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史前陶器有哪三類主要型別,中國史前陶器的大致分佈

2021-04-19 22:18:43 字數 5252 閱讀 9862

1樓:毛毛雨

中國史前陶器的大致分佈

2樓:唐朝詩人姚月華

查來的資料,供參考:

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黃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2023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是用赭、紅、黑和的等色繪飾的陶器。彩陶藝術,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彩陶花紋主要是花卉圖案和幾何形圖案,也有少數動物紋。

人物紋樣和植物紋樣較少見。

黑陶出現於龍山文化時期。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製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

灰陶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斐李崗文化遺址中已經出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灰陶,特別是用於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以灰陶和夾砂陶則佔據主要位置。

白陶器出現於龍山文化晚期,商代為鼎盛時期。商代後期白陶大量發燕尾服,安陽殷墟出土數量最多,並且製作相當精緻。到了西周,由於印紋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較多燒製與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燒造了。

史前陶器的分類?

3樓:陽城幹部

分新石器初的賈湖、悲家崗、仰韶、龍山、二里頭(青銅器始)。

遠古陶器介紹

4樓:匿名使用者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馬賽克裝飾圓柱

展品內容涵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古羅馬、印度和美洲六大古代文明的一個大型展覽昨天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來自世界14家著名博物館的328件展品,將在北京展出兩年時間。該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辦的跨度時間最長的展覽,這也是世界六大文明第一次集中展出。

展品跨越2023年

此次展覽是世界六大古代文明第一次集中展出,所展出的328件展品,涵蓋了自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18世紀的世界文化遺珍。計有雕塑、壁畫、青銅器、陶器、珠寶等,其中不乏世界頂級藝術珍品。如古羅馬圖拉真塑像、古希臘維納斯雕像、古埃及獅身人面像、印度溼婆像等。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所藏的一件亞述時期的建築浮雕,是世界上同類浮雕中唯一一件沒有嵌入牆體、可以移動的珍藏,此次為首次公開展出。來自該館的另一件高1.73米的貝殼鑲嵌柱,是世界上僅存的兩件之一。

為了配合2023年北京奧運會,展覽特別挑選了幾件古希臘反映競技題材的藝術作品,如搏擊者像以及比賽頒獎的場面。記者瞭解到,這些珍貴的考古和藝術作品分別來自歐美14家著名博物館。

靠國家魅力「借」來六大文明

世界六大文明集中到一個國家展出,這是一個特例;一個展覽全部由借來的展品組成,且一展就是兩年,這更是一個特例;而全部借來的展品未要一分錢的借展費,這更是讓人咋舌的特例。但是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把三個特例都實現了,對於如此大型的展覽「偉大的世界文明」,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館長王立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完全靠的是中國國家的魅力。

從事文博工作多年的王立梅館長曾經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工作過,她多年來從事向世界推廣中國文明的工作,與世界各大博物館都保持著良好的工作關係,對於各大博物館館長的私人友誼也非常深厚。 1861

ldquo;沒有長期陳列的博物館不能稱為博物館。」為了讓中華世紀壇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博物館」,王立梅從2023年開始,分別前往歐洲和美國,其目的就是成立一家世界藝術館,到歐美國家借展品。

引進展覽談判歷時兩年

ldquo;我在美國一口氣談了15家博物館,耐心地說服他們,最終得到了對方的一致支援。」王立梅介紹說,她先後說服了美國、義大利等國家的博物館,最終將包括文藝復興時期作品、達·芬奇及拉菲爾的作品真跡全部借來,總保值35億元人民幣的展品都是第一次來中國,而且全部是免費借來。

王立梅介紹說,此次展覽中90%的展品均為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中國更是第一次。展覽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對於引進此次展覽並不容易,前後談判共持續兩年。

王立梅表示,舉辦此次大型展覽的目的,就是要讓中國的觀眾知道,除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文明以外,其他的民族也創造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觀眾開闊眼界,融入世界文明。同時也讓中國觀眾學習、瞭解、欣賞到世界各個民族創造的輝煌的文明地。

古希臘奧運會獎盃亮相

此次展品中年代最古老的是2023年前的一件首飾——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國新石器時期、還沒有中華文明的時候,中亞地區已經有了很輝煌的文明,此次展出的一件有著五千年曆史的烏爾王朝皇后墓裡出土的首飾。

ldquo;偉大的世界文明展」中還有關於奧運會的展品,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件希臘展品——古希臘舉辦古代奧運會時頒發的獎盃——不過,當時不是獎盃,而是陶罐。

據悉,最早的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在希臘,因此希臘當時做了一些陶罐,上面內容為賽跑的人形,它們都作為體育比賽的獎品,就像今天的獎盃一樣。

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有哪三種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原地區早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為主,多為手製,口沿部分一般都經過慢輪修整,部分器物如罐類還採用器身、器底分別製成後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藝.灰陶的燒成溫度約為840℃.

早期龍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斂口罐、尖底瓶等器形還保留、繼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雙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這一時期陶器的紋飾以籃紋為主,有些陶器又在籃紋上面飾以數道甚至通身飾以若干道附加堆紋,主要原因用來加固器身.

中國遠古陶器在造型和紋飾上有什麼特色

6樓:小買賣人兒

陶器出現的具體年代,約在8—9千年以前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幾千年來一直是人類的主要生活用具。這時的陶器由於燒造工藝的不同,還出現了紅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種的陶器。與此同時,人們為防止陶器經火燒或水浸泡斷裂,而在泥土中羼入砂子,燒製成泥質夾砂灰陶和夾砂紅陶。

此類陶器多用於烹調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質陶和夾砂陶之分。

裴李崗文化,2023年在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村首先發現,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8千年,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與此同時在河北武安縣磁山也發現同時期的文化遺址,出土陶器帶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陶器。

仰韶文化,彩陶為其主要特徵,根據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約7000——2023年。陶器皿種類主要有盆、罐、缽和小口尖底瓶等,質地有泥質陶和夾砂陶。

屈家嶺文化,是繼仰韶文化之後分佈在江漢流域的一種文化,據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4000多年。

大汶口文化,是繼仰韶文化後、龍山文化之前在東方的一種古代文化,據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6000——2023年左右,其陶器器型和紋飾也自成特點。

龍山文化,據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約4300——2023年,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以「蛋殼黑陶」最為精美。同時,龍山文化晚期還出現用高嶺土燒製的白陶。為後來原始瓷器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古代陶瓷器的紋飾,從形式上可分為幾何紋與繪畫兩類。從美學角度講,幾何紋是圖案化了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描繪,這在現代派繪畫藝術裡,以極端化了的形式表現得尤為充分、徹底。比如三角形可能表達了山,雲霄紋中的圈、弧線,可能表達了良然界的雲和雷,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弧線三角紋(半山文化)可能表達了狂風、巨浪,等等。

繪畫,無論寫實寫意的,都是人們通過自身的觀察,運用人的感覺、認識、理解來反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因而最受人的意識(哲學、美學等)的制約,最具社會性、時代性,因此,具有較重要的鑑定意義。

陶瓷器上魚的形象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已作為裝飾紋飾,如著名的魚紋盆。從那時至漢代用得不太多。大約在唐代,魚紋開始較多的出現於陶瓷器上,並被付予吉祥意義。

魚諧餘,象徵寶貴有餘,年年(連年)有餘,表達生產落後社會裡人們希望生活富裕寬綽,有餘有剩。

紅陶 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900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黃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2023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

彩陶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是用赭、紅、黑和的等色繪飾的陶器。彩陶藝術,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在陶器未燒以前就畫在陶坯上,燒成後彩紋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脫落。

有的在彩繪之前,先塗上一磕白色陶衣,使彩繪節紋之前,先塗上一層白色陶衣,使彩繪花紋更為鮮明。彩陶花紋主要是花卉圖案和幾何形圖案,也有少數動物紋。幾何形圖案主要有:

弦紋、網紋、鋸齒紋、三角紋、方格紋、垂幛紋、旋渦紋、圓圈紋、波折紋、寬頻紋,並有月亮、太陽、北斗星等紋樣。動物紋樣,常見的有魚紋、鳥紋、蛙紋等。獸紋較多的是豬紋、狗紋和鹿紋,有的賓士,有的站立。

這些動物形象的出現,反映出當時的漁獵在原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物紋樣較少見,2023年在青海大通縣出一件陶缽,其口沿內壁上畫有三組跳舞的人群,五人一組,舞人動作整齊,姿態優美,精美異常。植物紋樣,在距今2023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發現有稻麥粒、枝葉、花瓣,甚至有些已概括成為幾何形體,並和幾何形紋混和在一起構成紋樣,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別有一番情趣。

黑陶 出現於龍山文化時期。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製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輪制,胎壁厚僅0.

5-1毫米,再經打磨,燒成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表現出驚人的技巧,飲譽中外。這時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劃紋、鏤孔等幾種。

灰陶 灰陶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斐李崗文化遺址中已經出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灰陶,特別是用於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以灰陶和夾砂陶則佔據主要位置。

白陶 的陶是指表裡和胎質都呈白色的一種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嶺土燒製成的,燒成溫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製,以後也逐步採用泥條盤制和輪制。

白陶器出現於龍山文化晚期,商代為鼎盛時期。商代後期白陶大量發燕尾服,安陽殷墟出土數量最多,並且製作相當精緻。到了西周,由於印紋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較多燒製與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燒造了。

硬陶 硬陶的胎質比一般泥質或夾砂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幾何形圖案為主的紋飾,所以統稱為「印紋硬陶」。西周是印紋硬陶發展的興盛時期,其胎質原料根據化學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紋硬陶所用原料含鐵量較高,胎色較深,多呈紫褐、紅褐、黃褐和灰褐色。

印紋硬陶堅固耐用,絕大多數是貯盛器。商代印紋硬陶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有發現。西周至戰國時期印紋硬陶主要盛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南方的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釉陶 漢代出現了一種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劑——鉛的釉陶,又稱「鉛釉陶」。鉛釉陶的製作成功,是漢代製陶工藝的傑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鉛,可以降低釉的熔點,還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鐵、銅著色劑呈現美麗的綠、黃、褐等色,但經綠釉為最多,綠如翡翠,光彩照人。

墓葬中出土的鉛釉陶器表面,有時了現層銀白色光澤,有人誤稱為「銀釉」。根據考古工作者的科學研究發現,「銀釉」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釉面長期受潮,釉層表面析出多層次的沉積物,在光線的折射下,產生的銀白光澤。

膜轉運蛋白有哪三類,什麼是轉運蛋白?主要分為那兩大類

膜轉運蛋白 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 也叫膜運輸蛋白。能選擇性地使非自由擴散的小分子物質透過質膜。細胞膜是脂雙分子層 蛋白質和少量糖組成的,就其化學本質而言,是半透膜。用人工脂膜測定證實,脂溶性分子和不帶電的極性小分子易於通過質膜擴散,例如o2 n2 乙醇 尿素 甘油等 ...

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三類,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三類

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兩類 一類是控制方法,另一類是財務處理方法。1 控制方法包括 a.風險避免 即放棄和不進行可能帶來損失的活動和工作。b.風險防止 即採取預防和抑制等手段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或降低損失的嚴重性。c.風險分離 即將面臨損失的風險單位進行分離。d.風險分散 指根據風險因素間的以及風...

不開花植物分為哪三類,不開花的植物有哪些

不開花的植物可分為 藻類 蘚類 蕨類和祼子類。前三類它們大都生長在水邊,沒有真正的根。裸子植物是不開花植物中較先進的一種,具有深根及防止水分散失的葉子,所以可以長在較乾燥的地方。最大的無花植物叫桫欏。桫欏又名樹蕨,高可達8米,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不開花的植物有哪些 不開花的植物 無花植物可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