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春天的開始嗎,春天從哪一天開始,是立春還是春節

2022-02-05 11:35:52 字數 5863 閱讀 5180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立春是春天的開始。」這是我國民間的說法。其實,立春不是春天的開始。

春天應該是和溫度聯絡在一起的,現在我們一般是以10℃作為冬天和春天的界限。平均溫度不到10℃是冬天,超過10℃是春天,因此,我國各地的春天就不都是從「立春」開始了。

2樓:紅樓心

自己判斷吧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立春過去的確是叫『春節』,只是在民初時期,立春被農曆新年奪走了「春節」的稱謂而已,並不表示立春才是新年,看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這個常識,只是有些不懂的人以訛傳訛,又反變成立春才是新年,真正的新年一直就是大年初一。但是,生肖卻不是以新年為界的,而是以立春為界,因立春是農曆天干地支紀年裡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進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動物生肖只是十二個地支的代稱而已。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2023年,當時的國民**正式下了一個檔案,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春天從哪一天開始,是立春還是春節

3樓:雅澤雙魚

以除夕為分界點,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曆新年(大年初一)為起點計算生肖的方法出現比較晚,最早記載出現在北宋,現在很多人比較認同這個。民俗專家們認為,屬相不應該按二十四節氣來算,畢竟春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也是農曆生肖年的開始,屬相自然應從正月初一算起。

相對於民俗專家以及王思潮的說法,江蘇省天文學會祕書長李旻認為,生肖應該從立春開始算起。據介紹,生肖以立春為標準的方法起始於商周時代,當前黃曆、傳統的命理學、占卜學等民俗學均以「立春」作為生肖計算的依據。

「現在人很少記得老黃曆,也自然記不得老派生肖演算法。」李旻說,在中國古代,還用天干地支來記錄年月日。十二生肖的說法,就是天干地支紀年法才有的。

「不僅有十二生肖,還有十二時辰,這套系統和農曆不一樣。」李旻說,干支紀年法是以太陽為參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為開始,比如馬年是甲午年,而羊年是乙未年,而且按照干支紀年法,每一年的長度都在365.25天左右。

4樓:清泉濯足煞風景

追根溯源,春天的開始其實是一年的開始,因為曆法的不同,歷史上新的一年開始的時間不同。古人首先能觀察到的是月亮的周而復始的圓缺,以朔望月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再以閏月調整與太陽年的差距。夏代以物候變化為標誌,確定立春所在的月分為新的一年的開始,稱為正月;商代發現太陽完成一個迴歸年後重新開始,在立春月的前一月,就把十二月作為一年的開始;周代發現冬至日在十一月,就把十一月作為一年的開始,周代還廢朏(新月出現的一天)用朔,把朔日作為一月的開始。

秦代把十月作為一年的開始,沒有天文學上的依據,完全出於改正朔的政治需要——新建立的王朝必須易服色、改正朔表明自己膺受天命。商、周改正朔也有這個因素。

如此說來,以陽曆看,春天從元旦開始。以陰曆看,春天從正月初一開始。

5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呢,是立春,因為呢。因為春節早就過了。所以肯定是立春。可是我認為每次呢,如果每次都過春節那是最好的,為什麼呢?因為那個可以發紅包。和壓歲錢。

6樓:陽城幹部

理論上從立春開始,實際各地皆有不同……

7樓:匿名使用者

節氣上是立春,但中國南北方的春天時間不一樣,南方比立春早一點,北方的晚一點,華中地區準一些,因為二十四節氣就是以華中地區的季節變化為標準而制定的

8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

9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開始不是春節開始,但氣象上要晚一些

立春是一年的開始嗎

10樓:清懿

立春不是一年的開始,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

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

秦漢以前,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一月(正月)初,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佈新、迎春和農耕慶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幾天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正月初一,是農曆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曆正月的頭一天。這一天也是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隋代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中說:

「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另外,正月一日是農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11樓:紅樓心

自己判斷吧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立春過去的確是叫『春節』,只是在民初時期,立春被農曆新年奪走了「春節」的稱謂而已,並不表示立春才是新年,看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這個常識,只是有些不懂的人以訛傳訛,又反變成立春才是新年,真正的新年一直就是大年初一。但是,生肖卻不是以新年為界的,而是以立春為界,因立春是農曆天干地支紀年裡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進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動物生肖只是十二個地支的代稱而已。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2023年,當時的國民**正式下了一個檔案,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交立春節氣。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

13樓:老實話好聽

不是。公曆年從 1 月 1 日元旦開始。

農曆年從正月初一開始。

14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是真正的一年開始,其它的都是錯的

立春過後就是春天了嗎?

15樓:月似當時

立春過後就是春天。「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一般在陽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處在春節前後的十天之內。但單以"立春"為春天的開始,並不符合天氣的實際情況。

立春時節,春天已經到來,然而冬天的寒冷還未消失殆盡,它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消融,只有大地解凍才能使萬物復甦,才能有萬物生長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說法十分準確地把立春階段的特徵和預兆形象地表現出來,令人不由得讚歎我國古人敏銳精準的觀察力。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蔔,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立春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時,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拾起穀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16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

立春(spring begins)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開始的節氣。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全國各地。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為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

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的歷史悠久,至少在2023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

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那麼,為什麼要到東郊去迎春呢?這是因為迎春活動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東方。

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比如宋代的《夢粱錄》中就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就證明,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

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參考資料

春天從哪一天開始,是立春還是春節

以除夕為分界點,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曆新年 大年初一 為起點計算生肖的方法出現比較晚,最早記載出現在北宋,現在很多人比較認同這個。民俗專家們認為,屬相不應該按二十四節氣來算,畢竟春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也是農曆生肖年的開始,屬相自然應從正月初一算起。相對於民俗專家以及王思潮的說法,江蘇省天文學會祕書長李旻...

明年牛年從哪一天開始算,2020鼠年從哪一天開始算起?

元旦開始算。因為元旦是國際通用計算年的開始。農曆是從大年初一開始,新曆是從元旦開始的 這還用問?還懸賞100分!1月1日 2020鼠年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鼠年是從立春開始的,不是你理解的元旦,也不是你理解的春節,十二生肖對的二十四節氣,要根據節氣判斷生肖年。公曆2020年對應的農曆 庚子 年從 立春 ...

人日是哪一天,什麼是人日?哪一天?為什麼?

農曆正月初七 人日,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七,又稱人節 人慶節 人口日 人七日等,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大年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的 人類生日 人日 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 狗 羊 豬 牛 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人日 指陰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