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下列概念 靜息電位,極化,除極,復極,心電偶

2021-04-17 15:09:29 字數 3567 閱讀 8144

1樓:匿名使用者

靜息電位應該是神經在沒有受到刺激時的狀態。

其它的不知道。。。。。

靜息電位或最大復極電位對心肌電生理特性各有何影響因素

2樓:

三、靜息抄電位或最大復極電襲位對心肌電生理特bai性各有何影響du?

答zhi

案:最大復極電位下dao降也就是靜息電位的下降(絕對值變大) 閾電位在靜息電位之上, 閾電位不變 ,靜息電位下降 ,故二者之間距離加大,這個時候在心肌細胞,它的自律性就會降低,反之,則升高;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導致靜息電位與閾電位之間的距離增大,使去極化過程幅度減小、速度減慢,降低了興奮性和傳導性。而復極化的過程充分,使細胞的自律性增強。

3樓:三砂群島

靜息電位或最大復極電位

對心肌電生理特性的影響因素:

1、最大復極電位下內降也就是靜息容電位的下降(絕對值變大) 閾電位在靜息電位之上, 閾電位不變 ,靜息電位下降 ,故二者之間距離加大,這個時候在心肌細胞,它的自律性就會降低,反之,則升高;

2、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導致靜息電位與閾電位之間的距離增大,使去極化過程幅度減小、速度減慢,降低了興奮性和傳導性。而復極化的過程充分,使細胞的自律性增強。

平滑肌細胞和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原理各是什麼?(請用神經生理學的知識解釋) 10

4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1、平滑肌 (**ooth muscle,plain muscle)即無紋肌(non-striated muscle)的通稱。被視為較橫紋肌原始的一種肌肉。平滑肌除作為無脊椎動物的軀體肌而有廣泛分佈外,在脊椎動物除心肌之外而大部分內臟肌也是由平滑肌組成的。

2、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心室肌細胞在靜息時,細胞膜處於外正內負的極化狀態,其主要由k+外流形成。

3、動作電位:心室肌動作電位的全過程包括除極過程的0期和復極過程的1、2、3、4等四個時期。

其產生原理如下:

0期:心室肌細胞興奮時,膜內電位由靜息狀態時的-90mv上升到+30mv左右,構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稱為除極過程(0期)。它主要由na+內流形成。

心肌細胞

1期:在復極初期,心室肌細胞內電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主要由k+外流形成。

2期:1期復極到0mv左右,此時的膜電位下降非常緩慢它主要由ca2+內流和k+外流共同形成。

3期:此期心室肌細胞膜復極速度加快,膜電位由0mv左右快速下降到-90mv,歷時約100~150ms。主要由k+的外向離子流(ik1和ik、ik也稱ix)形成。

4期:4期是3期復極完畢,膜電位基本上穩定於靜息電位水平,心肌細胞已處於靜息狀態,故又稱靜息期。na+、ca2+、k+的轉運主要與na+--k+泵和ca2+泵活動有關。

關於ca2+的主動轉運形式,當前,多數學者認為:ca2+的逆濃度梯度的外運與na+順濃度的內流相耦合進行的,形成na+-ca2+交換。

希望採納!謝謝!

5樓:聽風

兩者都有靜息狀態,且靜息狀態的原理類似,都是通過在肌漿網中儲存鈣離子,保證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很低而實現的。

動作電位產生的原理是在神經遞質刺激下細胞外鈣離子進入胞內,促進肌漿網大量釋放鈣離子,有鈣促進鈣瞬變(即calcium trigger calcium release)而產生興奮。

另外,動作電位的形狀表現為兩者在去極化期有一個平臺期。

心肌細胞沒有自律性,但好像平滑肌有自律性。

動作電位是如何產生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細胞受到一個大於閾值強度的外界刺激,細胞膜上部分發生去極化,使少量鈉離子流入膜內,當去極化達到閾電位水平,鈉離子與去極化形成正反饋,使得鈉離子大量內流,直到鈉離子的平衡電位(內正外負),這時動作電位就形成了。當膜上的去極化到達一定水平,鈉離子的內流停止,鉀離子外流,動作電位逐漸消失。

7樓:匿名使用者

動作電位(1)概念: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到閾上刺激時,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發生的快速、可逆轉、可傳播的細胞膜兩側的電變化。動作電位的主要成份是峰電位。

(2)形成條件:

①細胞膜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細胞膜內k+濃度高於細胞膜外,而細胞外na+、ca2+、cl-高於細胞內,這種濃度差的維持依靠離子泵的主動轉運。(主要是na+ -k+泵的轉運)。

②細胞膜在不同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靜時主要允許k+通透,而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時又主要允許na+通透。

③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閾上刺激。

(3)形成過程:≥閾刺激→細胞部分去極化→na+少量內流→去極化至閾電位水平→na+內流與去極化形成正反饋(na+爆發性內流)→達到na+平衡電位(膜內為正膜外為負)→形成動作電位上升支。

膜去極化達一定電位水平→na+內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動作電位下降支。

(4)形成機制:動作電位上升支——na+內流所致。

動作電位的幅度決定於細胞內外的na+濃度差,細胞外液na+濃度降低動作電位幅度也相應降低,而阻斷na+通道(河豚毒)則能阻礙動作電位的產生。

動作電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動作電位時細胞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產生的一次可逆的、可傳導的電位變化。產生的機制為①閾刺激或閾上刺激使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順濃度梯度及電位差內流,使膜去極化,形成動作電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開放,k+外流,復極化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支。

③鈉泵的作用,將進入膜內的na+泵出膜外,同時將膜外多餘的 k+泵入膜內,恢復興奮前是離子分佈的濃度。

8樓:匿名使用者

細胞受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短暫的擴布性的電位變化,這種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

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與靜息電位相似,都與細胞膜的通透性及離子轉運有關。

l.去極化過程 當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膜對na+通透性增大,對k+通透性減小,於是細胞外的na+便會順其波度梯度和電梯度向胞內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減小,直至膜內電位比膜外高,形成內正外負的反極化狀態。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和阻止na+內流的電梯度,這兩種拮抗力量相等時,na+的淨內流停止。

因此,可以說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相當於na+內流所形成的電一化學平衡電位。

2.復極化過程 當細胞膜除極到峰值時,細胞膜的na+通道迅速關閉,而對k+的通透性增大,於是細胞內的k+便順其濃度梯度向細胞外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增大,直至恢復到靜息時的數值。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總會有一部分na+在去極化中擴散到細胞內,並有一部分k+在復極過程中擴散到細胞外。這樣就啟用了na+-k+依賴式 atp酶即na+-k+泵,於是鈉泵加速運轉,將胞內多餘的na+泵出胞外,同時把胞外增多的k+泵進胞內,以恢復靜息狀態的離子分佈,保持細胞的正常興奮性。如果說靜息電位是興奮性的基礎,那麼,動作電位是可興奮細胞興奮的標誌。

9樓:匿名使用者

在神經纖維膜上有兩種離子通道,na離子通道和k離子通道。當神經某處受到刺激時會使na通道開放,於是膜外na離子在短期內大量湧入膜內,造成內正外負的反極化現象!

10樓:唐尼多喝熱水

刺激膜發生去極化達到某一臨界電位值,引起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開放,在濃度差和電位差(外正內負)雙重推動下,na+大量內流,從而形成了動作電位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原理,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原理

靜息電位是鈉離子內流,鉀離子外流引起的,動作電位是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強,使得鈉離子大量內流,從而產生了動作電位 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原理 靜息電位產生原理 細胞的靜息電位相當於k 平衡電位,系因k 跨膜擴散達電化學平衡所引起。正常時細胞內的k 濃度高於細胞外,而細胞外na 濃度高於細胞...

動作電位產生原理及機制,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的原理和機制有什麼不同?

細胞膜受到外界刺激 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等 後膜上的離子通道開啟引起鈉離子內流和鉀離子外流而時細胞膜去極化達到閾電位 同時膜電導改變 產生動作電位 希望採納 1.na 在na 濃度差化學推力和膜內負電場力的作用下,大量內流 產生快速去極化.2.k 在膜內高k 勢能以及超射時的膜內正電位排斥力的作用下快...

靜息電位的實測值為什麼比K 平衡電位的理論值小

般還要考慮鈉離bai子。膜對duna 的通透是微弱zhi的,而鈉外多dao內少,膜平衡電位是正值專。若僅考屬慮鉀,膜靜息電位應為鉀離子平衡電位,但受na 內流影響,使得k 外流導致的外正內負電位差減弱。於是膜靜息電位從k 平衡電位向na 平衡電位有一個微弱的偏移 na 靜息時還是絕對無法到達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