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這個字從古到今的字形演變,從古到今的字型演變有哪些?

2021-04-15 11:43:08 字數 6246 閱讀 4009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du的變化,其演變zhi過程是:dao甲骨文 →版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草書→行書權(商) (周) (秦) (漢) (魏晉)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2樓:匿名使用者

● 軒(軒)xuān ㄒㄩㄢˉ◎ 古代一種有圍棚或帷幕的車:~駕(帝王的車駕)。~冕(專卿大夫的車和禮服是分等屬級的,藉以指官爵祿位)。

~輊(車前高後低稱「軒」,車前低後高稱「輊」,用來喻高低優劣)。◎ 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門、窗、樓板或欄杆。

◎ 高:~敞。~昂。

~然大波。◎ 〔~轅〕a.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的名號;b.車轅;c.古代星名之一;d.複姓。◎ 姓。

3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字電腦都不可能打出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軒的話說明顯示範圍繞過程度過程度過程度過

從古到今的字型演變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夏"和"楊"字的字形與意義從古到今演化過程是怎麼樣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夏,字形演化

意義演化:名詞,(1) (會意。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

頁( xié),人頭。臼( jù),兩手,攵( suī),兩足。合起來象人形。

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2) 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chinese]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 朱駿聲曰:「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故陳公子少西字夏,鄭公孫夏字西。」

(3) 泛指中國 [china]

蠻夷猾夏。——《書·舜典》。 孔傳:「夏, 華夏。」

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公羊傳·成公十五年》。注:「諸夏外土諸侯也。謂之夏者,大總下上言之辭也。」

此之謂夏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服注:「與諸夏同風。」

東夏之命。——《呂氏春秋·察今》。注:「東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華夏諸國間的結盟);夏聲(古代中原地區的民間**)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系傳說中禹的兒子啟所建立,奴隸制國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即夏后氏

構木鑽燧於夏后氏。——《韓非子·五蠹》

始於虞夏。—— 蔡元培《圖畫》

夏後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來。——《史記·貨殖列傳》

(7) 又如:夏禮(夏代的禮法);夏書(記載夏代史事的書);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據政權或農民起義政權稱號 (1)∶東晉末,公元407年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夏國,建都統萬城(今陝西橫山西北) (2)∶隋末竇建德於公元618年建立夏國,都樂壽(今河北獻縣) (3)∶北宋仁宗時,趙元昊於2023年建立夏國,史稱西夏,都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東南) (4)∶元末明玉珍於公元2023年建立夏國,都重慶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亞人建立的國名 [bactria]。如:夏國;大夏

(10) 通「廈」。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楚辭·哀郢》

見若覆夏屋者矣。——《禮記·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國習慣指立夏到立秋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

四、五、六」三個月 [summer]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詩·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稱「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獵)

(13) 姓

形容詞:(1) 大 [great]

夏,大也。——《爾雅》

於我乎夏屋渠渠。——《詩·秦風·權輿》。傳:「大也。」

[夏]此字本誼訓大也。萬物寬假之時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自關而西, **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華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禮》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雞);夏縵(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車)

楊,字形演化

意義演化:楊,名詞,(1) (形聲。從木,昜( yáng)聲。本義:植物名。落葉喬木)(2) 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 [poplar]楊,楊木也。——《說文》

楊,蒲柳。——《爾雅》楊與柳別。楊,枝勁脆而短,葉圓闊而尖;柳,葉長而狹,枝軟而韌。——清·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3) 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又如:白楊;赤楊

(4) 姓

漢字形體演變由古至今經歷了哪些階段

7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中國從古至今有幾種字型?

8樓:viviy時代

中國從古至今字型演變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8種。

1、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2、金文: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時期普遍採用。

3、大篆:西周晚期普遍採用的字型 。

4、小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5、隸書: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6、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7、楷書: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

8、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東漢末年,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從古到今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幾種字型。其他還有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字型,這些字型都只是盛行在部分地區,故不計入在內。

具體介紹: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2、金文

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3、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

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4、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5、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6、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7、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樓:匿名使用者

字型的演變和分類:

中國的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字型結構經過數千年不斷創造、改進而成,有較強的規律性。它的演進過程大致是:**—象形—甲骨—鐘鼎—石鼓—古文—秦系—隸書—楷書—魏碑—草書—行書—宋體—仿宋體—黑體—圓黑體—疊圓—綜藝……

解釋:圖畫文字、象形文: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時代,同圖畫差不多,非常容易識別的文字。

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是最早可識文字,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當時記載占卜吉凶的卜辭文字。字型風格樸素,自由,結構帶任意性。

鐘鼎文:唐代發現周秦刻在十個石鼓上的銘文,古代稱銅為金又叫金文,以禮器的鼎和樂器的鐘為最多。脫胎於圖畫符號的文字。

石鼓文:唐代發現周秦刻在十個石鼓上的文字,現存故宮,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已不再象甲骨、金文那樣,寫得字大小平均有雄渾厚朴的大度之氣。

古文:漢代發現藏於孔子宅中牆壁內的經傳和春秋左氏傳中的文字叫做古文。

秦篆:大篆是周宣王時對古文字整理之後的一種文字,因經史籍之手。故又稱「籍文」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大臣上奏所用的文字。

大篆:是鐘鼎文、石鼓、古文、秦篆的統稱。字型粗獷有力,厚重古樸,行款已趨向線條化,規範化。

小篆: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命李斯等人實行「書同文字」以秦篆為基礎而出現一種簡化的規範文字。字型均圓整齊,上緊下鬆,布白勻稱,帶有圖案的裝飾美。

隸書:相傳秦始皇時,有個叫程邈的小官因罪入獄,隸書是由篆簡化演變而出來的,為了簡捷速寫,變篆書圓轉的筆劃為萬折的筆劃,漢代盛興,後世學隸書以漢碑為典範,用筆方中有圓的變化,端莊古雅,左右舒展,有均衡美。

魏碑:指北魏時期的石刻,屬於楷書,魏碑是把漢字由隸書向楷書的演變過程中,表現了藝術上大膽的革新精神和傑出的創造才能。特點:品類繁多、風格各異我體不備。

楷書:又名正書、真書。因是字型的楷模所以叫楷書,標準,正規又叫正楷。

西漢開始萌芽,經過東漢,唐朝興盛。一千多年來唐楷一直做為漢字的標準字型。特點:

形體方正,筆劃平直,規矩嚴謹,豐滿秀麗。

草書:有大篆、小篆、古隸、今隸的草書。草書專門發展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字型,是從漢代開始的,由漢至唐是一度極盛的時期,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

它既具有自身的規律,又能抒發自我的情懷。今草是草書的主體。它們筆勢連綿迴繞,痢約為本,點畫相連,態勢飛動一氣呵成。

特點:節奏強烈,行雲流水,舒坦。

行書:產生於漢末,介於真書和草書之間的種字型,兼有楷書字形易識,又兼草書書寫快捷之長,所以至今與楷書一樣成為常用字型。相傳是劉法升所創,王羲之被尊為「書聖」。

其特點:行筆勁速,節奏輕快,點畫流動,用筆活潑。

宋體:北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刻字在楷書體上產生了一種橫輕直重,閱讀醒目的印刷體,後稱宋體。到了明宋代演變為筆劃橫細堅粗,字形方正的明體。

當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堅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如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等都採用這種字型。特點:橫細堅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掃」筆劃嚴謹,帶有裝飾性的點線,字形方正典雅,嚴肅大方,是美術字型之首。

仿宋體:出現了筆畫粗細一致,講究頓筆,挺拔秀麗,適合手寫體的仿宋體,當時稱為新宋,宋體又稱為老宋。是現代宋體的一種。

特點:字身秀長、宋楷結合、橫斜豎直、粗細一樣、間隔均勻,起筆頓頓,落筆頓頓。

黑體:清末萌芽57年簡化字型後定形。筆劃橫平豎直,粗細一致,筆劃較粗,方頭方尾形成方黑一體而得名,又稱方體。特點:由宋體結構,筆劃單純,相互大方,醒目粗壯。

圓黑體:由黑體演變而來,方角變圓角,方頭變圓頭,點、撇、捺、挑、勾略帶弧,並稍加長。筆畫的方粗和粗圓,雖然字形一樣,所取得的效果確各異。

粗方是厚重平板之感;粗圓呈厚重而靈活的格調。因此,印刷術上出現圓黑體,具有較強的衝擊力,給人圓潤活動之效果,又有時代感。

字型的演變過程說明這樣一規律:

1、易寫替代了難寫的過程

2、簡化替代了繁體的過程

3、新字替化了舊字的過程

4、實用字能不斷擴充套件的過程

金字甲骨文的字型演變,金字的演變,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及相關解釋

今,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 含 的本字,表示包含。金,金文 沙粒 即 今 的變形,是 含 的本字 土,地礦 表示包含在泥沙中的礦粒。有的金文寫成混合結構,形象地表明顆粒形狀的貴重礦物包含在泥沙中。有的金文將表示礦物顆粒的兩點寫成四點,突出了金沙的 顆粒 形象。金文字形表明,造字時代的古人已經開始了在河...

漢字形體的形體的演變經歷了哪些階段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 大篆 金文 籀文 小篆,至隸書 草書 楷書 以及派生的行書 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籀文 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

漢字字型的發展演變是什麼樣的

一 漢字的形體演變 1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六國古文 小篆 隸書 楷 草 行書 殷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漢朝 2 由小篆演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這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此前的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後的隸書 楷書 行書叫今文字,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