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古氣候演化與成礦背景

2021-03-03 23:24:34 字數 898 閱讀 7174

1樓:中地數媒

二連盆地的氣候演化呈現明顯的規律性,早-中侏羅世時期,盆地開始第一次伸展,氣候溫暖潮溼,形成一套灰色的含煤粗碎屑岩建造,主要分佈在賽漢塔拉凹陷和吉爾嘎朗圖凹陷中。晚侏羅世,盆地的第一次伸展達到高峰,形成大量的火山岩,盆地的氣候變得炎熱、乾旱,沉積了一套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夾河流相的火山-沉積建造,分佈在盆地東緣的興安嶺一帶。

二連盆地在早白堊世時期,主要為溫暖潮溼氣候,騰格爾時期形成巨厚的灰色含油細碎屑岩,為盆地中主要的烴源岩層。賽漢時期,形成較厚的含煤中-粗至中-細碎屑岩建造。根據我們及前人的資料,2081地區的孢粉研究結果表明:

裸子植物的杉科花粉大量出現(主要是杉粉和無口器粉),反映了沉積時期該區多為沼澤、潮溼的低窪環境,地形較平坦低窪;較多的海金沙科孢子的出現指示了溼熱的氣候環境,廣泛生長著以杉科為主的針葉林植被,林下蕨類植物繁盛。2082地區孢粉組合中蕨類孢子佔優勢,其中海金沙科、桫欏科孢子含量最突出,出現大量杉科花粉,反映了沉積時的氣候特徵以溫暖、潮溼的**帶氣候為主,但乾旱分子(克拉梭粉classopollis)有一定含量,顯露出氣候在晚期向乾溼方向轉化的趨勢。以針葉植物為代表的祼子植物只少量出現,表明沉積時期該區以低窪、沼澤、丘陵地形為主。

趙錫文(1988)在研究我國白堊紀古氣候時,將berriasian-barremian期的古氣候劃分為6個大區,將包括二連盆地在內的古陰山、古燕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劃歸溫暖帶潮溼區,二連盆地barremian的孢粉組合松科、羅漢松科的兩氣囊花粉佔優勢,其他如南美杉科花粉以及海金沙科和桫欏科孢子,都是溫暖溼潤氣候條件下的產物。趙錫文認為,從aptian期開始,二連盆地所在的氣候區已從典型的溫暖潮溼氣候向半潮溼的**帶氣候轉化。在二連盆地aptian期的孢粉組合中,克拉梭粉屬花粉的含量明顯增加,一般在10%~30%之間,最高可達40%以上,同時,蕨類中的海金沙科孢子的含量也明顯上升,反映了古氣候的明顯轉變。

河南世紀考古發現與古氣候環境

1 大約距今4200年前,即公元前2200年,發生了一次全新世氣候變冷事件,古氣候學稱之為 4.2千年事件 此次變冷事件是全球性的,持續了整個公元前22世紀,導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埃及 古王國時期 的終結,陷入百餘年的動盪和飢餓。在中國導致山東地區龍山文化南移,龍山文化原地被較為粗糙的嶽石文化取代。4...

植物活化石對研究動植物的進化,古地理,古氣候有什麼科學價值

植物活化石對研究bai動植物的進化,古地du理,古氣候zhi的科學價值 主要通dao過植物年輪的變化 版來權研究古氣候的變化。實際上,決定植物生存最重要的是土壤 溫度 溼度和環境保護,九江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之所以能成為眾多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樂園,便是由其獨特的環境決定的。公開資訊顯示,該植物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