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動物都不是靠眼睛來看物體的,你知道蛇是靠什麼來感知其他動物的嗎

2021-04-10 05:24:38 字數 3548 閱讀 7811

1樓:匿名使用者

蛇是無足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有鱗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佈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

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種蛇類,包括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及蚺科。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肺、腎)會在蛇體前後排列,而非左右互對。

部分蛇類擁有毒性,能令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疼痛以至死亡,而且蛇毒的主要目的並非自衛,而是具備侵略性、征服性的。生物研究指蛇類大概於白堊紀時代由蜥蜴類衍生而成,不過亦有專家認為部分蛇類早已有能生活於水中的器官,因此不會是作為陸地霸主的爬行類所衍生的。現代蛇類的分類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時代。

目前紀錄中最巨型的蛇類是活於古新世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長度達13米,其化石被發現的年份是2023年;[1]順帶一提,目前體型最細小的蛇類是卡拉細盲蛇(leptotyphlops carlae),其身長約莫只有10釐米。[2]

感官 視力

蛇類的視力情況是令人注目的。一般而言,樹棲性的蛇類擁有較佳的視力,而居於洞穴內的蛇類視力則較差。蛇類最基本的視力是可以捕捉外界的動態,例如移動狀況,但未必能確切地予以掌握。

某些蛇類像亞洲綠瘦蛇(瘦蛇屬的一個品種)一類,它們是以雙目並用的模式來**的,它們的雙眼能同時聚焦在同一點上。多數蛇類都只能前後移動晶狀體來進行聚焦,把影像模糊地投射在視網膜上;而其它脊椎動物的水晶體則是的放鬆,並能自由轉動的,因此蛇類的視力普遍而言是較差的。

嗅覺 蛇類以嗅覺追蹤獵物,可是它們的嗅覺器官位於舌頭。蛇類的舌尖是呈叉狀的,它們以舌頭收集空氣中的漂浮粒子,並將其傳遞至位於嘴部的犁鼻器(費洛蒙鼻嗅器)以測試氣味。[31]叉狀舌尖能同時刺激蛇類的味覺與嗅覺,為它們帶來追蹤味道的方向感。

[32]一般蛇類都會讓舌頭長期保持運動狀態,一直測試著空氣中、土地上、水裡的各種粒子,以此找出獵物的所在位置與及探知身處的環境狀態。[32]

感應力蛇類的身體長期接觸地面,它們對於周邊的震動非常敏感,所以蛇類能夠透過身體感應空氣中及陸地上的震動,從而探測到附近有其它動物走近自己。[32]

另外,蝰蛇、蟒蛇及部分蚺蛇身體都有熱能感應器,位置在雙眼與鼻孔之間的一條深邃凹槽。另外,部分蟒蛇在上脣附近有一些小洞,讓它們可以感應到外界放射的熱能。[32]熱能感應的能力讓蛇類能更準確地掌握獵物的位置,尤其當對方是恆溫動物的時候。

熱能圖:吞食鼠類的蛇

2樓:傷語軒

許多蛇類,例如響尾蛇屬

,洞蛇屬,飯匙倩蛇屬,竹葉青蛇屬和蝮蛇屬等在頭部具有一對能在黑暗中探測和捕獲獵物的凹陷器官。這種凹陷器官對紅外射線非常敏感,因此也稱為紅外線感受器官。凹陷器官在中間部位被一層約為15μm厚的薄膜(紅外線感受膜)分隔為外腔和內腔,紅外線感受膜由三叉神經節中的特化假單極神經細胞(紅外線感受細胞)的外周軸突所支配,紅外線感受膜內相鄰的遊離神經末梢聚合形成約40μm直徑的團塊,構成了基本的紅外線感受野單元。

三叉神經節中的紅外線感受細胞的中樞軸突投射到同側延髓中的三叉神經束外側降核,該神經核團為此類蛇屬所特有。從三叉神經束外側降核二級神經元發出的軸突投射到對側視頂蓋。由於蛇類不具有分化的半球新皮質,因此視頂蓋為紅外線感受系統的感覺與行為的整合中樞。

在三叉神經節,延髓三叉神經束外側降核及視頂蓋均可記錄到神經細胞對紅外線刺激的反應電位,從而可觀察紅外線刺激強度與各級紅外線感受神經元反應強度的關係。本文簡述了蛇類紅外線感受系統的形態學和生理學特徵及其研究進展,並且**了利用蛇類紅外線感受系統作為生物體接受外氣功研究的實驗動物模型的可能性。

蛇是靠什麼來感覺物體的遠近

3樓:敬亭飛虹

蛇感知外界,我們想可能最主要的,來自於他的嗅覺。

蛇沒有外耳、中耳,也沒有鼓膜,所以蛇無法接受由空氣傳導的聲波,那麼它是通過什麼方式感知外界,躲避敵害,尋找食物的呢?原來在它口腔的上壁,有一個特殊的結構——叫做犁鼻器,蛇通過舌頭的不斷伸縮,把空氣中的化學分子帶入到這裡,犁鼻器上的黏液細胞就能夠分解那些化學分子,再通過神經傳到大腦,從而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

蛇眼沒有上下活動的眼瞼,也沒有瞬膜。所以蛇的兩隻眼睛不能閉合起來,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是睜著一對圓圓的眼睛、人的眼球在觀察遠近不同距離的物體時,眼球內的晶狀體不僅能作前後移動,還能改變曲率,來調節焦距,使物體正好落在視網膜上;而蛇眼的晶狀體幾乎像一個小圓球,不能改變曲率,只能用晶狀體向前或向後略微移動的方式,使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因此,蛇只適合於看近距離的物體,看遠距離物體時,像霧裡看花,模糊不清。

在蛇體的表面,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蛇的耳朵。所以人們都認為,蛇沒有耳朵,它聽不到聲音,是個「聾子」。 但動物學家卻說:

蛇有耳朵,但聽不到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知道,陸生的脊椎動物能聽到聲音,是依靠聲波振動中耳的鼓膜,經聽骨傳人內耳,引起聽覺細胞的興奮,由聽神經傳大腦,產生聽覺。

蛇沒有外耳,也沒有鼓膜,它無法接受空氣傳導的聲波,所以聽不到聲音 。 蛇雖聽不到聲音,但能感知外界振動。有人做過試驗,發現蛇對地面的振動極為敏感,它能感知60米以外走路的腳步聲。

原未,蛇沒有外耳,但有中耳、內一耳,中耳裡也有聽骨—耳豐1幾骨.耳柱骨的一端搭接在內耳的聽覺器卜,另一端同關連仁下顆的方骨相連線。當外界發出振動,它可以通過腹部**、肋骨、下顆骨等,由地表把聲波和振動傳遞到內耳的感覺器官,引起感覺聽謂「打草驚蛇」,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江、浙一帶的民間玩蛇藝人,常在集市卜擺地設攤,用嘴叫喊、變換手勢、蹬踩兩腳來激發蛇做出各種奇特的動作,吸引觀眾還有印度電影裡的江湖藝人,盤曲雙腿,席地而坐,開啟竹籃的蓋子,吹起笛子,眼鏡蛇便從竹籃子裡豎起前半身,隨著悠揚的笛聲,搖頭扭腰,翩翩起舞;卞一會兒,藝人突然站起身來,一邊勁吹笛子,一邊用腳有節奏地踩踏地面,眼鏡蛇的舞姿始終跟著笛子的樂曲和藝人腳打拍子的節奏,協調合拍:

其實,這並非是蛇聽到笛聲而起舞,而是藝人掌握了眼鏡蛇的習性。當藝人開啟籃蓋,引起眼鏡蛇的警覺,眼鏡蛇立即豎起前半身,此時玩蛇藝人在吹笛子的同時,一邊搖頭晃腦地擺動著,一邊還不停地用腳拍打地面,好像打拍子似的刺激著眼鏡蛇,使它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於是眼鏡蛇也跟著左右晃動,跳起舞來。

4樓:塵世如鏡

信子和鼻子,蛇的信子可以感知氣味,鼻孔能夠感知動物釋放出來的能量(以紅外線方式向外輻射能量),也就是紅外感應。

5樓:小朱沒尾巴

溫度,別的動物輻射出的熱量。

6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兩個答案合起來就是啦

蛇是靠什麼傳聲來感知獵物方位的? 10

7樓:匿名使用者

蛇是世界上唯一用舌來代替鼻子的動物,蛇的舌頭還是聽覺器官,那細 長又分叉的...一般是靠外激素,即釋放出一種氣味

8樓:匿名使用者

蛇用它們的舌頭採集周圍環境中的氣味顆粒。首先它們快速將舌頭伸到空氣中回,然後在將它收進嘴中。在嘴答中,它們將舌頭的兩個小叉子插入位於口腔壁上的洞穴中,這些洞穴就是雅各布森氏器官,這些器官直接通向大腦。

儘管蛇的鼻孔也能嗅到氣味,舌頭和雅各布森氏器官增強了蛇感知氣味的功能,由於嗅覺的強大,從而讓蛇信子有了辨向的能力

9樓:草姨子

好像是周圍溫度的變化。蛇的溫度感覺十分靈敏,可以小到0.001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發出一種波,受到障礙返回來,就知道了。還有熱量感應。。。

頭上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身上長刺的人都不是大惡之人

雖然一角鯨那個是牙,但起碼是角的形狀。還有劍魚之類的,只是不把那個刺叫角而已。變色龍做為肉食性動物也有很多是長角的。所有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麼?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有很多頭上長角的動物。為什麼有的動物頭上長角呢?一般人首先就會想到骨質的角又長又尖,而且十分堅硬,動物可以用角來做 如果向敵手戳過去...

爬行動物都不是恆溫動物嗎,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 魚類恆溫還是不恆溫?那鳥呢?

對的!從鳥類開始才出現恆溫動物。爬行動物屬於變溫動物。蛇也是變溫動物。爬行類與魚類 兩棲類同屬變溫動物,在酷暑和嚴寒季節有蟄眠的習性。是低等的陸生脊椎動物。爬行綱是在兩棲綱的基礎上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完全擺脫了對水生環境的依賴,因而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椎動物.爬行動物體被角質鱗或硬甲,屬於陸地...

網上有很多紅燒獅子頭的做法,但感覺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想要鄉村基裡的那種口味酸酸甜甜的,湯汁很濃厚

原料 豬肉750克 荸薺250克 蔥10克 姜10克 鹽15克 料酒10克 醬油30克 白糖15克 澱粉10克 雞蛋2個。做法 1 豬肉為肥三瘦七的豬肉,用攪肉機攪拌成肉泥 2 蔥,姜切成末 3 菩蒂250克去掉外皮 4 菩蒂用刀切成碎末 5 豬肉加入澱粉10克 6 蔥末10克,薑末10克,荸薺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