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佛經講的「三千大千世界」,求佛經解釋,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 稻麻竹葦 山石微塵,一

2021-05-08 04:03:51 字數 5406 閱讀 4811

1樓:愛八卦的文科男

「三千大世界」一說出自於《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摩訶般若釋論》、《大智度經論》、《大慧度經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龍樹菩薩(約三世紀)撰,是大乘佛教中觀派重要論著。

三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擴充套件資料

三千大世界由來

大千世界常被用以指廣闊無邊的世界。

「大千世界」一詞源於佛教用語,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三千大千世界原是古印度傳說的一個廣大範圍的世界的名稱。

據《長阿含經》等書記載:我們所生活的這世界,**是須彌山,有七山八海環繞著,海中有四大洲,海外更有鐵圍山。

同一個日月照耀著這塊大地,同一個佛教化著這個世界,稱為一個小世界。

合一千個小世界為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又由於大千世界中有大、中、小三個千世界,又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傳入中國後,大千世界這個詞就沿用至今。

2樓:熙攘路

佛子必看之起世經講到了「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經講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構造組成,應該是學佛的人必看之書,這個經書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奧,容易看懂。

依《世記經》的記載: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

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

"此處指出一個小千世界含一千個太陽系;中千世界含一百萬個太陽系;一個大千世界含十億個太陽系,如是為一佛剎。

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

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

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

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3樓:苦苦的掙扎

「三千大千世界」出自《大智度論》。原文是:「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慾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4樓:月之十字架

佛子必看之起世經(此經講的是佛教世界觀世界的構造,起源種種趣事)

這個經講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構造組成,應該是我們學佛的人必看之書,這個經書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奧,容易看懂

起世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閻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羅石室。時諸比丘。

食後皆集常說法堂。一時坐已。各各生念。

便共議言。是諸長老。未曾有也。

今此世間。眾生所居國土天地。云何成立。

云何散壞。云何壞已而覆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爾時世尊獨在靜室。天耳徹聽。清淨過人。

聞諸比丘食後皆集常說法堂共作如是希有言論。世尊聞已。晡時出禪。

從石室起。往法堂上。在諸比丘大眾之前。

依常敷座。儼然端坐。於是世尊知而故問。

汝等比丘。於此集坐。向來議論有何所說。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比丘。

於此法堂。食後共集。大眾詳議作如是言。

是諸長老。未曾有也。云何世間如是成立。

云何世間如是散壞。云何世間壞已復立。云何世間立已安住。

大德世尊。我等向來集坐言論。正議斯事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諸比丘。

乃能如是。如法信行。諸善男子。

汝以信故。舍家出家。汝等若能共集一處。

作如是等如法語者。不可思議。汝等比丘。

若集坐時。應當修此二種法行。各為己業。

不生怠慢。所謂論說法義。及聖默然。

若能爾者。汝等當聽如來所說如是之義。世間成立。

世間散壞。世間壞已而覆成立。世間立已而得安住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時。修伽多。今正是時。若佛世尊。為諸比丘說此義者。我諸比丘。聞世尊說。當如是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次第演說。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

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

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

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

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

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

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

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

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

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

千鬱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

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

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羅天。千梵世天。

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

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

雲我能作能化能幻。雲我如父。於諸事中。

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

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

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

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

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

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

■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

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

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

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求佛經解釋,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

5樓:

很多人都在說學佛,但是,要真正瞭解佛法是不容易的。

我們拜觀世音菩薩,也有人拜各種各樣的神、仙,還有的人拜玉皇大帝、天后、媽祖,也有人把關帝菩薩作為神來拜,他們以為這也是佛教,其實是不一樣的。觀世音菩薩是佛菩薩,有的拜其它神明均是神、仙,神和仙都有五通,社會上有拜「觀音娘娘」的,就是把觀世音菩薩變成了神,我們學佛人不能稱「觀世音菩薩」為「觀音娘娘」。為什麼我們會拜天上的神呢?

他們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還有他心通、宿命通,**過去把這些神通都跟大家講過了,但是他們很多隻有五通,沒有漏盡通,只有佛菩薩才有六通,才是圓滿的。

什麼叫漏盡通?就是你有本事把煩惱全部消除,諸漏已盡,所有的漏你全部沒有了,你就不會被煩惱和瞋罣所糾纏。人為什麼會有煩惱?

就是想求神、拜仙,你們要記住,佛菩薩和神、仙是不一樣的,佛菩薩不需要回報,而你拜神、拜仙等都是需要回報的,在民間有個還願的說法,就是叫還神。你今天跟神說了:「你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好了,等問題解決了,你就必須去還神。神有五通,他們能看見過去、預知未來,也能知道宇宙的一切,但是就是不能改變事實,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不能脫離生死,所以再大的神力都沒有用。

當你修菩薩道了,哪怕你只修初地菩薩,只要你堅持,你也能夠得五通。如果我們能修到阿羅漢和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薩,超脫六道,我們很快地就會得六通,因為佛菩薩實際上是能夠完全徹悟、了悟這個世界的,他們已經沒有了煩惱,無明已經盡了,不好的東西全部漏掉了、沒有了。所以,修佛、學佛要轉識成智,就是要把你的意識轉換成智慧。

比方說,你們今天對這個事物不理解,你們就開始去理解它,理解了之後,再用自己的意識來改變它,使之成為一種智慧。我們理解人生吵架,吵到最後不歡而散,不了了之,沒有一個事情可以說得清楚是對還是錯,我們知道了人間的這個意識之後,就能夠把它轉換成一種智慧,那就是不要再吵了。佛是一個開悟者,不受生死的束縛,而神雖然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裡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不能開悟,這就是佛與神的區別。

佛教認為世間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只要你開始想某件事情了,你就生出來了這個意念,你後來想想這件事情沒希望了,意念滅掉了,你這個法也就滅掉了。比方說,你想做生意,心想著自己可以把這個生意做得很大,你的心生出了這個念頭,你想著可以做進出口**,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大,可是人家告訴你,不跟你合夥做這個生意了,你立馬覺得沒機會了,心滅了,你想象的東西全部都沒有了。佛菩薩就是讓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心所產生的,

隨順外境,就是順著社會上的境界走,隨它去,不去跟它擰著幹。我自如如不動,就跟飆車一樣,你不停地按喇叭,你心裡產生了恨心,生氣了,你就會不舒服。隨順外境,就是順著別人的速度,別人按你的喇叭,你愛怎麼開車就怎麼開,我還是這樣,在這條路上,總有我這個汽車的一塊空間,我跟你爭什麼?

所以,丈夫在家裡要給自己的太太留一塊空間,順著她;要給孩子一塊空間,不要去逼著孩子做什麼;妻子也不要去逼著自己的老公做什麼,如果你逆向反行,就是逆著時代的脈搏去做事情,時間長了,肯定會出事情的,你一定會被丟擲人間的軌道。

不觀內心,心外求法,就會出偏差。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如果你不從自己的內心來看,而是心外求法,你的修行就會出現偏差。心外求法是什麼?

比方說,今天看見這個廟很大,這個肯定好,我們一起去拜拜,這就是心外求法。很多人想著:「我們家這麼小,菩薩會來嗎?

」天天看佛燈上有沒有結蓮花,一看沒有蓮花,想著菩薩不來了,要知道,菩薩會像你們一樣小氣嗎?看見香打捲了,想著菩薩來了,菩薩會跟我們人一樣,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嗎?如果你用人間的眼光去看菩薩,你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菩薩跟人是一樣的。

所以,心外求法,就是修心看外表,一定會出偏差。有些學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雙手合十,可是回到家裡,想罵就罵,想吵就吵,這種人怎麼能不出偏差呢?偏差主要在於知見不正確,就是你看到的和見到的不正確。

妄執因果論,就是我以為是對的,我就是這樣,很多人就是妄執,認為這個因一定會產生這個果。學佛人要明白,因果也是在變化之中的,果會隨著因的變化而轉變。舉個簡單例子,一個人傷害到別人了,他種下了不好的因,很多人說他一定會倒黴,但是你沒有這樣去想,他在念誦《禮佛大懺悔文》,天天懺悔,結果果報很小,甚至可能沒有了。

有人會說:「他怎麼沒有果報啊?天地宇宙間的因果定律難道錯了?

」實際上,果是隨著因的轉變而轉變的。有的人認為無因果,有的人認為有因果,實際上這都叫偏執。

當一個人明白道理之後,他就能夠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懂得宇宙真理的人能仁(仁慈)、能忍、能寂(能定)、能滿(圓滿),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得很圓滿,不跟別人爭鬥的人就是圓滿。隨緣的人是不會抱怨的,我們的佛友飛機延誤一個小時,他就在那裡坐著唸經,一點想法都沒有,這種人就叫有修、能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種人永遠是笑嘻嘻的,你罵他,他也是笑嘻嘻的:「菩薩又找了一個人來鍛鍊我的心力了,看我能否熬得住,不和別人爭鬥。」這種人怎麼會生氣呢?

摔了一跤,心想著:「菩薩又懲罰我了,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情。」這種人的心智就是非常圓滿。

-----恭錄:通靈活佛lu軍巨集臺長部落格

三千大千世界再佛經中的詳細解釋,哪部佛經講的“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語中,世界 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楞嚴經 說 世為遷流,為方位。汝今當知 東 西 南 北 東南 西南 東北 西北 上 下為界 過去 未來 在為世。這同現代物理學中相對論所提出的 四維空間 很相似。相對論認為 物理空間加上時間,即構成 四維空間 不過,世界 一詞在具體運用時,偏重 界 ...

各位師兄,金剛經裡面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意思

忄我夢有她 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水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 兜率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

南懷瑾貌似也是佛教佛學大師,他講的大千世界他認為一日月繞一須彌山週轉,他就說小世界是

古代高僧有句話 bai任du你舍利八斗四斛,不如當zhi時一句轉語。dao也就是說,有沒內有舍利,不是判斷你修容行有成否的標準。所以更不能把燒出舍利的人當成是某某佛菩薩再來。南先生的著作,我沒有過多的研讀,更不會對南先生的修行做什麼好或壞的評價。要想明白,最好是深入經藏去找答案。關於世bai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