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在古裝劇中看到古代各種器物,那麼「如意」最早是用來幹

2021-03-19 04:20:24 字數 5300 閱讀 3181

1樓:平凡忘記

我感覺如意最開始肯定不是祈福用的,可能是兵器吧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如意是一種兵器。

3樓:新河雪山飛狐

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現在沒有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是被黃帝制作而成的,是當時對戰蚩尤的一種兵器。後來才被改為了骨朵,由於是最早的一種兵器,所以,被當時的人認為是有辟邪的作用

5樓:威常莊1孫文美

最早應該是用來辟邪的吧。

6樓:佛系女孩

好像是被當時的人認為是有辟邪的作用。

如意在古代代表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如意的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

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

如意是何時從印度傳到我國的,無據可考。《晉書·王敦傳》記載:孫權曾得如意柄,「每酒後,輒味魏武帝樂府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總持門,能役百神,玄宗敬之。

……又與羅公遠同在便殿,羅時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師如意。』殿上花石瑩滑,遂激窣至其前,羅再三取之不得。

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舉手示羅如意。

」唐代詩人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可見晉唐時代,我國已有如意,是用來搔癢的。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少見。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裡皇上、后妃之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如意的品類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

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時代,如意成為貴重禮品,富有之家相互饋贈,祝願稱心如意。

如意的來歷(2)

如意的源淵始於秦漢時期已有的一種搔癢工具,俗稱「爪杖」。因人手不能到之處以其代勞搔癢,可盡如人意,故得「如意」之雅號。

因其柄長兩尺,寬約三寸,造型扁平,輕盈可取,常伴身邊,隨手可得,常被古人用做指指劃劃的器物。尤其在六朝時期,貴族知識階層盛行清淡之風,在宣講演說之時為烘托聲勢,常借用此物比劃指點,以作談興之具、別有一種風格和韻致.由此,借用如意助談興的做法很快盛行到各種場所。

尤其是傳到佛家僧侶當中,更是靈活便用,平添了實用價值,在宣講佛經時手持如意,將**寫在如意上面,以備遺忘,對講經傳道起到了重大的宣傳作用。自古以來,如意一直為貴族人士所青睞,又依賴佛教僧侶所推動,才大大提升瞭如意的地位。以至於在魏晉、隋唐時期,所塑造的文殊菩薩的造像也發生了改變,代表智慧與義理的菩薩自然而然地成為手執如意的形象了。

由此,如意便成為象徵吉祥美好及思辯睿智的符號。

如意象徵吉祥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使用如意的帝王貴族、高僧名士、才子佳人等上流階層不斷將這些深厚意蘊附加到如意之上,並日見系統化與固定化,使如意精神性越來越強,實用性越發可有可無。到了唐代,如意的發展到了轉折點,「如意」與「爪杖」開始初步分離。「爪杖」專指那些用於搔癢的工具,後來又別稱癢盒子、孝順、不求人等,卻不再稱「如意」。

而此時的「如意」特指新型美觀卻沒有使用價值的一類,二者並行不悖,但後者不斷演變,含意愈見豐富,製作日益精良,材料質地愈選愈貴,久日久之成為引人矚目的內涵豐富的高檔工藝擺設品至今。

如意之構造

自從唐代如意的效能發生變化之後,製造如意選用的材料就十分的考究和貴重。有金、玉、瑪瑙、翡翠、水晶、珊瑚、紫檀、綠檀、黑檀等材料,有的適用一種純材料製作,有的選用幾種材料相互搭配成型。不管選用何種材質,都要出於三個因素的考慮:

第一、必須十分貴重和稀有;第二,根據承受物件的喜慶內容;第三,根據承受物件的喜好。不管選用何種材質,在製作技術上都運用平雕、浮雕、鏤空、單鑲、多鑲等高難度的工藝,且鑲嵌金銀絲、紅綠寶石等,組成各種寓意深刻的圖案,製作工匠都選用頂尖高手,無論是凹下去的陰線,還是凸起的陽線,都能做到精雕細琢不差毫髮。

如意之寓意

如意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被歷代的皇帝大臣所器重,除了它的材質貴重,造型新穎,精作精良,美觀漂亮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意所蘊含的寓意非常深刻,深得人心,素有「凡如意必有寓意,凡寓意必有吉祥」之說。

首先如意本身的芳名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稱心的「如意」在語音、字型上完全相同,聽起來好聽,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別迷信,總想憑藉好聽的名字來象徵吉祥。不僅如此,還要借如意二字借題發揮,雕琢成各種吉祥圖案。例如,有的如意頭上鑲嵌兩個柿子模型,這是因為「柿」與「事」同音,這樣就可以稱「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靈芝狀的如意頭,這是因為靈芝一向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藥,這樣就可以稱「長壽如意」了;有的雕琢成5個蝙蝠圍繞著一個壽字的圖案,這是因為「蝠」和「福」相諧,這樣,就可以指「五福捧壽如意」了。

五福指:長壽、富貴、康健、德行、善終,真是樣樣如意了。這樣在如意之上,再堆徹近似的裝飾題材,使如意本身的蘊含進一步擴充,使之對吉祥寓意的強調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百事如意、萬事如意、事事如意、吉祥長壽、一統萬年、太平有象、年年有餘等,正是因為如意所具有的這些吉祥寓意,所以每逢喜慶之時,均可以物代言,順祝吉祥如意。這樣非常符合我國人民傳統的不似張揚,暗含寓意的送禮習俗而代代相送。

如意之地位

如意發展到清代,已成頂峰。並與珍寶無異,儼然是一種吉祥、財富與權勢的象徵。漫步故宮,你就可以看到所經各館各屋,必有一寶座,寶座之旁,必有一如意。

在乾隆皇帝看來,如意不僅是吉祥之物,還可掛牆壁、佐文房、置座旁,更是一種「代語不需言」的代言之物。在臨朝或與諸臣談話時,有如意在手,便可心情舒暢、鎮定自若、妙語迭出。

因為如意既是高檔的工藝禮品,又暗含美好的寓意,深得皇帝的歡喜,所以,成為各地總督**,向歷代皇帝、皇后、皇太后進貢的首位必送禮品。每逢帝王登基、喜慶佳節、帝后壽辰、迎送嫁娶,王公大臣們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嬪妃們敬獻如意。為討得帝王的歡欣,好邀寵取信、步步高昇。

皇帝也用別人送的如意賞賜臣下,用以籠絡忠臣,收買人心。由此可見,作為禮品的如意可謂神通廣大,使送、收雙方心知肚明,皆可稱心如意。當年乾隆60大壽時,皇宮大臣們自籌經費,專門製作了60柄金絲編織的如意。

慈禧60歲生日時,大臣們進獻了九九八十一柄如意。縱觀歷史,凡國昌盛,經濟發達之時,也是如意這種高檔工藝禮品發展的鼎盛之時。自晚清以至**,國不昌,民不富。

如意與其他傳統工藝品命運相似,逐漸衰落,具有數千年傳統的如意手工製作技術也逐漸失落民間。

如意之禮品

如意雖小,但他所折射出的人文歷史背景和傳統文化卻極為深遠。在我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文化長河中,如意也曾翻卷過令人注目的浪花,見證了我國曆史的興盛與衰落。

作為吉祥的象徵,人人都渴望得到一柄稱心的如意。但在封建帝王時期,一柄精美的如意不但造價昂貴,而且只能成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家中的尤物,平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現在,我們趕上了好時光,欣逢盛世、國運昌盛、經濟發達、物質豐富、生活悠閒。

平民家中擺設一個既是有工藝裝飾功能,又具有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背景所孕育的吉祥物品的時刻已經到來,如意作為高檔饋贈禮品又適逢佳期,願禮品如意進入您家,願吉祥如意給您好運。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意是一種吉祥的象徵,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

「如意」是用來幹什麼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叫如意?它的由來和用途是什麼呢?

如意的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

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

如意是何時從印度傳到我國的,無據可考。《晉書·王敦傳》記載:孫權曾得如意柄,「每酒後,輒味魏武帝樂府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總持門,能役百神,玄宗敬之。

……又與羅公遠同在便殿,羅時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師如意。』殿上花石瑩滑,遂激窣至其前,羅再三取之不得。

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舉手示羅如意。

」唐代詩人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可見晉唐時代,我國已有如意,是用來搔癢的。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少見。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裡皇上、后妃之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如意的品類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

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時代,如意成為貴重禮品,富有之家相互饋贈,祝願稱心如意。

10樓:高樓居士

如意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如意的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

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這期間非常走紅,成為了帝王及達官貴人的手中之物。它與民間的一種「不求人」撓癢癢用的東西,在器型上相結合,實用性上除用它搔癢,還用它顯示權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

「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現,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從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中:「腕動苕花(苕華喻指美人)玉,衫隨如意風」,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玉如意有隨身佩帶之大小。

清雅悠閒之時,文人雅士吟詩詠賦,和著「如意舞」利用它作為打節拍之物。到了明、清時期,它從實用品逐漸轉向了一種藝術陳設品,供人們欣賞娛樂。如意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基本不變,而柄端由直狀變為小靈芝形、雲朵形多種形狀。

頭尾兩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形,柄微曲,造型美觀華麗。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少見。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裡皇上、后妃之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

如意的品類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選妃時,若將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著她將成為皇后;**時代,如意成為貴重禮品,富有之家相互饋贈,祝願稱心如意。

古裝劇中你最喜歡什麼型別的女演員?

第一次看到趙雅芝和蔣勤勤,驚為天人。我喜歡俠女型別的女演員。因為這種型別的女演員非常有實力,而且也很符合古裝劇的氣氛。我最喜歡英姿颯爽的女演員,比如林青霞演的東方不敗,還有張敏飾演的趙敏,因為覺得她們很英氣。我最喜歡的女演員應該是那種,性格調皮,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的型別吧,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女演員更加...

為什麼古裝劇中元朝和明朝出現的最少

對於中國的影視作品來說,尤其是一些古裝劇。很多影視劇都是拍攝的清朝的歷史,很少有人拍攝元朝和明朝的歷史。明朝的影視劇還是有一些的,元朝的就少之又少了。那麼不拍元朝和明朝的影視劇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 不被人們所瞭解 說道這點,就要說到文化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對於一個朝代一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元曲的發展...

哪個明星在古裝劇中的鳳冠霞帔讓你印象深刻,這些明星都是誰

我覺得當然是范冰冰的武則天很霸氣。印象最深的是趙麗穎,楊蓉,在古裝裡挺美。趙麗穎,胡歌,他們倆拍的古裝劇還是很好看的 我最喜歡的有李沁,范冰冰,還有趙麗穎演的知否知否裡面的造型也特別好看 范冰冰和孫儷還有陳喬恩 我覺得楊冪也蠻好的,挺好看的 宣璐,在陳情令裡飾演的師姐江厭離,要結婚的時候她去見師弟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