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2021-03-03 22:45:56 字數 1568 閱讀 1940

1樓:q是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

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

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 ??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 ??

主旨在心 ??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

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阿彌陀佛

請問有誰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請問有誰知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謝謝

出自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 知 心悅君兮君不知。譯文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駕著小舟在長江上漂。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竟然能與你在同一艘船 承蒙你看的起啊!不因為我是泛舟的身份而嫌棄我,甚至責罵我。我...

誰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個女生對某人有意,但是那個人卻沒有明顯表現出來對她有意。於是,這個女生有點淡淡的憂傷。寫下了這樣蛋蛋憂桑的句子。具體的場景可能是 那個人和其他女生玩的很高興,偶而才來和她玩。當然是寫感情。她的意思是,她喜歡的那個人或許曾經給她快樂,但是那種快樂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在她自己看來是他對她的溫柔,而...

誰知道這古語是什麼意思,誰知道這句話意思是古語裡那句話

說項羽有志氣 失敗之後寧可自殺也不不肯灰溜溜的回老家 批評某些人沒骨氣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項羽 公元前232 前202 秦末下相 今江蘇宿遷 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 在今安徽和縣 自刎而死。意思很明顯的,嗯,涉及一典故,當初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