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不是會讓人變的很沒競爭力,佛教是不是會讓人變的很沒競爭力

2022-03-15 11:25:40 字數 1732 閱讀 3662

1樓:

這要看你修的是什麼道。

如果你修解脫法,要離生老病死,那絕不能去競爭,因為你須要絕一切緣。

如你修的是菩薩道,如你的所作有利於渡眾生,懷有慈悲心,你就能作......

2樓:

樓主去看馬克斯韋伯的書吧。

一定對你口味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觀點,我贊同。

佛教讓人沒有欲是指什麼不能接受嗎?

4樓:

不是你這樣的理解,佛教也講少欲知足。

淨空法師---慾望是沒有止盡的,慾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所謂是「欲海難填,回頭是岸」。 因此,佛教給我們對於慾望,無論是物質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財富、眷屬、權位,一定要「知足」。

1慾望是沒有止盡的,慾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所謂是「欲海難填,回頭是岸」。

2 因此,佛教給我們對於慾望,無論是物質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財富、眷屬、權位,一定要「知足」。

3 出家修道的人,物質生活更簡單,所謂是「三衣一缽」,當然這是說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sh型態。

4 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只要我們衣服夠了,能穿得暖,能夠吃得飽,有個小房屋能夠遮蔽風雨,這就足夠了。

5 滿足了就自在了,才真正能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人懂得知足,心開意解,真正離苦得樂,他怎麼不自在?

6 懂得知足,才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才不會崇尚虛華心。

7 物質生活要簡單,精神生活上也不能多求,也要知足。世出世間的學問沒有止盡,一味去追求也增加精神上的負擔,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定,要定在「一」。

8 一門深入,一生讀一部經,學一個法門,一心持名,這就是於法門知足,精神生活知足。

9 也許有些同修聽到,說:「這樣豈不是很枯燥無味?」

10 其實他錯了,真正在一門上定下來了,就能開智慧;智慧一開,實在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11 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一門就是求無知,無知而後才能無所不知。

12 「欲」決定不能多,多一定是障礙自己的真如本性,障礙自己的清淨心。所以佛教給我們知足,一切都要知足。

13 慾望要知足,這個心也要知足,心是講精神,所謂心安理得,這個非常地重要!

14 心要是知足,心就定了。欲要是知足就無求,所謂「與人無爭,於世無求」。

15 我們學佛,最要緊的,要勤儉,要勤奮,要節儉。

16 生活清苦一點好,清苦的生活過習慣了,這個心是定的,在物質生活上絕不奢求。

17 生活愈簡單,心就愈清淨,道業才能夠增長。因為我們愈簡單,我們所求的很少;換句話說,很容易得到。

18 真正修行人,他一定是清心寡慾。慾望少,需要就少,所以他生活簡單,「與人無爭,於世無求」。

19 我們的心果然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心就定了,知足常樂,對於現實的生活滿足,滿足就快樂。

5樓:潛川如斯

這是你對佛教的義理不瞭解,才有這樣的誤會。佛經的主旨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對於慾望的修行,是有層次的,譬如:1、覺察自己的心識;2、依次以正念來削弱減少雜念(包括慾望);3、最終達到無慾無求,才能解脫生死,超越輪迴,修成正果。

6樓:匿名使用者

嘿,別再提佛教那一套東西了,不靠譜。

但是總有人會充滿妄想地在裡面千言萬語地論證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還把那些說成是甚深的般若,甚深的智慧。不管他們咋說,也不管有多少文字,當成笑話看就行啦。

生活過的太安逸,是不是會讓人變得不思上進

是啊,有時候不逼是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安逸的生活會不會讓人墮落?安逸是會使人墮落的,就如,沒有目標也會使人墮落一樣。當某樣東西變為習慣時,你就會發覺那是多麼可怕的東西,習慣性得做每一樣東西不是不好,總是會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當生活已經成為習慣時,習慣得做每一件事,習慣得不去做某些事,不...

吃什麼東西會變笨,吃了會讓人變笨的10種食物

1泡泡糖 2爆米花 3油條 4臭豆腐 5辣條 像油炸食品 如油條 燒烤 等等裡多含有鋁元素 攝入過多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智力減退等。以至變笨.也如樓上說的。看裡面的成分,像油炸食品裡多含有鋁元素,鋁元素攝入過多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智力減退等情況。所以建議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特別是未成年人。粉絲 有鉛 泡...

人在工廠裡呆久了是不是會變的死板啊

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對生活 少了好多激情,愛好,過著工 廠裡的生活,不知道外界的花 界,我想你的想法那些,不是 說會死板,你將會很迷茫,不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那是肯定的啦,很嚴重 會。看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就知道了。只要你每天以快樂的心態去面對,就不會死板,而且很開心 工廠裡面待久了,真的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