,蓋上鍋蓋可以使中藥在煎煮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功效。也是為一些容易揮發的中藥蓋上鍋蓋可以防止中藥的藥效揮發。蓋上蓋子可以使湯變稠。

應該注意的是,一些有毒的草藥可以先開啟鍋蓋煮,然後在毒性揮發後蓋上鍋蓋,這幾乎和其他草藥一樣多。此外,如果你擔心被鍋蓋蓋住的藥會被煎糊,你可以用筷子把鍋蓋搭起來,這樣就不容易燒鍋,充分發揮藥效。

所以啊熬製中藥也是有很多門道的,任何的細小差別就會造成藥效的不同。所以大家在熬藥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小心,全程照顧好藥鍋,儘量不要中途走開哦。   

8樓:齊靜謐

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於植物類的中藥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 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9樓:老婆娘

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中藥,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在第一次使用陶器和砂器熬製中藥前,最好在陶器和砂器裡熬一次粥,讓陶器和砂器的小孔隙被粥填滿,這樣在熬藥的過程中可以保證更好的熬製,防止藥液流失。

10樓:mir半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以砂鍋較好,其傳熱均勻緩和.但用陶土燒製的砂鍋有許多細小的沙孔,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否加蓋隨藥應變為了使中藥煎透,好是蓋著煎一般來說,為了使中藥煎透,好是蓋著煎。特別是含有揮發性成分的中藥,比如薄荷、藿香、紫蘇葉等,而且要在短時間內煎好,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釋出,這是煎藥的基本要求

12樓:狂炫酷霸不拽

使用中藥有時需要自己煎藥,要注意火的火候,控制好時間。

13樓:王兄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要注意火的火候,控制好時間。中藥多數是用來煎服的,煎藥也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人拿著中藥包,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煎藥,下面就教大家中藥煎藥的

請問煎中藥之前要不要把中藥洗一下呢??

15樓:匿名使用者

煎煮前———

●清洗中藥材是否需清洗,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雖然很多中藥飲片看起來表面會有些灰黑,其實在**前都經過了加工炮製,所以煎煮之前一般無需清洗。如果實在覺得草藥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以及一些細小種子類的藥材(如車前子等)被沖走流失。

●浸泡清洗步驟不能浸泡中草藥,但煎煮之前,卻需要有個浸泡藥材的過程。

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藥材約半小時,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同時也能增加湯藥的濃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以縮短煎煮時間,但切不可用開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受熱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於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特別是在夏天,浸泡時間過長會很容易引起酸敗。

煎煮中———

●用水傳統的「3碗水煮成1碗」,其實不是個科學的標準。因為不同處方的藥味多少、藥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藥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邊煲藥,一邊不斷把藥汁倒來倒去,作為煲中藥的標準,這樣瞎折騰其實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藥。

應以水浸過藥材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而不是機械地用3碗水煮藥。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火候一般的中藥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義在於,若火候過強,水分蒸發過快,影響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外感的中藥,可以在煮沸之後不改文火,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時間

中藥煎煮時間,應根據不同藥物和疾病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藥情況而定。沸騰後再用文火煲藥的時間,一般中藥,頭煎應在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頭煎應在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如果有「大頭蝦」不慎煎煮時間過長,令藥湯太濃,這時可以加些白開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滲透的問題。

●復煎許多老人家習慣於一副中藥「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的中藥,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將頭煎與二煎的藥液分別服用,這樣未能將藥效發揮至最佳。應該將頭煎與二煎的藥液混合,分早晚兩次服用。同樣,煎煮三遍的藥液也相應地改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後———

●立即濾取

藥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藥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沙鍋最好

最佳煎煮器當然還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鏽鋼亦可,但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這些活躍性強的金屬器皿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傳統的沙鍋、瓦罐以及陶瓷,不會與各種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且傳熱均勻緩慢,煎出的湯劑***。不鏽鋼屬於鈍性元素,也不會容易產生化學反應,現在許多大醫院的煎藥器皆為不鏽鋼鍋。但鐵質煎器,雖然傳熱快,但不僅易氧化,化學性質也不穩定,它能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湯液色澤加深,還會與黃酮類成分生成難溶性絡合物。

對於微波爐加熱是否會影響中藥藥性,目前未有定論,所以不推薦以微波爐加熱中藥。

芍藥是中草藥嗎,中草藥芍藥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芍藥的乾燥根是常用中草藥,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的功用。中藥中有芍藥這味藥,但是它用的是芍藥的根而不是花。是的,中醫認為可食之物皆有藥性。是 的樹上也是這麼寫的 1 2 3 中草藥芍藥的具體作用是什麼?芍藥,別名將離bai 婪尾春 餘容 du 犁食。屬毛zhi莨科,多年生宿根dao草本,高1...

扇貝殼是中草藥嗎,扇貝殼有什麼功效

扇貝殼,即乾貝。是中草藥乾貝即扇貝的乾製品,其味道,色澤,形態與海蔘,鮑魚不相上下 功效 乾貝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核黃素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蛋白質含量高達61.8 為雞肉,牛肉,鮮對蝦的3倍.礦物質的含量遠在魚翅,燕窩之上.乾貝含豐富的穀氨酸鈉,味道極鮮.與新鮮扇貝相比,腥味大減.乾貝具...

這是什麼植物,是中藥嗎,這是什麼植物是中草藥嗎

排風來藤,別名 白英源 白毛藤 鬼耳草。四川 bai叫毛秀才,白du英多年生草質藤本zhi,長0 dao5 2 5米。莖 葉密生有節的長柔毛。夏秋採收,晒乾,生用,亦用鮮品。藥化 含茄鹼 即龍葵鹼 約0.3 藥性 苦 涼。有毒。歸肝 膽 肺 大腸 膀胱經。藥效 敗毒抗癌 清熱利溼,療瘡消腫。在老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