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字與乘字古時是否通用,徼和竅這兩個字古時可以通用嗎

2021-05-17 12:24:12 字數 6169 閱讀 3147

1樓:冷書藝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對於「唯」、「惟」的使用是這樣描述的:「唯,可用作副詞、連詞、助詞。先秦時已有用例,後一直沿用於文言中。

現代漢語書面語也使用。」「惟,可用作副詞、連詞、助詞。先秦已普遍使用,後一直沿用於文言中。

」那麼是否意味著,在現代漢語中,「唯」完全取代了「惟」,二者在意義上沒有任何差別了呢?

首先,我們來看《說文》對於二者地解釋。

「唯,諾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別的「唯」表一種應答,「惟」表示思考。

然後,在《現代漢語大詞典》中,對於二者是這樣解釋的:

「唯」(wéì)⑴獨;僅;只有⑵以;因為⑶表示希望、祈請⑷聽憑;任隨⑸思;考慮⑹雖然;即使⑺語首助詞。亦寫作「唯」「維」

(wěì)⑴應答聲⑵招呼聲

「惟」(wéì)⑴思考;思念⑵有⑶為;是⑷聽從;隨從⑸願;希望⑹副詞,相當於「只有」⑺連詞,也作「唯」「維」⑻介詞,也作「唯」「維」,相當於「以;由於」⑼助詞,也作「唯」「維」⑽水名。通「濰」⑾通「帷」⑿姓

(wěì)⑴專一⑵獨一無二

僅看兩字的第一項釋義,讀wéì時,「唯:獨、僅」,「惟:思考」;讀wěì時,「唯:應答聲」,「惟:專一」。與《說文》差別不大。

再看《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對二者用法的列舉。

詞性 「唯」

「惟」副詞 1、 表示對事物或動作的範圍加以限定。可譯為「只」、「僅僅」等。

2、 用於對話中,表示聽到或同意對方的談話,也可疊用作「唯唯」。可譯為「是」、「對」、「嗯」等。

1、用於謂語前,表示對事物或動作的範圍加以限定,可譯作「只」、「僅僅」等。

連詞 1、 連線分句,表示假設和讓步,相當於「雖」。可譯為「即使」、「縱使」等。

2、 連線分句,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理由。可譯為「由於」、「正因為」等。

1、 用於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之間,表示並列關係。可以譯為「和」、「與」等。

2、 連線分句,表示假設和讓步,相當於「雖」。可譯為「縱使」、「即使」等。

3、 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理由。可譯為「由於」、「正因為」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助詞 1、用在句首,意在引出話題,為立言行文開端。可不必譯出。

1、 用在句首,意在引出話題,為立言行文開端。可不必譯出。

2、 用在句首,引出時間、處所。可不必譯出。

由**中的對照我們可以看出:

作為副詞時「惟」沒有表示「應答」的意思。例如:

《易?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副詞,獨、僅)

《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副詞,只有)

而在《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中,就不可以用「惟」替代。在這個層面上,「唯」可以包含「惟」。

作為連詞時「唯」可連線分句,「惟」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連線名詞。例如:

《荀子?性惡》:「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連詞,雖然、即使)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再拜賀曰:『惟信亦以為大王弗如也。』」(連詞,即使)

《老子?第二章》:「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連詞,由於)

《左傳?哀公元年》:「闔廬惟能用其民,以敗我於柏舉。」(連詞,由於)

而在《尚書?禹貢》:「齒革羽毛惟木。」中,「惟」表示「和、與」。這裡,就不能用「唯」來替代。

作為助詞時「惟」的用法比「唯」稍細緻些,但可以忽略。

也就是說,「唯」並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現代漢語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況並不多。

[附] 列出「唯」、「惟」的一些詞語,以供參考。其中,有些「惟」的詞語為古用法,因此不列入考慮。

唯一、唯心、唯心史觀、唯心主義、唯心論、唯我(吾)獨尊、唯我論、唯利是求(視/圖)、唯阿、唯妙唯肖、唯其、唯物史觀、唯物主義、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唯所欲為、惟命是從(聽)、唯美主義、唯理論、唯喏(諾)、唯唯、唯唯否否、唯唯諾諾、唯復、唯然、唯獨、唯謹、唯識

惟一、惟力是視、惟大梁、惟口起羞、惟日不足、惟日為歲、惟兮、惟正之供、惟有、惟那木、惟肖、惟我獨尊、惟利是求(圖/命/視/趨)、惟谷、惟良、惟妙惟肖、惟其、惟所欲為、惟命、惟命是從(聽)、惟念、惟垣、惟城、惟思、惟度、惟屏、惟恐、惟真、惟桑、惟惟、惟新、惟塵、惟精惟

一、惟寧、惟翰、惟獨、惟舊、惟藩、惟謹

乘字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能寫的詳細點嗎?謝謝

2樓:海藍天藍心蘭

其實你不需要那麼詳細的解釋,如果是作為考試積累,只需要記住以下幾個義項:

chéng 1、升、登上,如:乘彼垝垣 《詩經 氓》

2、趁著,憑藉,如:因利乘便(憑藉有利的形勢)3、計算,計量,如:乘其財用出入(計算錢財用品的支出和收入)4、冒著 如: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 長清…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5、 交錯 如:兵旱相乘

這個讀音下基本都是動詞。

shèng 古時計物以四為乘,所以這個讀音下基本都是量詞。可以計算馬車、馬匹、船隻、轎子等事物。

1、兵車一輛為一乘, 如: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2、四匹馬, 如:陳文子有馬十乘

3樓:蠍子囡囡

乘《一》chéng

⒈騎,坐:~馬。~船。

⒉趁著,憑藉,利用:~勢。~勝前進。有機可~。

⒊計量,計算:~其財用出入。〈引〉算數上指一個數的若干倍的運算方法:~法。

4.佛教的教派或教義 示例:大乘/小乘。

乘《二》shèng ㄕㄥˋ

⒈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叫"乘",後來因此用於稱一般的史書:史~。野~。~上

⒉量詞。〈古〉兵車,一車四匹馬拉叫"一乘":三百~。

3.古代稱四為乘:~矢。

~壺。「以~韋先牛十二犒師」。   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

乘輿。千乘之國。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中國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乘」,後通稱一般的史書:史乘。野乘。

  多用組詞:戰車千乘

詞性及示例

乘 《動》 cheng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大(人)從木,表示人爬在樹上。

「大」象「人」正面。本義:登,升   同本義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詩·豳風·七月》   卻叔虎將乘城。

――《國語·晉語一》   淮陰侯復乘之。――西漢·司馬遷《史記·高帝紀》   俱乘高臺。――《列子·黃帝》   又如:

乘槎(神話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頂)   騎;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唐·崔顥《黃鶴樓》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左傳·莊公十年》   又如:乘車;乘舟(乘船);乘奔(乘坐賓士的快馬);乘軒(乘坐大夫的車   駕馭   人主之車,所以乘物也。——《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審分》   乘 chéng   ①坐;騎:

~車、~馬。   ②駕馭。   ③趁;利用(機會等):

~勝前進、~機進攻。   ④佛教的教義:大~、小~。

  ⑤指***:上~。   ⑥一種算術運算,即一個數使另一個數變成若干倍:

~法。   ⑦姓。   7、五行中克太過,如木勝土

徼和竅這兩個字古時可以通用嗎?

4樓:南邕

讀音不同,字義不同,今時不通用,印象古時也不通用。

徼 jiāo〈動〉 竊取,抄襲。「徼,抄也。」《廣韻》

徼 jiǎo〈動〉 通「僥」。貪求不止 。「寡君願徼福於周公魯公。」《左傳·文公二年》

徼 jiào〈動〉巡查。「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又如:徼循(巡查);徼道(巡邏警戒的道路);徼候(巡察守候);徼捕(巡捕)

徼 jiào〈名〉 邊界,邊境 。「復尋金沙江,極於犛徼外。」 錢謙益《徐霞客傳》

徼 yāo〈動〉通「邀」。招致 。「弗使血食,吾欲與之徼天之衷。」《國語》 又如:徼怨(招怨);徼禍(招致禍害);徼亂(謂招致禍亂)

竅 qiào〈名〉形聲。從穴,巧聲。本義:孔,洞

「空中而多竅。」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竅穴(洞穴;窟窿);竅隙(孔洞;縫隙);竅星(小洞);竅坎(洞穴);竅竇(孔穴);竅鑿(洞穴);竅木(中空之木)

古代烈與列字是通用的嗎?

5樓:匿名使用者

列:形聲字,從刀從歹,本義:割;分。

是「裂」的古字。通「烈」的用法確實是存在的,有兩種:1、「烈士」有時候寫作「列士」。

「烈士」的意思是「有志於建功立業之士」。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二:「要離古列士,伯鸞清高,可令相近。

」魯迅《<朝花夕拾>後記》:「漢朝人……多喜歡繪畫或雕刻古來的帝王、孔子**、列士、列女、孝子之類的圖。」2、

古同「烈」,強烈;猛然。

烈:形聲字,從火列聲。「火」字在下面作偏旁時一般寫作四點。

本義:火勢猛。「烈」字確實也有通「列」的用法,通「列」,行列。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叔在藪,火烈具舉。」

舉例說明,通用字、異體字、古今字三者之間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1、通用字的範圍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個時期的出版印刷、辭書編纂和漢字資訊處理所需要使用的漢字。現代漢語通用字則是指現代所需要使用的漢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專門用於去漢語的用字,也不包括專業用字。根據對文字資料的統計,從商代到現代,一般使用的漢字數量沒有顯著的變化,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2、古今字

古時漢字數量少,一字多義現象較普遍,後世為了區別,以古字為基礎另造一個或幾個新字來分擔古字的某一或某一些表義功能,如「闢」字本義為「法」,引申指「君」,又假借表示「躲開」、「邪僻」、「寵幸」、「譬喻」等義,後世造「避」、「僻」、「嬖」、「譬」,分別表示「躲開」、「邪僻」、「寵幸」、「譬喻」等語義,「闢」字和它們分別構成古今字。以下舉例說明:

1.1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莊子?胠篋》)

1.2 「大叔出奔共。」(《左傳?隱公元年》)

以上這些例句中的「知」、「大」 等,都是古字,而「智」、「太」、都是今字。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字多義(包括本義、引申義、假借義),例如「腰」為「要」得本義造的新字,「途」為「塗」的假借義造的新字,「鏡」為「竟」的引申義造的新字。

從古字變為今字,有的是用古本字作聲符,再加上一個形符。如「知」、「厭」、變為「智」、「饜」;也有的是改變古本字的形符,如「閒」變為「間」。值得注意的是:

承認文字古今發展的事實,但決不應該厚古薄今,不能認為只有古字才是正字,而今字是「俗體」或「破體」。有的人常常以所謂寫「正字」為藉口,偏偏要把「返回」寫為「反回」,把「嗜好」寫為「耆好」,把「環境」寫為「環竟」,這是很不應該的。

2.異體字

所謂異體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的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特別強調「有三種情況不能認為是異體字」:「第一,有些字,雖然意義相近,後代讀音也相同」,例如「寘」和「置」。

因為二字意義不完全相同,「古音也不一樣」。「第二,有些字,它們之間的關係交錯複雜,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例如「雕」、「雕」、「凋」,三字本義不同,「雕的本義是鳥名(又寫作雕),雕的本義是雕琢、繪飾,凋的本義是凋傷、凋零」。「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條件的……例如『亡』和『無』相通……」。

異體字有下列幾種情況:

2.1 會意字與形聲字之差。如:「淚」是會意字, 「淚」」是形聲字;「巖」是會意字,「巗」是形聲字。

2.2 改換意義相近的意符。如:睹覩、徑逕。

2.3 改換聲音相近的聲符。如:秸稭。

2.4 變換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變聲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慚、慙,和、咊,鵝、鵞等。

總的來講,異體字就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互相替代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這些字用法、音義相同但字型不同,也有一些字只有部分用法相同,也把它們稱為異體字。

異體字與古今字區別:

首先,古今字和異體字各自內部的音義關係不同。古今字之間,在它們所有的字音字義中間,只是某一個或某幾個讀音意義相同的,而其它的音義就不相同了;而異體字相互之間的全部音義都是相同的。

其次,二者各自內部的時間關係不同。古今字之間是歷時關係,古字一定產生在先。今字一定產生在後;而異體字之間則是共時關係,它們一般是並存於同一時代的。

第三,從整理漢字的角度來看,二者的重要性也不相同。古今字主要是古代漢語的問題;而整理異體字除了讀古書而外,還有為現代漢語用字服務的現實意義。王力主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的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才算是異體字,而那些最初完全同義,後來有了分工的字,那些古音不同,意義相近,後代讀音相同的字,相互之間關係交錯複雜,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字,有條件通用的字,都不能認為是異體字。

異體字: 輿——轝 鱔——鱓

古今字:乃——乃 逼——逼

通用字:常說的都是通用字

讀言這兩個字合起來是什麼字,開和火兩個字合起來念什麼?

讟 字。拼音 d 釋義 怨恨。誹謗。憎惡。組詞 1 讟謗 拼音 d b ng 釋義 誹謗。2 詬讟 拼音 g u d 釋義 怨恨痛罵。3 訕讟 拼音 sh n d 釋義 訕毀誹謗。4 讒讟 拼音 ch n d 釋義 讒毀誹謗。5 囂讟 拼音 xi o d 釋義 眾口謗怨。開 和 火 兩個字合起來念什...

買和賣這兩個字怎麼區分,買賣兩字怎麼分辨

買 拿錢換東西,買進。賣 拿東西換錢,賣出。賣 頭上有東西 買 頭上沒東西 很容易理解了 買賣兩字怎麼分辨 一 讀音不同。1 買發三聲 m i 2 賣發四聲 m i 當二者連用時,賣發輕聲 mai 二 形態不同。買和賣都是上下結構,買字上面是筆劃橫折 乛 賣的上面是一個十字。三 意思不同。1 買指購...

求帶有「荷盛」兩字或者與這兩個字同音的形容愛情的成語或

荷花的盛放,離不開荷葉的陪伴。我的愛,離不開你的依賴。詞句 何剩餘愛,獨留依賴。詩句 我真想不出了。你還是等別人比較好的答案吧。求一個成語或熟語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待 因人而異 拼音 y n r n r y 解釋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對待。出處 魯迅 準風月談 難得糊塗 然而風格和情緒 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