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民族節日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哪些價值

2021-03-04 07:41:47 字數 6182 閱讀 1863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節日作為一複種行為層面的傳統文制化,根植於各民族特有的文化

中,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通過對傳統民族價值觀的約定,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與生命力,還與民族精神相聯絡,在各民族的社會發展程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兩點吧:一是歲時節

日民俗體現我們的倫理觀念和傳統精神;二是歲時內節日可以承載民族

容歷史;三,這一點是我自己悟的,我覺得在民族節日中可以體現我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這個從節日時間的選擇上亦或是從節日的**上都看得出,還有節日中的禮俗都可看得出。

中華傳統節日對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揚具有什麼重要的價值

3樓:貓王佐羅

傳統節日對中華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的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維繫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程序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黨的十六大報告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作出了科學概括,提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 傳統節日彰顯著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功能。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偉大、最為悠久的精神傳統。

在傳統節日中,包含了大量關於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的內容,閃爍著愛國主義精神的光芒。舉例而言,在我國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很多,端午節最初曾經是人們驅邪避疫祈求平安的節日,後來經過演化,人們通過舉辦龍舟賽、吃粽子,把它與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聯絡起來,在老百姓中的影響極為深刻。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在端午節的各項活動中得到彰顯。

清明節據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的愛國忠臣介子推。還有中秋節、春節等無不飽含著對故土、對家鄉的眷念,它們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 傳統節日具有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國家統一的功能。

在民族精神中,民族凝聚力具有突出的地位。民族凝聚力整合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激發著人們的強烈的向心力,構築了中國人家國統一的群體意識。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滋養著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內外華人中有著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當前,依仗著西方大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西方節日大肆進軍中國,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等洋節異常火爆,受到相當多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追捧。中國傳統節日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發揮其所具有的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的衝擊和滲透。同時,傳統節日的廣泛推行,對於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打擊「**」勢力,促進國家統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傳統節日具有和睦團結、追求和平、促進和諧的功能。

傳統節日是中國「和合」文化的集中體現。有學者認為,「和合」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精髓。這種「和」的思想,不僅是指家庭和睦,人際關係和諧,而且也包括了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

儒家文化重視人倫,家庭和睦和諧是傳統節日文化的最大特色,家庭團圓和美是傳統節日的美好景象。在傳統節日裡,有不少反映了老百姓追求天下太平,國家之間和平共處的期盼。如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的第一大節「春節」,就承載著中華民族溫情、和諧的民族心結,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

傳統節日具有勤勞勇敢、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功能。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中華優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節日中,富含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的成果。

美味可口的食品、內容繁多的禮俗、生動活潑的娛樂,薈萃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凝結了勞動人民的汗水和力量。具體來說,如春節期間的撣塵習俗就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愛清潔的良好習慣。舞獅子則表達了老百姓昂揚向上、威武雄壯的精神面貌。

在中國人心目中,月亮具有柔和與光明的象徵,中秋賞月,寄託著中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請列舉一個國家和我國一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並說說這些節日的文化內涵.

4樓:匿名使用者

聖誕節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

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

25日為聖誕節。公元2023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聖誕節的來歷

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教創始人耶穌**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

據**教徒的聖書《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瞭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聖經》記載,瑪麗婭和木匠約瑟夫訂了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

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儘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23年前,但是日曆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誕生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的生日。

聖誕節的來歷

聖誕節是**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

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隨著**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徒,甚至廣大非**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

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

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

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

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曆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

潑水節的傳說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曆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說卻有兩種。: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

一天夜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邪火就蔓延到**。

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裡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潑水節的活動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裡。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宵,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衝對岸。

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釒芒)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裡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溼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

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遊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

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詩歌分別是哪些

中華民族曾經是一個詩歌泱泱的大國。從 詩經 到 楚辭 從陶淵明到 建安七子 從唐詩到宋詞 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輩出,精彩紛呈,璀璨奪目。詩人們張目人間,寄情世外,漱滌萬物,牢籠百態,人情物理,體察入微,或醉或醒,或執著或灑脫,或沉鬱或飄逸,或振拔或淡遠,風情萬種,千古流芳。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我國有哪些傳統的民族文化,我國有哪些民族傳統文化

很多比如刺繡,京劇等等 我國有哪些民族傳統文化 有哪些我國的民族文化?我國的傳統的民族文化有哪些 一 諸子百家 1 道家 老子 莊子 列子 思想 道德,無為 逍遙 南華經 道德經 管子 2 儒家 孔子 論語 孟子 孟子 荀子 思想 仁 義 禮 智 信 四書 中庸 大學 孟子 論語 3 法家 李悝,韓...

中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具有哪些特點區域性 獨特性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 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 融合 昇華的燦爛果實。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 發展。長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