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詩怎麼寫,怎樣寫七言律詩

2021-03-04 01:10:02 字數 5504 閱讀 9156

1樓:手機使用者

一、不要格律的誤區——這是最大的誤區!

格律是舊體詩詞創作要過的第一關,沒有了格律,律詩就不成律詩,絕句就不成絕句,詞也就不成詞了。當然,古風和古絕是不拘格律的。

現在寫詩詞的人很多,數以百萬(甚至千萬),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學格律的卻佔很大部分。有許多人認為格律束縛太嚴,不肯學,還以「突破格律」自詡。事實上,這些「突破」的背後,往往隱含著對音韻的無知和在詞彙組織方面的無能!

漢語裡同意詞,近意詞相當多,這給了作者很大的選擇餘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詞來表達。如果詞彙嚴重匱乏,自然無法適應格律的要求!

有人認為格律可有可無,實際上他根本沒有領會格律在詩詞發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總結了上千年經驗才制定的,它使得詩詞不但歌唱時優美動聽,還使得詩詞在朗讀時一樣擁有抑揚頓挫的音韻美,所以,即使樂譜失傳,歌詞仍然可以流傳至今。現代的歌曲,雖然歌唱時很動聽,但是一旦用來朗讀,頓時覺得拗口——正是因為沒有了格律的緣故。

如果沒有了曲譜,幾百年後誰還會記得現在的這些歌詞?

二、格律極端化

與第一種誤區相反,有的創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極端。

格律雖然嚴格,卻仍然有許多可以變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發揮。無論律詩、絕句、詞、曲都有許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數(實際上也不少)為了追求絕對的完美,填詞時竟然要求一個字的平仄都不許變通,甚至連四聲都要限制。

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彥的一百多首詞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韻腳,連每個字的四聲都一樣。還有許多人制作的詞譜(作者自詡是格律專家,還有許多人對這樣的詞譜奉若神明),沒有用多首作品校驗,僅把例作的平仄、韻腳、句讀標註了一遍,要求大家一個字平仄都不能錯地照填(龍榆生《唐宋詞格律》最甚),也屬於這種情況。

這種做法嚴重束縛了作者的手腳,使得詩詞創作完全失去了意義,成了文字遊戲。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詞牌(尤其是中長調)的幾首作品,有沒有平仄完全一樣的?答案肯定是「沒有」!

三、多填詞牌

據《欽定詞譜》,詞牌有800多個,加變體共2000多個體。但是常見的僅100個左右。有的作者,為了炫耀自己學識淵博,誓將全部詞牌都填一遍。

今天填一個,明天填一個,後天再填一個,到頭來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最後一個詞牌也沒有熟練掌握!這也是一大誤區!古代名家詞人,作品雖多,詞牌並非很多,除了少數幾個創調大戶(柳永、周邦彥等),所用詞牌很少能超過100個,有誰能把詞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見詞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詞譜難找,還有的格律根本就沒有定型,變體很多),使得許多對格律瞭解不深的人無法看出他有沒有出律,因此反對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歡填少見詞牌。於是,填少見詞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絕好辦法!(不過,想逃過我的眼睛是很難的!

)因此我建議:禁止使用少見詞牌!尤其是罕見詞牌!非要使用,必須附帶古人例作和詞譜!

四、和韻、迴文等文字遊戲

和韻,又叫「步韻」,就是寫詩詞時所用的韻腳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樣。在韻腳全部被限定的情況下,作者組織詞彙將受到比格律嚴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來,幾乎沒有絕世名篇出現!眾多名家的傳世名篇,全是靠自由發揮創作的,即使是蘇軾、秦觀等步韻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創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韻作品聞名於世。

宋朝的方千里可謂步韻專家,可是作品多數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對步韻多數持否定態度。但是此風越演越烈,竟把文字遊戲當作衡量詩詞水平的標準。

現代的詩詞作者,為炫耀自己的學識,追求步韻者極多。自由創作尚沒有佳作,況步韻乎?無異於捨本逐末!

至於不懂格律的人寫步韻詩詞,更是東施效顰了!

此外,迴文、鶴頂、轆轤體等情況都屬於文字遊戲,但是總有許多人藉以炫耀自己的「才華」。

「近體詩只用平聲韻,五七絕句間有押仄韻者。」「押仄韻的五七絕,作者甚少,非絕句正格,不備格。」(丘瓊蓀《詩賦詞曲概論·第三章 詩的聲律》)

怎樣寫七言律詩

2樓:

寫作要求: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其格律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

一、二句稱為「首聯」,

三、四句稱為「頷聯」,

五、六句稱為「頸聯」,

七、八句稱為「尾聯」。

二、押韻嚴格。全篇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第

二、四、

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

還要求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鬆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叫作「借韻」。七言律詩根據首句是否押韻,可分為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格式,其中首句入韻為正格,與五言律詩不同。

三、講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互動安排。根據首句頭兩字的平仄,七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

根據平仄律,七言律詩有四個標準句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4、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這四種句型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四、要求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七言律詩以首聯、尾聯都不對仗為常格。

擴充套件資料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

七言律詩的興起,晚於五言律詩。它起源於南北朝,萌芽於齊樑新體詩,定型於初盛唐之間。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李嶠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維、李頎、岑參、賈至諸人刻意錘鍊,方使它在體制上達到純熟,而崔顥、李白仍有駢散交雜、半古半律之作。

這一時期的七言律詩雖亦有高華秀朗的名篇,但內容上絕大多數屬於奉和應制、酬贈,比之五言律詩更見狹窄。同時,盛唐時期李白、王維、高適等詩人的七律,多有失對、失粘、重字之誤。到了杜甫,七言律詩才展示其詩體潛力而開啟藝術天地。

杜甫全面開闢了律詩的境界,時事政論、身世懷抱、風土人情、文物古蹟,一概熔鑄於精嚴的格律之中,把這一詩體的價值提到了足與古詩、絕句並立相峙的高度。

杜甫以下至中唐時期,七言律體未能推陳出新。晚唐時期,七言律詩則開啟了新局面。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這幾位七律聖手不僅修整了律詩的形體,而且改造了律詩的氣質,把律詩藝術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明人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五中總結了唐代七言律詩的發展歷程:「唐七言律自杜審言、沈佺期首創工密。至崔顥、李白時出古,一變也。

高、岑、王、李,風格大備,又一變也。杜陵雄深浩蕩,超忽縱橫,又一變也。」

五代時期七言律詩乏善可陳。宋代七律創作延續了杜甫和中晚唐詩人的創新努力並在「江西詩派」手中逐漸定型,走出了一條以理趣見長、以議論為詩的新路子,佳作不少。元明清以下,七言律詩逐漸衰落。

參考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七律詩是所有古典詩詞裡最獨特,最完美的一種體裁.其特點是: 結構嚴謹, 壓韻對仗有序;格律嚴格, 字數適中,表達內容完整; 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以美的享受.

但是七律寫起來較難. 難就難在它既要每個字都有格律的限制, 又有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第一句可壓韻可不壓韻)壓韻的要求, 還要求頜聯和頸聯每個字都對仗. 看起來比較難寫, 但寫作七律也不是沒有技巧.

筆者通過學習寫作七律掌握了些許方法: 1 .首先要構思好寫什麼內容,這和寫別的文章沒什麼區別.

2. 先構思好兩個對仗聯(頜聯,頸聯),使用什麼樣詞句,用什麼壓韻.這點很重要,一首七律能不能寫好, 某種意義上講全在這兩個對仗聯上, 一定要嚴格把握這一環節, 絕不能遷就, 每個字都要細心斟酌.

這兩個聯的內容為一首詩靈魂部分,要描寫細緻,敘述明瞭,論述充分.說明透徹. 3.

根據內容再來寫首聯就比較容易了, 因為首聯不要求對仗,但 它是文章的開頭部分,是為內容承接服務的,還是容易把握的.4. 尾聯和首聯差不多,不需要對仗, 較容易寫.

但要比首聯更有難度, 它是整個文章的總結部分,要有氣勢. 它的內容一般為作者抒發情懷部分, 更要精煉些. 5.

要注意容易犯的錯誤: 沒有構思好就動筆寫,天南海北湊詞措句,結果是句子偏離了中心思想; 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對仗不嚴格,貌似對仗,實際並沒有真正的對仗等等; 還有好多喜歡寫委婉的哀愁,怨恨等詩, 但此類風格容易犯無病呻吟的錯誤, 比如, 寫盡了愁呀,怨呀,但致命的是沒有寫原因. 造成了無病呻吟.

給讀者的感覺的是做作.

當然詩作是多方面的詩人愛好,才寫出了豐富多彩的詩來, 愛好不同,只要寫出好的七律來......

七言律詩如何作?

4樓:牙牙的弟弟

作法如下:

一、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

一、二句稱為「首聯」,

三、四句稱為「頷聯」,

五、六句稱為「頸聯」,

七、八句稱為「尾聯」。

二、押韻嚴格

全篇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第

二、四、

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還要求按韻書中的字押韻。

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鬆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叫作「借韻」。

七言律詩根據首句是否押韻,可分為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格式,其中首句入韻為正格,與五言律詩不同。

三、講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互動安排。根據首句頭兩字的平仄,七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

根據平仄律,七言律詩有四個標準句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4、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這四種句型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四、要求對仗

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七言律詩以首聯、尾聯都不對仗為常格。

擴充套件資料:

七言律詩典範詩作:

一、《黃鶴樓》

1、全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二、《登高》

1、全詩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2、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悽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如何區分,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有什麼區別

律詩每首有四聯 即八句 每句五個字的是五言律詩,簡稱 五律 每句七個字的是七言律詩,簡稱 七律 律詩的第 一 二句稱為 首聯 三 四句稱為 頷聯 五 六句為 頸聯 七 八句為 尾聯 頷聯 和 頸聯 必須對偶 第 二 四 六 八句最後的一個字必須同韻。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為唐代新興的詩體,因與古體有別而...

風景的七言律詩,描寫鄉村美景七言律詩

白居易描寫風景的七言詩如下 晚秋夜 唐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裡愁人吊孤影。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門前一作 前門 庾樓曉望 唐 白居易 獨憑...

幫忙寫一首七言律詩,求七言律詩一首

詠懷 在新廠喬遷之際謹題詩以賀 恭請嘉賓會一堂,賀慶百年業興旺。喬居新址德澤承,遷襲祖德龍翱翔。大展鵬程 恭賀新廠喬遷 盛世良機化順風 辛勤創業鑄輝弘 鵬程錦繡家族旺 金谷吉祥萬事興 求七言律詩一首 陸游 遊山西村 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