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蜀吳時期各勢力顏色及原因是什麼

2021-03-20 09:44:54 字數 4129 閱讀 6036

1樓:飄雙兒

蜀是紅色,因為蜀是號稱「繼承」東漢政權,漢一直標榜火德,火屬紅色,所以蜀也是用紅色.

魏是黃色,先不要質疑,看解釋,曹氏一直向外界展示的是東漢向魏政權「禪讓」,五行火生土,早年的黃巾起義也是用的黃色,取而代之的意思,魏政權的最初的年號「黃初」也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吳是綠色,吳國的形象是抑制想要取代漢朝的勢力,也就是剋制土的黃色,五行木克土,吳就是木的綠色。

以上除了魏的眼色可能因為實際上不太好區別被一些遊戲作了改動之外,另外兩家還是比較符合的(也有的遊戲兩家互換了).

新三國為什麼不給魏蜀吳軍隊的軍服區分顏色

2樓:

歷史上漢朝的軍服是紅色,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本身就是根據虛構**寫的沒有必要相信。

三國時期 魏蜀吳三國的真實實力對比。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君王都是誰?到底誰才是霸主?

3樓:解憂

三國孫吳 (229年——280年5月1日)

孫吳(東吳)是中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在三國之中,水軍最強,佔據揚州 (古代)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孫權以其地古為吳國,而封為「吳王」,國號以此得名。

所統治地區古稱江東,因此又稱為「東吳」,以皇室姓孫,又名「孫吳」。

太祖大皇帝孫權 (182年——252年)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號:黃武(222年—229年)黃龍(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烏(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鳳(252年)(注:孫權受曹魏冊封為吳王后,於222年自立年號黃武,至229年方稱帝建國。

)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章武二年),孫權稱吳王,229年(建興七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會稽王孫亮 (243年—260年)252年—258年在位7年,年號:五鳳(252年—253年)太平(254年—256年)。孫亮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吳大帝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景帝孫休,字子烈,吳國皇帝,在位六年。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258年(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次辭讓而受,改元永安。

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於是除掉孫綝。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孫休好文,上位後於永安元年建立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

其妻為朱皇后。

歸命侯孫皓 (242年——284年)264年—280年在位17年,年號:元興(264年—265年)甘露(265年—266年)寶鼎(266年—269年)建衡(269年—271年)鳳凰(272年—274年)天冊(275年—276年)天璽(276年)天紀(277年—280年)孫皓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之子。

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

三國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在位四十一年。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三國曹魏(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后。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於高平陵。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魏明帝曹叡養子,三國時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諡號為厲公。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彥士,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擴充套件資料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因戰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蜀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軍事上蜀漢也常常佔據主動,但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所滅。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臺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臺灣。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佔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

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三國時期各國領地,三國時期魏蜀吳領地分別有多大?

幽州 北京 天津 河北北部 遼寧 冀州 河北南部 幷州 山西中南部 青州 山東東部 司隸 洛陽以西的河南西部及關中 兗州 河南東部及山東西部 豫州 河南中部及安徽北部 徐州 江蘇省長江以北 荊州 河南南部 南陽盆地 湖北 湖南揚州 安徽南部 江西 浙江及江蘇省長江以南益州 四川東部 重慶 雲南 貴州...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軍隊分別有什麼特點?作戰方式有什麼不同?哪個戰鬥力最強

魏國長於步卒與騎兵,其根基在於曹操早年屯田策略的實施,北方因而有了大量的士兵,再加上在一統北方後吸收了涼,燕兩州的軍隊,騎兵力量大大增強。作戰方式與將領有關,但當時東漢時代普遍方式應為長槍兵列陣,刀盾手在長槍兵前,弓兵,騎兵分別列陣,騎兵負責作戰時包夾,切斷,驅趕敵人步卒。蜀國以步卒見長,特別是在後...

魏蜀吳三國面積狹小,為什麼不向北,西,東擴張

為什麼蜀國不向西擴張呢?第一,蜀國之西是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海拔幾千米以上。第二,就算去開闊,高原地區,對於長期在平原或盆地居住的人,會不適應。第三,在上面不可以農耕,又不適應居住,實在是沒有意義。當時,三國鼎立。每個人能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就算不錯了。向外擴張,勞民傷財。一國出兵,其他兩國就會乘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