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周武王是為了篡位還是為了解救百姓

2021-04-11 19:27:00 字數 6521 閱讀 5827

1樓:匿名使用者

武王伐抄紂的真實目的是什

襲麼呢?這背後的驚天大祕bai密是什麼?du其實西周武王zhi

在著名的戰dao役牧野之戰中成功擊敗了紂王,繼而隨後在進入了殷商的國都朝歌。根據史料記載,武王伐紂成功之後既沒有搶錢搶糧,也沒有搶地盤。他在得到勝利之後不久就帶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而且發生了

讓人更加驚奇的一幕,武王在已經死去的紂王身上先是**三箭,隨後又把紂王的頭砍下來,緊接著在紂王的兩個妃子身上也是射箭,砍頭。

武王的擊敗紂王之後,並沒有大規模的殺戮,也沒有搶錢搶糧,而是把殷商的百姓交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並且還給武庚一片土地讓他帶著自己的族人去居住生活。在回到了岐山之後,武王才想起了一件事情,紂王在道義上並沒有缺失,讓他晝夜難眠。他的弟弟周公旦的建議「貶從殷王受」,就是貶低紂王。

可以看出當時的商朝可以說是非常強大,根基也是非常穩固,根本很難一次性剷除。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紂王變成了一個「聽信婦人之言」的昏君的原因

所以看到這裡也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周武王要在紂王的身上先用弓箭**三箭,隨後又砍下了紂王的頭,原因就在於武王伐紂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的先祖報仇。所以復仇才是這一次戰爭的關鍵所在,畢竟在當時,家事就是國事。

2樓:歷史中的輪迴

周武王伐紂,是因為**,為了解救百姓才這麼做的。

3樓:莉麗看歷史

為了拯救百姓,那時候的商朝已經被紂王弄的民不聊生,為了天下安定,所以他挺身而出。

4樓:爬樹的魚喜歡他

周武王並不是為了篡位,在當時的環境下,百姓民不聊生,父母宗族皆受到紂王的**,反。是無奈之舉。

5樓:番茄醬的花生醬

都有吧。一方面,周武王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另一方面,百姓確實活的很艱辛。

6樓:淡年華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每一代的君主都是打著為國為民的旗號來爭奪天下,就像明朝時候的李自成就是這樣,而且當時紂王其實相比桀來說還是很不錯的,所以是篡位。

7樓:曦之所往

當時民不聊生,正是紂王的**所導致的,他失掉民心。在百姓看來,他是解救他們的好君王。在我看來,他只是乘機篡位的周武王。

8樓:愛小熊

我覺得周武王是為了解救百姓,因為當時紂王非常的昏庸無能,沉迷美色,百姓生活的很痛苦。

周武王伐紂的故事是怎樣的?

武王伐紂的背景和經過?

9樓:匿名使用者

商朝最後一個國王叫紂,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興建寵麗的瓊樓瑤臺,整日「以酒為池,以肉為林」,和愛妃妲己以及貴族們宴飲酒池,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紂王就加重賦稅,使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百姓起來反抗,他就用重型鎮壓。

他設定了「炮烙」酷刑,把反對他的人綁在燒得通紅的銅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規勸他,他竟**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紂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們的反抗,動盪不安的社會像燒開了的水那樣的沸騰。

這個時候,活動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首領周武王姬發正在積極策劃滅商。他繼承父親文王遺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國力增強。當商的軍隊主力遠在東方作戰,國內軍事力量空虛之時,周武王聯合各個部落,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衛軍)3000人,士卒4.

5萬人,進軍到距離商紂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裡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紂王罪狀,鼓勵軍隊同紂王決戰。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後,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準備伺機興師。

當時,商紂王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為平息東夷的反叛,紂王調動部隊傾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

與此同時,商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呈現白熾化,商紂飾過拒諫,肆意胡為,殘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姜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這一有利戰機,決定乘虛蹈隙,大舉伐紂,經過牧野之戰,一戰而勝,結束了商王朝的統治,開始了百姓安居樂業,統治穩定的周王朝。

10樓:匿名使用者

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紂王"並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諡,意思是"殘又損善"。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

殷商末年,它有兩個主要的敵手:西部的周方國及東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裡被稱作人方)。

這個時候,活動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首領周武王姬發正在積極策劃滅商。他繼承父親文王遺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國力增強。當商的軍隊主力遠在東方作戰,國內軍事力量空虛之時,周武王聯合各個部落,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衛軍)3000人,士卒4.

5萬人,進軍到距離商紂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裡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紂王罪狀,鼓勵軍隊同紂王決戰。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後,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準備伺機興師。

當時,商紂王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為平息東夷的反叛,紂王調動部隊傾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

 由於周方國在西部行征伐之權,國勢迅速強大,自周侯季歷至西伯姬昌僅僅兩代,周方國開闢的領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過文王曾與紂王在山西黎城惡一場,被打得大敗,如果不是來自東夷的軍師姜子牙在商王國東部策反東夷作亂,恐怕文王的統一大業將就此完結,而文王被俘、囚於羑里很可能就發生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姬昌很可能被紂王處死,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被釋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發韜光養晦、勵精圖治,而紂王則變生肘腋、兩面受敵。擊敗周軍以後,紂王略作休整,便兵發東夷,無暇西顧,使周方國得以重整旗鼓。

在對付東夷的戰爭中,紂王一方佔盡優勢。為了永絕後患,紂王甚至建起了一條通往東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調兵鎮壓夷人的反抗。

夷人儘管善弓,但商軍的箭鏃以青銅打造,精巧而鋒利,其射程遠、殺傷力大,而且商軍作戰部隊中甚至出現了「象隊」,古書上說:「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大象象牙輕易地戳穿了東夷人的胸膛然後把屍體拋向空中,東夷的軍隊一批批倒了下去。

被紂王指揮的商軍一陣衝殺,層層包圍,東夷人的部隊大部分做了俘虜。

據說,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從此以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係密切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歷史貢獻,應該記到紂王身上。從《左傳》記載的時間看,他很可能是在這次征伐東夷的戰爭中,路過有蘇氏部落擄獲了妲己。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卻幾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紂王大軍盡出,指向東方,都城內防禦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帶領之下,奇兵突襲,於牧野一戰功成,而這時商王的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的商軍,並非商王朝的精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戰也打得慘烈非常,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奴隸與囚徒們臨陣倒戈,周武王幾乎是兵不血刃地贏得了勝利。

商朝(公元前2023年—約公元前2023年)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的後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

商朝第一位男性傑出的首領-殷契。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

「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到契的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國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國語·周語下》說:「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夏桀無道。成湯與夏桀雙方戰於鳴條(河南封丘東),夏師敗績。剪滅夏國後,成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於亳。

武王伐紂有什麼歷史意義?

11樓:林詠倫

中國的封建社會始於西周初期,武王伐紂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所謂的中國封建社會始於春秋時代是一種誤解,春秋時代僅僅使封建制度更加完善。

什麼是革命?革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解放生產力,推動歷史向前發展。而革命的標誌是推翻舊的已經成為腐朽的社會制度,建立進步的社會制度。

比如地主階級推翻奴隸制度建立封建制度是革命,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是革命,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革命。這樣的革命都是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都起到了解放生產力、推動歷史進步的作用。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農民起義,比如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等雖然推翻了舊的腐朽的政權,客觀上也順應了社會的發展,但並沒有改變封建制度的實質。

這樣的起義只能是革命的行為,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歷史上將武王伐紂稱作革命,不僅僅是因為武王所討伐的是人人唾罵的無道昏君,根本的原因在於武王改變了腐朽的社會制度。只是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概念,也不能用現代的概念去描述當時的情景,因此我們沒能把他們的真正意圖讀明白。

當代雖然有人認為封建社會始於西周,武王伐紂是真正的革命,卻沒有詳實的確鑿的文史資料予以證明。其實確鑿的資料就在手邊,只是沒有被人們發現。這些資料就儲存在被稱之為「天書」的《周易》中。

《周易》成書於西周初期,闡釋的是宇宙真理,表達的是治國的思想方法。書中的卦不僅是思維的模式或工具,也是宇宙、社會發展規律的抽象性表達,且這樣的規律具有普遍性。前賢說《周易》有三易:

簡易、不意、變易。其實它還有一「意」,即思想。它是西周的政治思想教科書與歷史教科書。

其中記錄了許多有關封建主義革命、封建社會建設的思想方法、過程與經驗,是地主階級的統治經與處事經。

1、武王解放了奴隸

比卦九五爻辭「王……驅失前禽,邑人不誡」記述了在周國本土內遣散奴隸的事例。「禽」即擒,「前禽」指以前在戰爭中捕獲的俘虜、即奴隸,「驅失」是遣散;「邑」是都城,「邑人」指本土內的平民,「不誡」是不再防備奴隸們逃跑,即不再對他們予以拘禁式管理。「王」應該指的是文王姬昌或武王姬發,因為《周易》所宣揚的是西周的先進思想與英雄人物,文王武王作為西周英雄人物的總代表應該首當其衝。

渙卦九三爻辭「渙其躬」是還奴隸以人身自由。 「渙」是解除對奴隸的拘禁式管理,「其」指奴隸,「躬」是身體,人身自由的意思。

渙卦**爻辭「渙其群」是解除對奴隸的集體拘禁,「渙有丘」是改變土地使用權,使獲得自由後的奴隸有地種。「丘」指土地,「渙」是分配土地使用權。渙卦的這兩條爻辭應該是武王在伐紂過程中對奴隸的解放吧!

2、武王改變了奴隸制度

井卦闡釋了改換奴隸制度為封建制度的原則思想與具體方法。其中在卦辭「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闡釋的是原則思想:如果僅僅是奪取了國家政權而不去改變原來的奴隸制度,對舊有的奴隸社會來說並沒有本質的傷損,而對於新生的地主階級來說也不是真正的勝利。

「邑」是都城,這裡指國家政權;「井」是萬物得以生存的源泉,這裡比喻社會賴以存在的制度。

3、革卦記述了武王革命的主旨、革命時機、與革命物件

革卦六二爻辭「已日乃革之」 指明瞭革命時機。「已日」指奴隸制度僵化、已經成為對社會發展的阻遏。

革卦九三爻辭「革言三,就有孚」指明瞭革命所針對的物件是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奴隸制度。「言」是革命所指向,《周易》以「以」為事之初,「二」為事之中(事之盛),「三」為事之過,「三」在這裡指僵化的社會制度,是革命所指向的目標或物件。「就」是革命所切入,「有孚」是已經表現出或達到僵化的程度,是革命的切入點。

革卦九四爻辭「有孚改命」闡釋了革命主旨是改變舊有的(現有的)奴隸制度。「有孚」是體現出,這裡可以理解為革命目的;「命」指現實社會,即奴隸制度,「改命」即革命。

4、革命領袖具有使命感

師卦上六爻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說的是革命領袖的使命感。《周易》將統治者稱作「大人」,將善於按照社會發展規律處事的人稱作「君子」,而「大君」則是既有社會職權、又有領導才德的人。這樣的人非後世奉為聖人的文王武王莫屬。

「有命」在這裡指的是改變社會制度的使命感,「開國」是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承家」是順承千家萬戶(天下萬民)的意願。

5、武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

萃卦初六爻辭「號,一握為笑」是通過思想教團結人民。「號」是宣傳鼓動,「一握為笑」是人民團結於代表先進思想的革命者周圍。

六二爻辭「利用禴」是利用祭祀的方式宣傳革命思想,團結群眾。「禴」是祭祀。《周易》(其實是革命者及其領袖武王)將商紂時期所奉祀的「帝」的實質以人格化的自然法則代換了。

所以此時的「禴」已然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敬重,是革命者的宣誓。

卦九三爻辭「升虛邑」形容人民的思想普遍得以昇華。「升」指思想的昇華,即人們具有了先進的思想意識;「邑」是都城,指代天下;「虛邑」與現代語彙的萬人空巷近義。

、革卦九五爻辭「大人虎變」與上六爻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說,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革命使各階層人人士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大人」指居於領導崗位的上層人士,「君子」指熟諳社會發展規律的一般上層人士,「小人」指下層群眾。《老子》就說過,聖人把百姓當作疲於物質生產的孩子。

「虎變」「豹變」「革面」都指的是精神面貌的煥然改變。

周初期的社會大發展已經為眾所公認,這裡無需贅言。由此看來,有關中國封建社會的起始時間,我們現行的歷史教科書得改寫了。

武王伐紂是為了什么?是奪權還是替天行道

時隔多少代人了。鬼知道當時是咋回事,反正,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當然是為了奪權,替天行道只是一個口號,用這種口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蔘加,並且自己也顯得更加正義 武王伐紂是為了取代商朝。武王伐紂是為了奪得商朝的天下,讓西周得到統治權。這兩個都有吧,那個時候商紂王實在是太暴虐了 交通規則知識大全 1 車頂...

武王伐紂發生在什麼時間?其關鍵性的戰役是哪一次?結果如何

武王伐紂大約是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 商軍 70萬 vs 周軍及反商同盟軍 5萬 周軍勝,因為紂王輕敵商軍中很多為武裝起來的奴隸,在陣前倒戈,使商軍崩潰,再加上姜尚善於用兵 大約是公元前抄1046年。周 襲武王在進軍到距朝歌七十里bai的du牧野地方舉行zhi誓師大會,列數 dao了商紂王的許多罪...

歷史上歌頌武王伐紂的樂曲是什麼,封神榜之武王伐紂背景音樂

歷史上歌頌武王伐紂的樂曲是 大武 周樂 大武 是武王伐紂勝利後由周公創編的,內容就是表現武王克商的豐功偉業。據春秋時孔子所見,這個樂舞開始先有一段長長的鼓聲作引子,舞者 戰士 持兵器屹立待命。接著是六段舞蹈 第一段舞隊由北邊上場,這是描寫出兵的情形,第二段表現滅了商朝,第三段繼續向南進軍,第四段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