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詩首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尾字是仄聲,按律是不入韻,若該尾字恰與下句同韻,就絕對不可以使用嗎

2021-03-28 17:47:10 字數 5909 閱讀 7553

1樓:文以立仁

七絕共有四種格式:平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入韻和平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

首句入韻的,表示該絕句有三個韻腳:1、2、4;首句不入韻的,該絕句只有兩個韻腳:2、4.

你問題中講到的是「平起首句不入韻」,它的韻腳只有2、4句尾字。其它句尾字稱為「白腳」,絕不能押韻。

你說的「同韻」是指韻母相同、平仄不同的字,詩詞術語叫「撞韻」,很容易讓全詩讀起來很不爽,是應該避免的。

例如在「平起首句不入韻」絕句的2、4句韻腳用了「江」、「窗」(上平三江),那麼,1、3句的尾字就不能是仄聲的同韻字,如「港」、「項」(上聲三講)。

2樓:匿名使用者

七絕的幾種格式

【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說明:加括號表示可平可仄;◎為韻腳,必須用平聲)網頁連結

3樓:匿名使用者

沒那樣的說法吧,只要有平仄的區分,就算同韻也不會同聲。因此,也不會算同韻。

比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詩句: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厭」和「山」就屬於同韻不同調,不算同韻吧。

絕句(包括律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但尾字必須是仄聲,若用平聲,則須押韻。對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日體詩的鑑賞與寫作常識中國在世界上號稱「詩國",主要是由於舊體詩作品之富、作者之眾成就之高几乎無出其右者,新詩雖然成就也頗不俗,但畢竟由於興起、發展的時間短得多,作品之數之質似乎與舊體詩不可同日而語。舊體詩體裁多樣,今天我們只講所謂近體詩一一「近體

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何以稱「近體詩"?

1、分類: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

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2、格律:絕句(包括律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但尾字必須是仄聲,若用平聲,則須押韻。平仄:關於平水韻一一南**水人劉淵所編今音分陰、陽、上、去即

一、二、

三、四四聲,古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水韻106部實際就分屬於平、上、去、入四個類別之下。

格律詩講究平仄,如使用《平水韻》指導格律詩聲調,則其中「平"即為平聲,

「上、去、入"即為仄聲。平者,平也。仄者,側也,即不平也。

四聲大體上的特點: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供參考。

關於古詩中的平仄

5樓:

古詩中的平仄介紹: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

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

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

6樓:百度使用者

有些時候用方言更準確。

七言絕句怎麼壓韻?

7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七言絕句就是每句七個字。最基本的押韻要求是第

二、第四句最後一字的韻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後一字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

絕句對平仄的要求比較寬。學習的時候可以先搞懂「押韻」和學會分辯字聲的「平」「仄」後,再慢慢對照「律絕」四種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現代七言絕句和古代的押韻方式是一樣的,通俗的來說,一二四句每句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韻,否則就失去了絕句的韻味,成了順口溜或打油詩了。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七言絕句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七言絕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該用仄聲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過這首詩作者用了同一聲韻的仄聲字在這兩個位置,並非有這種定律。如果是仄韻絕句【很少見】第三句也不必考慮押韻問題,只要是平聲字收尾即可。

8樓:demon陌

七絕1、平起首句入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韻,首句換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韻,首句換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絕句都是平韻,首入的是 1 2 4句3平韻 首不入韻的,就2 4 句2平韻

拓展資料: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七言絕句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認為七絕起自蕭綱、虞世南或是四傑的說法,都是指七言律絕。雖然七絕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確以律絕為主,但與五絕一樣,古絕之形成還是先於律絕。

現代國內外學者一般傾向於以北朝樂府民歌為七言古絕之源。

也有學者認為七言古絕的源頭應追溯到西晉的民謠。雖然漢魏時已有曹丕《燕歌行》這樣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的完整的七言四句體的出現,是在西晉的歌謠中。這就是《豫州耆老為祖逖歌》:

「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思歌且舞。」逐句押仄聲韻。

初唐時,七言絕句不僅數量較少,題材狹窄,而且在詩壇上的影響也很小,藝術上也不夠成熟,不僅未能充分協律,而且作風比較板滯(如常用對仗作結,有類律詩的前半截),缺乏悠遠的韻度。初唐比較知名的詩人如沈佺期、宋之問,律詩寫得很好,七絕卻一般。

進入盛唐,大量的七絕詩人湧現,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完全可以與五絕並駕齊驅。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常建等確是當時詩壇上的一批七絕高手。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齡二人。

王昌齡率先並大力創作七絕,在他的筆下七絕的題材也得到了大大拓展,舉凡從軍、出塞、懷古、贈別、狩獵、宴飲以及奉佛、崇道、閨思、宮怨等等,無不可用七絕來表現,擴大了七絕在詩壇的影響。李白的七言絕句則更能體現盛唐絕句的典型風貌。

七言絕句,由於可以不拘對偶,故構寫自由;由於篇幅短小,故語句精煉含蓄,多言外之音;由於講究聲律,故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宜於低吟高誦。自唐代以來,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在詩歌各種體式中是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

9樓:太液秋風黃綠汀

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七絕第二四兩句必須押韻,第一句一般也押韻。可以彷一些已成絕句的平仄去寫。

10樓:清江浩浪

正確的說法是「押韻」。不要以訛傳訛,使初學者誤入岐途。

「絕句」是一首隻四句的短詩,分五言和七言兩種。七言絕句就是每句七個字。最基本的押韻要求是第

二、第四句最後一字的韻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後一字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

絕句對平仄的要求比較寬。初學者不妨先搞懂「押韻」和學會分辯字聲的「平」「仄」後,再慢慢對照「律絕」四種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多讀古人的詩,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舍此沒有其他捷徑。

11樓:大漠笙歌作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一般絕句都是第一,二,四這幾句押韻。

例:秦時明月漢時關(an), 萬里長征人未還(an)。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an).

其實要求還有許多,不過現在畢竟不是古代,規則也少了許多,只要形似即可,另外注意朗朗上口,要讀的通順。

本人有時也附庸風雅,寫過絕句,但是現在發現不怎麼好寫,所以現在改寫詞了。

12樓:平仄雲

平音就是1。2聲。仄音就是3.4聲。壓韻就是壓韻母。像ang。eng ying。an。en這樣的!!讀起來會比較順口!

13樓:先知先覺書生

一聲二聲是平音,三四聲是仄,一般偶數句入韻,2,4。6,8都要入韻,其他不太講究。細說就多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來說,一二四句每句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樣理解了吧

1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平說是漢字的1,2聲,仄就是3,4聲。平仄的用法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其中樓和州就是所說的壓韻 l(ou)與zh(ou)

請問寫古體詩(如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的平仄是如何判斷的?在寫詩時都要注意哪些方面?

16樓:血魘

古體詩相對的概念是近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五律、七律,和你所提到的五絕、七絕都是近體詩——並不是古人寫的詩就是古體詩:

古體詩也叫古風,是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古風一般不拘對仗與平仄,押韻較寬,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比如我們都熟悉的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近體詩的平仄,簡單來說,就是相對和相粘。比如一個絕句有四句,第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那麼第二句就要相對,仄仄平平仄仄平[尾字是韻腳]。首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二句同理也要相對:

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近體詩中,起句只有以上這兩種格式。[所謂平起和仄起]。從這兩種起句還有一種變體,也就是,近體詩的首句有時是押韻的。

[絕句首句入韻的還比較常見]。所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就要變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尾字是韻腳。近體詩裡絕大部分都是平聲韻]。

同樣,仄起句就要變成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入韻,也就是最後一個字由原先的仄變為平韻,那麼倒數第三字的平仄,也要對調。這樣記起來比較方便。

第三句就要和第二句相粘。也就是平仄相同。

整體來說,一首平仄的絕句,格律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首句不入韻]

2.仄仄平平仄仄平 [尾字韻腳。相對]

3.仄仄平平平仄仄 [這句要和第二句相粘。因為第三句是不能押韻的,所以尾字要為仄,倒數第三字仄相對應調整為平]

4.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四句和第三句相對。同理,尾字要入韻。第五字也要做相應調整]

這是平起仄收的格式。律詩總共有平起平收[首句入韻],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韻],和仄起平收[首句入韻]。四種格式。

第2.3.4.

5.6.7,8句[只有1-4句的是絕跡於,有5-8句的就是律詩],從第二句開始和上一句關係為相對,相粘,相對,相粘……這樣交替。

其中律詩中間兩聯要對仗。

求一首自創古詩古詩韻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古詩的種類很多。其中,律詩 如 七律 五律 都要符合特定的 格律 平仄聲 音律 是詩詞格律的組成部分。在宋詞中,有許多詞牌。每種詞牌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律,對平仄聲也有嚴格的規定。有些古詩,對平仄聲沒有嚴格要求。此類視作,常被.4606 你這詞牌是什麼?54的浪淘沙也不是,自創的嗎?古代詩詞對韻律有怎麼...

嚴格的七絕詩的押韻規則,推薦嚴格的七絕詩的押韻規則

七絕詩的押韻規則分為四種情況,請參考 注 可平可仄 1.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南遊感興 竇鞏 平 仄 平 平 仄,傷 心 欲 問 前 朝 事,仄 平 平 仄 仄 平。韻 惟 見 江 流 去 不 回。仄 平 平 仄 仄,日 暮 東 風 春 草 綠,平 仄 仄 平 平。韻 鷓 鴣 飛 上 越 王 臺。2....

用七絕寫一首健康長壽的詩,求一首現代七絕詩

長歲 鶴語寄春秋bai,古柏參天四十 du圍 願獻南山zhi 壽,年齊大dao衍經綸富回 先開北海樽,學到知答非德器純 綠琪千歲樹,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蓮,釣渭絲綸日月長 壽考徵巨集福,閒雅鹿裘人生三樂 文明享大年,逍遙鳩杖天保九如 上壽期頤莊椿不老 桑弧蓬.求一首現代七絕詩 七絕 酷署鬥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