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臨江仙 上闋寫歸家的情景時,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營造了怎樣的環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2021-03-20 10:12:53 字數 3891 閱讀 5276

1樓:匿名使用者

借景抒情的變現手法,營造了悲傷淒涼的環境,作者思念家鄉的心情

2樓:可可咪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描繪出一種悽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3樓:匿名使用者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  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

臨江仙 下闕的表現手法主要是什麼

4樓:雅默幽寒

①對比。煙月的無知與藕花的有情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詞人的亡國之悲。

②擬人。煙月無情冷照,藕花卻相向而泣。形象地寄託了作者的傷痛。

③反襯。用煙月的無知反襯人的悲傷或用煙月的無知反襯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詞人的亡國之悲。

5樓:寒伊晨

我來回答下吧。你所說的臨江仙只是詞牌名而已。每個人都寫的不同,所採用的表現手法也不一樣啊。我給你看下我自己填的一首變格的臨江仙吧。填的不好還請不要介意。

小徑寒枝敲雨,芳郊翠葉藏鶯。夜來低按小秦箏。柳姿浮晚燕,月影弄青燈。

亂弦不堪身外,霜花莫趁闌風。六曲錦字誓三生。微雲千帳裡,錦瑟杏樑空。

————《臨江仙》

蘇軾《臨江仙》上片主要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6樓:匿名使用者

上片敘寫於東坡豪飲後醉歸臨皋之景。前兩句點明瞭詞人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可見是一醉方休的暢飲了。

「彷彿」二字,刻畫出詞人醉眼朦朧之態,真切傳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門前駐足叩門的情事。詞人雖連連敲門,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歸來,酣睡已久,鼾聲如雷,於叩門聲全然不覺。

於是,詞人索性不再敲門,當此萬籟俱寂的深夜,轉而拄杖臨江,細聽濤聲。蘇軾一向認為「高人無心無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準郎中見邀遊西湖三首》其二)。既然「執」(敲門)而不可得,隨即便應轉為「破」(倚杖聽江聲)。

這一生活細節,是詞人獨特個性和曠達人生態度的又一次顯現。

臨江仙解析(蘇軾著)表現手法

臨江仙都城元夕,這首詞的上片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7樓:瑾瑜

比喻、誇張、想象。描繪了皇都璀璨輝煌、繁華熱鬧的元宵盛況:全城燈火,五彩繽紛;街上車馬華麗,宮前火樹銀花;飄落的銀河星燈輝映,令人分不清天上人間。

《臨江仙·都城元夕》是宋代文學家毛滂的作品。這首詞以樂景寫哀情,將詞人羈滯異鄉、困頓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與悲懷抒寫得纏綿悱惻。然而,儘管詞人滿懷苦情,卻又以飄逸秀雅的筆調抒寫內心的情懷,使全詞充滿了瀟灑風流的情致。

臨江仙·都城元夕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蓬萊清淺對觚稜。

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小屏風畔冷香凝。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聽說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燈火熱鬧非凡,華麗的車輛,俊秀的寶馬就像天上的雲一樣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開啟天上的星兒、宿兒便紛紛下落,使「銀界失黃昏」了。沒人看見孤單的我,而妻子對那元夜的繁華早已失去了興趣,只有在閨房中,在「小屏風畔」,獨對薰香嫋嫋,薰香則漸冷而凝。

只有在喝醉的時候才能在夢中排除孤寂,只有月從客舍的破窗隙中來尋找我。

首句「聞道長安燈夜好」,「長安」點「都城」,即汴京。「燈夜好」點「元夕」。詞題即在首句點出。「聞道」二字,點明都城元夕的熱鬧景象都是神遊,並非實境。

不過,這「神遊」並不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也不是對於期待中的未來的憧憬,更不是夢境,而是在同一時刻對另一空間的想象,即處淒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對汴京元夜熱鬧景象的想象。擺脫現實的束縛,按照自己潛在的心願作幾乎是無限的發揮。

臨江仙的原文和翻譯 10

8樓:匿名使用者

臨江仙(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

如今方表名蹤。

無端良匠畫形容。

當風輕借力,

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

只疑遠赴蟾宮。

雨餘時候夕陽紅。

幾人平地上,

看我碧宵中。

【譯文】一直沒有遇上聖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著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才顯現了名聲和蹤跡: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畫到風箏上,趁著風勢,藉著風力,與風箏一起,飛上了高高的天空。

剛剛得到風吹,風箏漸漸在天空穩當地飄起來了,還要打算遠遠地上天。雨過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紅。從平地向上看,能有幾個人像我這樣上了天呢?

9樓:匿名使用者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滾滾長江,洶湧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箇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一轉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雲滅,不見蹤影。

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髮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於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灣,是風平浪靜的休閒之所。一個「慣」字讓人感到些許莫名的孤獨與蒼涼。

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濁酒」似乎顯現出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麼。

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共6分)臨江仙 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

10樓:澤速浪

小題1:彷彿。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

小題1:(1)詞人要藉此句表達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無限的大自然之中的情懷。「夜闌風靜彀紋平」一句並不只是一般寫景,作者心與景會,神與物遊,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自然流露出融入自然超脫世俗的情懷。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詞人在政治上飽受挫折,愈加感到自身受到的束縛,不得自由,但卻並未消沉,而是曠達不羈,流露嚮往自由的心聲

小題1:醒復醉說明其迷迷糊糊,彷彿三更,說明其不太清醒。夜本來是靜的,詩人卻用家童鼻息已雷鳴、倚杖聽江聲來襯托夜靜。

小題1:本題考查鑑賞詩人思想情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句充分表達了情感。

追求自由的生活。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說明其有遺憾。結合對蘇軾的瞭解,他想要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心聲。

《臨江仙》(蘇軾)第一句(昨夜東坡復醒)

11樓:匿名使用者

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本詞的上闋記敘了作者在黃州時酒醉夜歸的情景,其中一詞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

同時作者還運用了的表現手法寫出了夜之深,夜之靜,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蘇軾的《臨江仙 送錢穆父》運用了什麼寫法?主旨是什麼

12樓:三國之長空

臨江仙·送錢穆父_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文中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寫作方法,

主旨是表達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絃。

蘇軾《臨江仙 夜歸臨皋》的主題是什麼?(簡述)

臨江仙.夜歸臨皋 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展現了作者謫專居黃州 時期屬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上半部敘寫於東坡豪飲後醉歸臨皋之景,下半部是詞人的哲思。全詞的特點是敘事 議論 寫景 抒情相結合,語言舒展自如,簡練生動,表現了詞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情感上,飄逸曠達與悲涼傷感交織一處,是詞人謫居黃州時...

楊慎《臨江仙》有關問題,楊慎的《臨江仙》全文是怎麼樣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 盡英雄。此句甚為豪邁 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 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 輕視。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意為歷史上的是非成敗,到頭來都轉眼成空,而 青山依舊 宇宙永恆 英雄功業,恰如夕陽雖然美好,卻極短暫。慣看秋月春風 字面上的意思是 早已習...

《臨江仙探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臨江仙 並序 李清照歐陽公作 蝶戀花 有 深深深幾許 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 庭院深深 數闕,其聲即舊 臨江仙 也。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詞作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