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是怎樣寫出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021-03-04 09:31:39 字數 5626 閱讀 1955

1樓:灰飛煙滅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

」,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關於《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2樓:隨風飄散

出自唐朝 王勃《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句色彩對比鮮明,落霞是絢麗的,多重的,孤鶩是清淡的,單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鶩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長天,天水相接,渾然一體,遠近、上下、立體式的展現出一幅深秋江天圖。

此外,動靜結合。動寫「落霞」、「孤鶩」,動寫「秋水」、「長天」,使人的視野中出現一幅絢麗的「江邊初晴」的畫面。另外句中有對,對中又有對。

「落霞」與「孤鶩」對,「秋水」和「長天」對,他們結合在一塊兒又是對仗。作者登高望遠的暢快之情並沒有直接的宣洩出來,而是寓情於景,使整句變得意境深遠,讓人回味無窮,從而成為千古絕唱。

王勃的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和孤鶩各指的是什麼

3樓:金牛咲

落霞:晚霞。

孤鶩:孤獨的野鴨。

出自唐代文學家王勃所作的駢文《滕王閣序》,原文選段: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譯文: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來歌聲,向徹彭蠡湖濱,雁群因寒意而長嗚,到衡陽岸邊方止。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裡,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思想主題: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

賞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最為人稱道。這句話是一個視覺的饗宴,整幅畫面的主體是紅色的夕陽餘暉和藍綠色的水光接天的模樣,白色的野鷺穿插其間。

色彩美,動態美,虛實美,空間立體美,帶給讀者無暇的想象。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4樓:蕩葉飄旋

落霞」指的是「零散的飛蛾」.孤鶩是指孤獨的野鴨

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長是什麼意思

5樓:

雨後的天空,烏雲消散,陽光又重新照耀著大地,.陽光對映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遠遠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連線在一起。.

6樓:如煙如夢

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係。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

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被盪開後,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

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這兩個本來並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 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並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

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這裡,後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後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裡?

……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裡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裡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7樓:帥氣答題者

有一口泉眼,源源不斷地湧出清澈的泉水。而這泉水不是普通

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長」是什麼意思?

8樓:一條粉紅色

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長」的意思是:兩端的距離。

【讀音】【cháng、zhǎng】

【釋義】

cháng

兩點距離大。

同本義。與「短」相對 。

時間久。

遙遠。優;是;正確 。

深長。深厚 。

形老,年高。

年長,年齡較大。

成年的,幼之反,**曰長。

排行第一。

輩分大;居高位者。

【造句】

要想把計算的天空變得雲蒸霞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伴同我走了很長一段山路。

雙方為名額問題扯皮了很長時間。

長江以南的雨季很長。

王老師的那句話使我刻骨銘心,成為我今後很長一段人生路上的座右銘。

兩國領導人已經會談了很長時間。

他已經努力了很長的時間。我認為他的成功指日可待。

9樓:佟佳振梅貳冬

雨後的天空,烏雲消散,陽光又重新照耀著大地,.陽光對映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遠遠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連線在一起。.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什麼是名句

10樓:阿沾

原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給人一種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

原文節選: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譯文:開啟雕花的閣門,俯視華美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歎。房屋密集,不少富貴人家,船隻塞滿了渡口,都是雕刻著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

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來歌聲,向徹彭蠡湖濱,雁群因寒意而長嗚,到衡陽岸邊方止。

創作背景: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裡,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學者文中子王通之孫,唐代詩人。年十四,舉幽素科,授朝散郎。

11樓:森海和你

因為:首先,對仗工整。上句的"落霞"、"孤鶩",下句"秋水"、"長天"可以說非常的對仗考究。

更讓人佩服的是,上下句中各自成對:"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與此同時,上句霞、鶩"齊飛",是動;下句,水、天"一色",是靜。

一動一靜,以動襯靜。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再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給人一種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書面的意思是:說陽光對映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遠遠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連線在一起。

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這是《滕王閣序》中傳誦千古的公認絕句,也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最為閃光的一句。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於上元二年(675年)所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起承轉合。一般來說,二字句用於抒情(文中有兩處:

「嗟乎」「嗚呼」)。

三字句、四字句用於一個話題的開始或轉折。六字句或七字句連用,為平實的敘述。四六句或**句連用,為敘述或抒情的部分。

僅有一個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頓。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轉。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山中王勃詩意主題思想,山中王勃表達詩人怎樣情感

山中 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五絕,作於作者被廢斥後客居巴蜀期間。此詩抒發了作者久滯異地,渴望早日回鄉的思想感情。起句 長江悲已滯 既寫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 次句 萬里念將歸 緊承首句,具體抒發遠遊思歸的悲苦心境 第三句轉為寫物候,承接上兩句含義,在深秋寒風颯颯之夜令人感傷不已 結句 山山...

王勃的友人杜少府是誰,天涯若比鄰 王勃和杜少府是好朋友嗎

杜少府 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不是杜甫哈 或許是杜甫的爺爺吧 杜審言。只是猜測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品賞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

作者是怎樣寫出時光來去匆匆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引人注意的是,在時間的悄然流動中,在僅只六百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委曲盡致地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動的脈絡。文章開頭,作者以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把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跟與之相反的 日子一去不復返 相映襯,使人想起時光的流逝,引動思緒,點出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