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核心是五仁五常具體內容是什麼

2021-04-17 13:15:48 字數 3894 閱讀 3062

1樓:chosen丶幸運兒

五德,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具體內容如下:

「仁」:仁人、愛人、仁愛。自孔子倡導「仁」學以來,「仁」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德」和「恆德」。

孔子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把「愛人」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歸仁」作為最高的社會道德理想。講「仁」,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講人對人的愛,由對父母之愛、兄弟姐妹之愛,進而推及對他人之愛。「仁」,不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講「仁愛」,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

中國人至今仍視有德者為「仁人」,無德者為「不仁」。「仁愛」思想,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主要價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特殊品質。

「義」: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

《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資為大。

」中華傳統文化把義與仁並用,作為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提出了「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義」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利他,不以損害和出賣他人尤其是朋友來換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義」,還有情誼、恩誼之意,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親情和友情,發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義」的成分。有「義」,使友誼友情友善純久。

有「義」在,朋友不會出賣朋友,丈夫也不會拋棄妻子兒女。「義」,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禮」: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儀、禮制。「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會交往之道。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心愛人是禮的內在精神,恭敬辭讓是仁的外在表現。好禮、有禮,注重禮儀是中國這個「禮義之邦」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中華傳統文化認為,「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誌。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禮」也是治國安邦的根本。中國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禮儀文化」。

「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作為倫理制度和倫理秩序,謂「禮制」;作為待人接物的形式,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制,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智」:知者、明智、智慧、機智。「智」通「知」。

中國古代思想家賦予「智」以豐富的道德內涵。「智」在知道遵道。學而致知,不知不覺,智而不*。

「仁、義、禮、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絡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於身,也都不可能通達無礙。新時期需要把中華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

「信」:誠信、信任。《說文》講:

「人言為信」。「信」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誠信求和。

誠信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規則。孔子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規範」(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信則人任焉。」「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一諾千金」、「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推崇並發揚光大。

「忠」:忠誠、忠良、忠恕。「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張的一種優良品德。

一提「忠」,人們往往想到「愚忠」,其實這是誤解。在孔子看來,不只是對「君」,對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忠」的問題。孔子時代,「君」並不稀奇,到處是大大小小的「君」。

其實,孔子很反對愚忠,對路對心才能忠。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忠」講的是君王忠於人民:「上思利民,忠也。

」所謂忠,就是內心求善,外求盡職盡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歷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願。忠於事業,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聖的價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華民族崇尚祖輩傳承理念。

主要是對父母、長輩之「孝」,強調長幼有序。孔子首創私學,把「孝」放在教學首位,說「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為先」。

人們往往把「孝敬父母」與「報效祖國」對立起來,認為「忠孝不能兩全」,甚至貶低「孝敬父母」。這是誤區。其實「孝敬父母」與「報效祖國」二者都光榮。

二者可以統一,也應該統一。忠孝可以兩全。個別人受條件限制不能統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

我們要把二者儘量統一起來,既盡到「報效祖國」之「忠」,又盡到「孝敬父母」之「孝」。這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美德。

節:氣節、名節、操守、節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

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在《滕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

講氣節、重操守、重名節、輕利慾,歷經千百年的錘鍊和發展,熔鑄成為不圖名利、為政清廉、公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克己為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精神支柱和一個人永葆

錚錚鐵骨的人格追求。

「勇」:勇敢、堅強、剛毅。中華傳統文化對「勇」賦予了豐富內涵:

「持節不恐謂之勇」,「持義不掩曰勇」,「投身為義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懸命為仁曰勇」,「棄命為仁曰勇」,「勝敵壯志曰勇」。「勇」就是要敢想、敢幹、敢闖,敢於創新,敢於開拓,敢於承擔責任,敢於說真話,敢於堅持原則,敢於實事求是。一言蔽之,「勇」就是勇敢果斷、徇義不懼、剛健不屈。

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這種自強不息、英勇頑強的剛健精神,是中華民族飽經磨難、歷久彌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奮的不竭動力。

「和」:和睦、和氣、中和、和平、和諧。求同存異。

中華傳統文化把「和」作為最**值,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提出為政應「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和」以治國。

周幽王大夫史伯針對當時周政權危機,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濟」的理論。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離散不能相和合。

」(《墨子·間詁》卷三)「和」被認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標。傳統文化還把「中」與「和」並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中和」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強調「和諧」、「允執其中」、「時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順和鄰里、和諧社會、協和萬邦、天人合

一、和氣生財、和平天下、和衷共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

2樓:酒文化品鑑

「十德」可分為兩組:原「五常」——「仁、義、禮、智、信」為一組;新「五德內」——「忠、孝容、節、勇、和」為一組。10個字內涵外延,相對區別,難免有交*,主要取其本意、主意。

「十德」既有內向的,就自身內心修養而言的;又有外向的,從與他人關係、社會關係、改造世界而言的。每組各字之間,均有次序,各有內在邏輯。兩組各字之間,相互對應,仁忠、義孝、禮節、智勇、信和,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基本內涵概括更加完整、豐滿、全面。

孟子認為,「四德」不是平行的,「仁」是之首,是「四德」之根本。原「五常」,「仁」為首,是根本,「信」貫穿;新「五德」,「忠」為首,是根本,「和」貫穿。「仁」也是「十德」整體之首,之根本。

「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核心思想。「和」也是貫穿「十德」整體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境界、最高目標。

中華傳統道德文化認為什麼是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標誌

3樓:天風海雨樓主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禮是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標誌。「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

4樓:勤奮的

就中國傳統道德這個點來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

人有道德,知廉恥,動物不知!

但是現在很多人不如動物!

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急!!!!!!!!!!!!!!!!!

5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話,寫的字都是呀

6樓:街貓

漢語言文學專業同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傳承的關係,如果沒有中國傳統文化,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是無根之木,就是無水涸澤。

7樓:大明一統

你說的太籠統了。中醫中藥、京劇這些都屬於傳統文化,具體你要什麼內容就在網上搜吧。

五常大米的種植環境是怎樣的,五常大米的主要產區?

龍稻五常大米專屬種植基地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2米深寒地黑土,天然的山泉水灌溉,年平均光照有2629個小時,平均晝夜溫差有13c 可以說是很頂級的生長環境了。五常處於東北黑土腹地中心,周圍100公里無重工業區,四條主要河流貫穿五常全境,是我國最優質的大米產區,我買的一品盈的五常大米都是那邊產的,特別好...

去五常鳳凰山玩最好是在幾月份

一年四季風景抄各異,魅力獨襲具。bai冬季寒冷,降雪厚,春du季無常,三zhi寒四曖 夏季短dao而暑熱,但雨量充沛。這裡有北方最高的空中花園,有龍江最大的峽谷瀑布群,有龍江天險第一峽,有龍江驚險第一漂,有最具開發潛力的冰雪運動場,有東方最具影響力的ufo著陸點,有世界最多的窄軌蒸汽機車博覽館。五常...

你好,我是哈爾濱市五常的,沒有單位,今年46歲,想請問一下怎麼交社會養老保險呢 要交到多少歲能領退

男性還是女性?男性是60週歲退休,女性無業人員是55週歲。自己持身份證 戶口本 社群開具的無業證明 到當地的社會保險辦理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即可。要求繳費不得少於15年。如果你是女性在55週歲才繳了10年,則需要補繳5年的,補繳分2種辦法,一種是一次性繳5年,另一種是按月繳費5年後退休,至於你地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