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更上一層樓 的前一句是什麼

2021-12-20 18:58:04 字數 5510 閱讀 3777

1樓:滄溟空闊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樓:令若雲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詩中更上一層樓的前一句是什麼

3樓:可以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

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4樓:飄零久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請查詢古詩詞更上一層樓的上一句

6樓:殺了佛祖我成佛

更上一層樓的上一句是欲窮千里目。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話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創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此詩還幾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幷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7樓:匿名使用者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賞析這首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這裡,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

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

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

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

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讀者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

「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裡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就全詩的寫作特點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祕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

有人說,詩忌說理。

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

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而兩聯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

這首詩,前一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一聯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關於更上一層樓的詩句

8樓:羨慕寶貝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最著名的。

登鸛雀樓--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類似於表達更上一層樓意思的詩句還有: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芝麻開花節節高。

9樓:

南宋 陸游《遊山西村》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釋義: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宋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釋義: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

釋義: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宋 朱熹《觀書有感》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釋義: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釋義: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杜甫《望嶽》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釋義: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釋義: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宋 王安石《登飛來峰》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釋義: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唐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釋義: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宋 朱熹《春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釋義: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10樓:小吃貨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賞析:《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

"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該詩還幾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更上一層樓造句,用更上一層樓造句

形勢發展了,我們的工作也應該更上一層樓。希望你繼續努力,更上一層樓,爭取更好的成績。廣大農民指望著今年的收成比往年更上一層樓。新的一年裡,祝同學們龍馬精神,學習更上一層樓。用更上一層樓造句 1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兩句詩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胸懷。2 形勢發展了,我們的工作也應該更上一層樓。3 希望你...

更上一層樓近義詞有哪些,更上一層樓近義詞

更進一竿 錦上添花 好上加好 再接再厲 芝麻開花節節高 更上一層樓近義詞 更上一層樓 邁上新臺階 要勇往直前,學業定成功 更上一層樓 近義詞有哪些?更上一層樓近義詞 更進一竿 錦上添花 好上加好 再接再厲 芝麻開花節節高 更上一層樓 g ng sh ng y c ng l u 要想望遠,必先登高。近...

更上一層樓的更字是什麼意思,更上一層樓的更是什麼指什麼意思

再,又更上一層樓 發 音 g ng sh ng y c ng l u釋 義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出 處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詩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示 例 1.形勢發展了,我們的工作也應該更上一層樓。2.既道尼山出世,又召東山入夢,鏡裡是真木。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