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磕頭應該磕幾個,拜年磕頭磕幾個呀?

2021-03-18 13:34:59 字數 4143 閱讀 9939

1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有網友表示他們當地的習俗是已去世的3個,其他在世長輩一個就行了。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摒棄了這種習俗,基本沒人磕頭了。但如果去到有這種風俗習慣的地方,需要磕頭的話,建議事先諮詢一下旁人,不然鬧了笑話或者引發矛盾就不好了。

單純磕頭(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

」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

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

」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磕頭的說法

過年給長輩磕頭磕幾個 過年給長輩磕頭有什麼說法

1、一般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

2、 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現如今,規矩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磕頭大多是走個過場。磕完就走,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頭,說人到了就是頭,但年畢竟是要拜的,老祖宗的東西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種流淌的文化。

2樓:我的人生努力中

磕頭,關鍵看地方的風俗就行,我們這邊磕頭三個,有的地方都磕頭一個還有的地方就不磕!過年了,就是一個氣氛,給錢到位就好!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好運!

3樓:田恬靜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個喜慶的節日裡,做晚輩的應該給做長輩的人磕頭,祝他們新春快樂,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孝順的方法,也是在吉慶的節日裡,讓老人高興的一種方式,一般的我們磕頭都磕三個頭,這樣對老人是非常尊重的。

4樓:小火炎熱

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我們老家一般都磕三個。長輩叫你磕幾個就磕幾個,迷信迷信。

信則有,不信則無。跟著各地的風俗。做一下儀式,求個心裡安穩。

如果你不做,人生的路上碰到一點坎坷。你會覺得不踏實。怪自己在這個儀式上。

有不尊重的地方。

請問各位大師,過年晚輩給長輩拜年磕頭應該磕幾個?

5樓:匿名使用者

已去世的3個,其他在世長輩一個就行了,我們這兒習俗是這樣

拜年磕頭磕幾個呀?

6樓:匿名使用者

磕頭是對天地人(亡者)的尊重,所以只有三磕頭,磕天磕地磕亡者。有些人曲解禮儀,人亡變死鬼,死通四,故磕四個頭。老人去逝應為善中登仙。既然成仙那就同去廟中拜神一樣,三磕首。

7樓:水畔孤鬆

各地風俗不同。在我家鄉三個頭是磕給死人和

佛菩薩的,活人祝壽或者拜年只磕一個或者兩個,懂規矩的絕對不會磕三個。不過時代不同了,現在都無所謂了,基本沒人磕頭了,有不懂規矩又要裝懂的非要磕頭基本上都是磕三個,懂規矩的人會暗地裡發笑,但是也沒多少人會介意了。

8樓:劉發生來

不管人多人少當磕幾個就幾個,活人一個,神三鬼四。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是給自家人磕三個頭 給別人家拜年的時候就磕一個 因為很多人排隊 要快!!

過年給老人磕頭磕幾個 這個傳統習俗一定不能做錯

10樓:一老夫

這位知友,過年給長輩磕頭有什麼說法

磕頭的由來

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髮老人留了下來。當「年」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年」混身顫慄,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後那位白髮老人身披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最後轉變成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年。而行磕頭禮是對我們長輩為了保護我們,對他們進行的感謝,久而久之過年的時侯就會向年老的長輩行禮,向祖先行禮。

磕頭的禮儀形式

單純磕頭(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

」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

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

」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磕頭的說法

1、一般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

2、 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現如今,規矩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磕頭大多是走個過場。磕完就走,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頭,說人到了就是頭,但年畢竟是要拜的,老祖宗的東西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種流淌的文化。

燒香拜佛時,磕頭要磕幾個?

11樓:潛川

沒事的,這些只是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誠心誠意才是最關鍵的,所謂「心誠則靈」就是這個意思。

不然你反過來想,不恭敬的磕1000個頭,和恭恭敬敬的人磕一個頭,哪一個更有效果呢?

12樓:沒落煙雨

一般是拜三個,表示禮敬佛法僧三寶,拜的時候要莊嚴心淨,拜下去後,雙手翻過來,掌心向上,做蓮花狀散開,表示接受或祈求得到佛菩薩的甘露法雨,三拜後起立再鞠一躬,接著雙手食指相合點眉心一下,表示頂禮,整個拜佛就算完成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

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也是一種因果關係。

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來;心定下來之後,才會出現"定能生慧"的結果。一個人如果整天想著升官發財、斂物斂色,打人整人,偷雞摸狗,****,"上下交爭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來呢?心動神疲,無暇靜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滿智慧呢?

磕三個頭,一叩首表示對佛(覺悟者)禮敬,二叩首發願向覺悟者學習,願歸於佛門,三叩首是在莊嚴者的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罪過。

拜年時一定要磕頭嗎,拜年磕頭磕幾個呀?

拜年時不一定要磕頭。磕頭拜年是一種晚輩對長輩尊敬的禮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 壓歲錢 分給晚輩。相關說明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 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 拜...

葬禮上磕頭是怎樣磕的,葬禮上給長輩磕頭先磕三個到後面再磕幾個頭可以哭著磕?

葬禮磕頭的習慣 一 dao舊時禮節,跪在專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屬二 農村地區過年的一種儀式 三 是送別長輩和老人的一種儀式 四 在送別長輩和老人的儀式上,磕頭的講究最多,磕頭民間最高的磕頭禮是三叩九拜 葬禮上給長輩磕頭先磕三個到後面再磕幾個頭可以哭著磕?5000千年中華文抄明,使得各地都有自己襲的獨...

拜年如何磕頭,過年為什麼要磕頭拜年?

舊時禮節,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自己的父母跪下磕頭兩個,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 壓歲錢 分給我們晚輩。然後我們再去自己的爺爺奶奶家磕頭拜年,同樣的祝福,同樣會得到 壓歲錢 然後我們還會走向自己的鄰居,只要是經常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