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什麼意思

2021-03-25 05:52:30 字數 5029 閱讀 9293

1樓:天華靜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有現象都是和合而成、沒有自體,因此說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果能夠照見各種現象的空性,即是見到了世界實相。

2樓:翟塘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無人,無我,無法!

悟出,緣生法!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心無掛礙,即心即佛!

3樓:柳楚貿景山

就是看到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虛假不實的,要是看到所有物象都不是表面的樣子

就有資格或可以親見佛祖了

這一切都是代表層次的具體體現!!

4樓:易濱爾謐

這段是金剛經中的話,大意是: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形形色色事物,皆是虛妄不實的妄相,都是無常的生滅相。若是修行人能於諸法相,不起心動念,不執著、纏縛,這就是離相心,就是清淨心,就是清淨如來本性現前,就是見性。

5樓:堯棠曠夢寒

法清法師:這是《金剛經》中很核心的話,也是大乘佛教裡面至高的智慧,這是說,所有的相,都是我們虛妄分別出來的。

佛、如來,講的是法身佛。那麼,作為法身佛來說,他長什麼模樣?是不是就是我們今天所拜的那些塑像的樣子?我們樓下也供有佛像,佛長的就是那樣嗎?不是的。

那佛長什麼樣呢?泰國人供的佛,跟我們所供的佛,長的就不一樣,但卻都是釋迦牟尼佛。這些佛像為什麼都不一樣呢?

因為它們都是根據人的想法塑造出來的,是由人生出來的影像,不是如來真長那個樣。既然如來不是長那個樣,為什麼我們還要塑造他,然後又禮拜他呢?這是因為我們經常會忘掉我們本自有的自性佛,所以,就需要塑造外在的這麼一個型體,說這就是佛,要好好禮拜。

禮拜的目的,是要把我們自性的佛給拜出來。但是,如果你執著於外在這一尊金光燦燦的佛像,說這就是佛,那你就是被物所轉,你的思維被外在的形體所轉換了,這(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分別而產生的,都是我們的思維分辨出來的。換種說法,只要是我們的思維能夠分辨的這些,它都不是如來,只是凡夫知見、凡夫分別。

然後,如果真正要見到如來,就要「離一切相、則為如來」——要離開一切的形體,人無法構想、無法想象、超離一切人的思維,到那個時候,才能夠顯出如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的相,都是人虛妄分別而產生的;所以,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如果你能超越這些形體,能夠超越所有的存在,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看到所有存在的本來面目了,對它的本來面目參透了、明瞭了,不再被這些外形所左右了,這個時候,就是脫離了這些外形,就能見到如來了。也就是說,本體就是如來,明白了沒?

所以,不可以以我們的想法去說,佛是什麼樣什麼樣,因為那只是我們的想法;只要是你能想出來的,那都不是如來。當然,這個比較高深!在大乘佛法裡面,《金剛經》是比較高深的。

但是,在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很執著於這個外形。《金剛經》是破執著的,所有的執著都要破掉。但在學佛的開始,我們還是要塑造一個有形,慢慢慢慢,到最後,才把這個有形去掉,才不執著於這個有形、有相,但是又不離於這些形、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是非常根本的,如果把這句話理解了,那你就會受用無窮。《金剛經》中的話,你只要能用上一句,那你的人生就會有很大的改變,尤其你是搞藝術的,一定要記住這句話。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塊。

「凡所有相」——凡是有形體構造的東西,都是虛妄分別,都是不正確的。比如你畫畫,你執著於這個畫,要把它畫好;你執著於這個筆、這個墨、這個環境;執著於這個畫的佈局,要如何如何來安排它,這些都是相。你要把這些相都舍離,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相都是你自己生出來的,都不是真正最高的藝術。

最高的藝術它是無形無相,不是說你為了要表達個什麼就能成為藝術。當你有想法,想要表達個什麼,那都是相,明白嗎?你今天要畫個什麼畫,就提前構思,那都是相。

你要明白,真正的創造是沒有構思的;當你還存在著構思,存在著思維,就談不上創作,那都是做作,不是創作。現在許多搞藝術的人,都是在做作,而不是在創作。創作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然後,就把它給做出來了,那才全部是創作,才是真正的神品。

但現在的人畫畫都是,想要畫個什麼時,先找別人的作品來參考,或者找一堆資料來研究,之後,再思考一下,理出一個思路,這才一點一點往下做。像這種,凡是有思考的,都稱為做作,不是創作。藝術它要的是創作,其中的道理,跟《金剛經》中的這句話是一樣的。

真正的如來,是要遠離一切相,才能獲得,才能明瞭;真正的藝術,也必須是舍離一切分別,舍離一切構思,把所有的思想全部扔掉,在沒有思想的狀態下創作。當你有意要體現你的思想的時候,那就是做作,而不是創作。

就像我畫畫,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這麼畫?我說我也不知道。我畫畫的時候,是沒有想法的。

當有想法的時候再畫出來,那都不是創作,而是做作。其中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你把這句話悟透了,用到你的藝術人生當中去,會對你的創作很有用的。要想知道什麼意思首先要理解金剛經心經等。

這裡簡單說一下---當我們擯除這世界上的外在,專心向裡,就會發覺我們的情緒,就能體會我們的思維,見識,這就是照見自我,但著還是很初步的見識。當我們擯除了情緒和思維的左右,那用來感受一切的本體就顯現了出來,這本體是沒有外在,也沒有內在的干擾,是不動的。就是如。

就是覺。覺者如來也。

6樓:俞意璩博瀚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義。

能如是觀者既是見諸相非相,既是見到如來清淨法身。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什麼意思

7樓:現實在說謊之歌

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外表的時候,能夠不被這些外表所迷惑,能夠認識到看到的相並不是真實的相,那麼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相:又譯示相,佛教術語,源自古印度哲學,指能表現於外,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虛妄:虛假、非真實之意。或略作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般若波羅蜜主要內容

1、全經綱領

發度盡一切眾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覺為終極,而大乘的菩薩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故其終極目標定位在和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廣大境界。

根據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凡因條件關係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因此,要以空觀的智慧,破除在「我」、「眾生」、「佛」之間的人為分別。

故要盡己所能廣度眾生,但不要執著於「我」在幫助眾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業。

2、觀照實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是世界的真實,事物的本來面目。人在認識中念念不離物件,卻以為心的主觀構想即等同客觀實際,但其實已經背離了事物的真實。

以般若觀照實相,即對此名相採取不住、不執、不取的如實態度。

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法相,甚至連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對實相的近似表達,皆非實相本身。

《金剛經》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堪稱一經之精髓。

3、實踐宗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執,才能把握實相。所以,在實踐中應以空靈自在的心態應對一切法。

《金剛經》中以佈施為例,討論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佈施有三要件(三輪):能佈施的我,受佈施的人,所佈施的財物。

一般人心中存在這三種人為的分別,施一錢物,即作一錢物功德想,於是施恩圖報,算計冥冥中所積累的功德。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佈施。禪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與幻有的辯證統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執著所呈現的真實,並非人們所誤解的虛無。般若思想不外說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確處理出世的真理與世間的真理的方法。

「性空」,是說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故無相、無住,才能把握真諦。「幻有」,是憑藉條件關係而暫時存在的現象,故在空的基礎上隨緣生起一切法,這就是俗諦。

如何把握真俗二諦的關係,《金剛經》是這樣說的: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即,佛所說的般若等佛法,是出於廣度眾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層面的權且施設,並非實相般若本身,眾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門,到徹底覺悟佛法時,則一切名相皆可捨棄。

《金剛經》說的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於該**字艱澀、思想深奧,一般人很難全面透徹地理解其本來含義和價值指向。因此,歷史上佛教各派祖師多為此作注講解,流傳最為普及的就是禪宗惠能的《六祖壇經》。

8樓:青島的於姑娘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外表的時候,能夠不被這些外表所迷惑,能夠認識到看到的相並不是真實的相,那麼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

9樓:shs1號

金剛經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這段話是站在眾生位上來說的,你要勇於否定眼前的一切相,它都是虛妄不實的,剎那生剎那滅,因為眾生執實有法可得,故佛為了打破我們對"相"執為實有,故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一件事,若站在果位上來說,凡所有相,並不是虛妄的,本來末見性時相是虛妄,見性後一切相迴歸為實相,眼前的一朵花它是如實的存在,它離開了有與無相對範疇,此時說它虛妄不對,說它實有也不對。

其實「諸相非相」最佳的註解可以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就是,諸相它是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有而不礙空,空而不礙有,空有不二,故名為——「諸相非相」,**雲「若見」,不是有個能見所見,也就是不是用意識所能見,這裡含有證的意思,你必須離開心意識,這時候虛妄相就會迴歸實相,如來智慧德相於此顯現。故言——「即見如來」

(參考網上)

佛經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所有代表著什麼,這個虛妄又意味著什麼

說了半天,好像你明白了,差的遠,別自以為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偈子只說了一半,叫做斷章取義,會獲得圓解?後面二句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如來,才是見第一義諦。相是虛相,而實相不離虛相 佛告訴你,虛假中有著真實的存在。諸相非相,即是諸法空相,是空相也是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想要契入...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你的心動了,把理解也去了,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說的命運是你的心轉了,外境不動了,這個不動是他在動,可你不動了,你不動了,外境也不動了。你說的心情好就是歡喜,一切皆歡喜。有人說,是他在動,你不要跟著動就好了。你若真想知道佛教是什麼樣的,你只能深入經典,別人評價佛教代表他只看到一個字,我,一個我知我見...

為什麼說當所有人都說你成為瘋子的時候,我相信你已經離天才不遠

創新往往不被人理解。走得太快了,容易扯著蛋。其實,很多copy精神病人都有其完美的世界觀價值觀,他們能思考很多問題,這是常人無法企及的。而天才,其實也是對某一方面的精通,常人無法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這是因為他人無法理解病人的思想。說這麼多,你可以去看一下這個帖子,叫 精神病人的世界,出版名是 天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