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馬大教堂建築有哪些風格,教堂的建築風格有哪些

2021-03-03 23:05:13 字數 5088 閱讀 9986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利馬大教堂建於2023年,充滿典型的西班牙巴洛克建築

藝術風格,設計者是西班牙藝術復興時期建築學家弗朗西斯科貝塞拉。現存建築是2023年大**後的建築,是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的混和體,引起頗大爭議。據說,皮薩羅的遺體2023年遷移到大教堂,是真是假,眾說紛紜。

利馬最有魅力的幾個景點,建築雄偉值得一去

2樓:田雨地暖

1.託雷塔格萊宮:建於2023年,是儲存最好的殖民時期建築,室內儲存著利馬總督的馬車、當年珍貴的油畫和雕刻等。

2.錢昌古蹟:錢昌位於祕魯西北部拉利伯塔德省。

錢昌在奇穆語中是「太陽、太陽」的意思。這裡是古代美洲奇穆文化中心。1200~2023年,這裡是印第安人奇穆王國的都城,後被印加帝國吞併。

西班牙殖民者到來後,在距錢昌50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特魯希略」,錢昌逐漸被廢棄。錢昌古城,地處海濱沙漠地帶,面積約20平方千米,全盛時期人口有10萬,是世界上至今保留下來的一座最大的土城遺址。城中已發現10個方形院落,每個院落都有一堵圍牆與鄰院隔開。

各院都建有金字塔形神廟、墓地、庭園、蓄水池等。城中的所有建築都用由黏土、沙礫和貝殼製成的大塊土坯砌成,土坯都砌成「品」字形,以增加建築物的牢固性。建築物的牆面塗泥,用圖案豐富、複雜的浮雕裝飾。

3.拉斯萊延達斯公園即利馬動物園:以雲集許多珍貴動物而聞名於世。位於祕魯首都利馬城和卡亞俄港之間。

4.利馬**博物館:祕魯**製品和世界兵器博物館,簡稱**博物館,位於利馬市蒙特利科區,是一傢俬人收藏博物館,建立於2023年。

該館展品以農藝學家、金融家、外交家米格爾·穆希卡·加略家族收集的文物為主。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是十六世紀以來的世界各國兵器,其中包括拉美獨立戰爭英雄使用過的佩刀,拿破崙用過的兵器,中國古代刀劍,以及各**服、鎧甲、馬具等,做工精良,造型優美;第二部分收藏的是從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五世紀期間祕魯出土的各種金、銀製品、木乃伊、服飾、雕刻、陶製品,對了解祕魯歷史上著名的莫奇卡、奇穆和納斯卡文化以及祕魯古代土著居民的習俗、生活頗有幫助,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該博物館已被祕魯**列為國家文物單位,部分陳列品曾在北美、歐洲、日本及南美一些國家展出。該館收藏有***贈送的手杖式佩劍。2023年10月,李鵬總理參觀該館,題詞「燦爛的文化遺產,收藏家的勞動結晶」,並贈送「馬踏飛燕」文物複製品一件。

2023年5月,全國政協主席***參觀該館,題詞「祕魯文化的瑰寶,印加文明的驕傲」,並贈送古錢幣一套。

5.國家博物館:位於利馬市聖博爾哈區,建成於2023年,大樓共九層,是一座造型和內結構頗具特色的建築物。

2023年3月14日,根據祕魯共和國關於建國家博物館的最高法令,將此樓作為國家博物館館址。2023年2月19日開館,同年3月1日向公眾開放。

大樓共九層,地下室至四層為常設或臨時展覽場所。五至九層為辦公室、圖書館、儲藏室、安全系統等。常設展覽部分主要通過模型、地圖、**、**,出土實物,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向觀眾展示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即前印加時代和印加時代的祕魯文明史,包括人文、農業和其他方面經濟發展情況。

博物館還舉辦過國內外各種繪畫作品、教育、文化等題材的展覽,其中包括「中國五千年文明」展。 [2]

6.利馬大廣場:廣場**的銅噴泉建於2023年。

廣場四周有**府、利馬市政大廈、大教堂等。利馬老城的建築 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築藝術風格特色。它是祕魯政治生活歷程中許多重要事件的見證物。

其中,2023年利馬市建立人皮薩羅在其新卡斯蒂利亞總督官邸內被暗殺。 十

六、十七世紀,廣場周圍有許多小商店,各種商販雲集。廣場也曾被當作鬥牛場和宗教裁判所執行死刑的地方。廣場**設一個焚屍爐,焚燒被判了死刑的人。

後被廢除,在原地建了一個青銅水池,儲存至今。 中心廣場是慶祝重要節日的活動場所。2023年,聖馬丁將軍在這裡宣佈祕魯獨立。

7.查文考古遺址:位於祕魯西部的安卡什省。

查文考古遺址在西安第斯山脈布蘭卡山東波,該峽谷很窄,一般寬度不超過5公里。該遺址的海拔大約3200米,並且此處的高大山脈直升至遺址上大約4400米。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查文考古遺址是**於公元前2023年到公元前300年,是祕魯安第斯山的高山峽谷中發展的一種文化。查文城內有縱橫交錯的長廊,高大的蘭宋廟和泰優金字塔,以及眾多的石碑雕刻。這裡的斜坡和廣場周圍都是石頭建築,伴有大量獸形裝飾物,景物別緻多姿。

該遺蹟是古代進行禮拜的場所,也是哥倫比亞以前出現的久副盛名之地。

在查文考古遺址中,老廟宇建築是一個附加建築和改建後建築的綜合體。原始建築的建立時間大約是公元前900年。這個建築被稱為老廟宇,它包括三個相互連結的土墩,形成 "u"字形結構,這個"u"字形結構正好圍繞著一塊凹陷的圓形廣場。

北部的土墩橫截面為45×75米,高14米;中部的土墩橫截面為29×44米,高11米;南部的土墩橫截面為35×71米,高16米。每一個土墩內都建有畫廊。而在中部土墩的中心處,也建有一個畫廊,放置著查文考古遺址中主要的宗教人物。

該畫廊高4.5米,雕刻著花崗岩神人同形同性論的人物,這些人物明顯地帶有貓的特徵,例如,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此物體的尖狀底座位於畫廊的地板,頂端正好嵌入天花板上。

此畫廊的上面原本也是一個畫廊。後來,上部畫廊地板上被移去一塊石頭,可能已經預設將這個畫廊當作神喻之地了。在2023年的山崩中,上層的畫廊被毀壞了。

公元前的第一個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南部的土墩遺址得到擴建。後來,經過進一步擴建,創造出廣為人知的卡斯蒂約建築結構。正是這種結構形成了新"u"字形的平臺和遺蹟,它們聚集於正方形的廣場上,形成了新廟宇。

教堂的建築風格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1、古希臘建築(公元前8~前1世紀)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古希臘建築是歐洲建築的先河。古希臘的發展時期大致為公元前8~前1世紀,即到希臘被羅馬兼併為止。古希臘建築的結構屬樑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築都用石料。

雖然古希臘建築形式變化較少,內部空間封閉簡單,但後世許多流派的建築師,都從古希臘建築中得到借鑑。

2、古羅馬建築(公元1~3世紀為極盛時期)

古代羅馬建築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

羅馬建築與其雕塑藝術大相徑庭,以建築的對稱、巨集偉而聞名世界。

3、巴西利卡(公元前185年)

巴西利卡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形,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

4、拜占庭式(公元395年)

拜占庭式建築是一種建築的藝術形式,以**教為背景。該建築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點是屋頂的圓形。「拜占庭」原是古希臘的一個殖民地,公元395年,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為東西兩個國家,就是誕生於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的一種建築文化。

5、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從歷史角度上看,他是建立在古羅馬建築風格文化的基礎上。(繼承羅馬風格)其中蘊含著東方阿拉伯,波斯文化色彩。

拜占庭代表作:索菲亞大教堂,希臘十字教堂。拜占庭帝國(395年-2023年)因此建築風格也停止了快速發展的步伐。

6、羅曼式(10-12世紀)

羅曼式又稱羅馬式,繼承了巴西利卡的形制。巴西利卡的結構適合天主教的儀式需要,隨著信徒的增多,為了增加空間,雙臂得到發展,橫豎兩臂形成了教堂的焦點,突出聖壇的位置。再加上長長的大廳,又主次分明,更適合於宗教儀式。

後面便演變成中世紀教堂的平面形制——拉丁十字平面。

7、拉丁十字

因採用古羅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對後來的哥特式建築影響很大。

羅曼式教堂的施工質量不如古羅馬時期,為了使建築壽命更長,牆體一般都很厚重,窗戶被擠壓得很小。加之十字拱作為最主要的承重結構,會產生很大的側推力。所以中庭兩邊的扶壁需要建得很高來抵抗側推力,也導致了無法開很大的窗戶,內部採光不足。

8、哥特式建築(2023年產生於法國,發展期間12-16世紀)

哥特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

4樓:辦公天花專家

宗教是歐洲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佈城鄉各地,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歷史久遠。到歐洲,到德國,教堂是必須參觀的,也是值得參觀的。

科隆大教堂和柏林大教堂是德國最著名的教堂。這些教堂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歐洲政教合一的年代,教會有著至高的權利。

不僅有權,而且有錢。從這些教堂的規模和豪華程度可以看出所需的金錢之巨大。豪華的教堂實際上也是權貴們展示財富的一個方式。

去除政治的因素,教堂所展示的建築技術實在令人驚歎。不少這樣大型的教堂始建於11到14世紀。這時的歐洲人就能建造上百米高的建築,並且使用至今仍舊輝煌不減。

歐洲的教堂大致分為三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和巴洛克風格。

1世紀前後建造的教堂受義大利影響,幾乎全為羅馬風格(romanik)。其特徵為圓形拱頂,從教堂的門或者窗戶可以大致區別出來。圓形的拱頂表現了當時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宇宙是圓形的。

哥特風格(gotik)最初出現在法國。12世紀後逐漸流傳於歐洲並風靡一時。其特徵為瘦高型,外表有許多像竹筍一樣瘦長型的裝飾物,象徵著擺脫了束縛,奔向天國。

拱頂也隨之有了橄欖型的小尖。隨著玻璃的應用,窗戶被裝飾得色彩斑斕。往往一個窗戶就畫了一個聖經故事。

17、18世紀後的教堂多為巴洛克(barock)風格的建築。其特點是不注重外表,但內部華麗,有的用了大理石磚和大理石柱,配有彩畫和雕塑。室內一改老式教堂的黑暗、凝重和神祕,採用淺色塗料,加上彩色裝飾,讓人感到輕鬆,似有一種清香味。

世界最大的聖彼德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連門口的廣場可容納6萬人同時作彌撒.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的。

教堂最早是建於西元324年,原始的構想只是一座小會堂,建於聖彼德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紀時開始改建,其中歷經不少位頂尖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參予修改,終於在2023年完成了現在的 模樣。聖彼德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築聖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參觀這座教堂的幾個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佔地廣闊,進入之後會不知從何看起。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人傑作,始建於2023年,一直到1880建成,過七個世紀,它先後的建築者們都吸收同樣的信仰而且絕對忠誠原定計劃。除了它自身特有的價值和其包含的藝術價值外,它還表現了歐洲**教的力量和耐力。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然後在以後的幾年內被完好的修復

比薩大教堂的建築特色,比薩大教堂,巴黎聖母院,聖彼得大堡,巴黎萬神廟哪個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

比薩大教堂的建築樣式,並不是純粹的巴西里卡式,而是摻有羅馬式風格的一種建築樣式。它產生於公元9世紀查理大帝 即查理曼 時期。自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的政局一直是動盪不定的,查理曼皇帝想尋求疆域統一,但帝國缺乏這種統一的經濟基礎。為了防禦外敵,當時的宮殿或教會建築,都築成城堡樣式,在封建割據的年代裡,差...

請問,梵蒂岡大教堂建築是什麼風格?有多大

你指的應該是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吧。它的建築風格是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 它建造時間為1506 1626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 它裡面約有450尊雕像,500根立柱,50座祭臺,可容納6萬人 糞地缸 上面當然是廁所風格 我說的是假冒的教...

聖保羅大教堂建築結構和風格是怎樣的呢

聖保羅大教堂 st.pauicathedral 位於泰晤士河北岸紐蓋特街與紐錢吉街交角處。公元604年,東撒克遜王在倫敦的盧德門山頂上建造了聖保羅教堂。後幾經重建。克里斯托弗 雷恩設計的新聖保羅大教堂,1675年動工,1710年建成。教堂平面為拉丁十字形,縱軸156.9米,橫軸69.3米。十字交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