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土壤的形狀和成因,黃土高原土壤的性狀和成因

2021-03-03 22:19:15 字數 5063 閱讀 3304

1樓:

分割槽根據地貌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①隴中高原。

一稱隴西高原。位於六盤山以西,是一個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屬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墚、峁、溝谷、壟板地形。

②隴東、陝北高原。

包括六盤山以東,呂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也是一個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經強烈侵蝕,除少數殘留的黃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區已成為破碎的墚峁丘陵。

其間只有少數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狀似孤島。    黃土高原

③山西高原。

包括五臺山、恆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呂梁山以東的地區。它由一系列褶皺斷塊山與陷落盆地組成。山地有呂梁、恆山、五臺、中條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縣、太原、臨汾、運城等。

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區海拔在1000~1500米,石質山地構成高原的主體,黃土堆積僅限於盆地及山間谷地,分佈範圍約佔全區面積的40%。

④渭河平原,一稱關中平原。

位於渭河北山與秦嶺之間,西起寶雞。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黃土高原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季受極地幹冷氣團影響,寒冷乾燥多風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影響,炎熱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66mm,總的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東南部600~700 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線為界,西北部為乾旱區,中部為半乾旱區,東南部為半溼潤區。

1東南部半溼潤區

主要位於河南西部、陝西關中、山西南部,年均氣溫8~14°c,年降雨量600~800mm,乾燥指數1.0~1.5,夏季溫暖,盛行東南風,雨熱同季。

該區的範圍與落葉闊葉林帶大體一致。

2 中部半乾旱區

包括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主要位於晉中、陝北、隴東和隴西南部等地區,年均溫4°c~12°c,年降雨量4 黃土高原

00~600mm,乾燥指數1.5~2.0,夏季風漸弱,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該區的範圍與草原帶大體一致。

3 西北部乾旱區

主要位於長城沿線以北,陝西定邊——寧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溫2°c~8°c,年降雨量100~300mm,乾燥指數2.0~6.

0。氣溫年較差、月較差、日較差均增大,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風沙活動頻繁,風蝕沙化作用劇烈。

該區的範圍與荒漠草原帶大體一致。   黃土高原地區降雨年際變化大,豐水年的降水量為枯水年的3~4倍;年內分佈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為主。   每年夏秋季節易發生大面積暴雨,24小時暴雨籠罩面積可達5~7萬平方千米;。

河口鎮至龍門、涇洛渭汾河、伊洛沁河為三大暴雨中心。形成的暴雨有兩大類,一類是在西風帶內,受區域性地形條件影響,形成強對流而導致的暴雨,範圍小、歷時短、強度大,如2023年6月20日陝西省渭南地區的暴雨強度達267mm/60min。另一類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壓的擾動而形成的暴雨,面積大、歷時較長、強度更大,如2023年7、8月,在晉陝蒙接壤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暴雨,籠罩面積達2.

5萬平方千米;,安塞(7月5日,225mm)、子洲(7月27日,210mm)、平遙(8月5日,365mm),暴雨中心內蒙古烏審旗的木多才當(8月1日)10小時雨量高達1400mm。

黃土高原土壤的性狀和成因

2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中部s1古土壤次生碳酸鹽穩定同位素組成與成因初探 黃土高原中部s1古土壤次生碳酸鹽穩定同位素組成與成因初探 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古土壤序列是乾旱-半乾旱氣候條件下的產物,富含碳酸鹽物質[1].這些碳酸鹽礦物一部分是由風力從源區帶來的(原生碳酸鹽),另一部分則是在風化成壤階段形成的(次生碳酸鹽)[2].近年來利用黃土-古土壤中碳酸鹽同位素組成追索我國黃土高原末次間冰期以來的古氣候變遷,已經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3,4].

然而,由於已有的研究採用全巖樣品,所得的分析結果可能包含了不同比例的原生碳酸鹽的混合,使分析結果的解釋複雜化.因此很需要對較純的次生碳酸鹽同位素組成作細緻分析以求更加可信的資料

黃土高原土壤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黃土高原跟人類活動沒啥關係

黃土高原的塵土**是西部沙漠地區

盛行的西風從沙漠吹出來的細小塵土

在太行山前落下逐漸沉積起來的

跟人類活動八杆子打不著

不管有沒有人類 它依然會是一片黃土高原

因為首先 西部有沙漠

再往上找原因 就去找喜馬拉雅山吧

再找的話 就是印度洋板塊的不斷北進了

4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黃土高原是什麼土壤?

5樓:月似當時

黃土高原是土質鬆散,垂直節理髮育,乾燥時堅如岩石的土壤。

從黃土高原發展歷史分析,黃土的物質**及搬運外營力,在早、中更新世與晚更新世晚期以後有較大差異.目前源區所在地,也就是黃土發育最完整的地區,早、中更新世時是一個盆地,盆地中的物質**主要來於周圍山地的風化殼。

而根據早、中更新世黃土層底部常常是粉砂層或混雜帶(紅、黃相混的亞粘土),黃土本身較為緻密,其內部有微層理、粘土團塊等結構特徵,因而確定搬運外力主要是水。

至於晚更新世晚期,黃土撅區已由盆地被抬高為塬,並考慮到處於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發育完善,故此時黃土物質**主要是北部沙漠區,搬運營力主要是風。這一點從馬蘭黃土的疏鬆結構、成分單一等特徵上可以得到證實。

擴充套件資料

黃土高原地理位置處在沿海向內陸,平原向高原過渡地帶,自南而北兼跨暖溫帶、中溫帶兩個熱量帶,自東向西橫貫半溼潤、半乾旱兩個乾溼區。高原東部、南部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區,中部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西部和北部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黃土高原的氣候既受經、緯度的影響,又受地形的制約,具有典型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

黃土高原區域年平均溫度為3.6~14.3℃,具有冬季嚴寒、夏季暖熱的特點,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且東部和西部的溫度變化較大。大部分地區溫度條件能滿足農作物兩年三熟的需要。

黃土高原東西之間的降水有較大差異,由於位於中緯度地帶的東部季風區,又屬高空盛行西風帶的南部。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極地大陸氣團南下,造成黃土高原冬季寒冷乾燥,降水稀少的氣候。春季由於冬季風衰退,而較弱的太平洋暖溼氣流還難以影響該地區造成大氣和土壤乾旱明顯,春旱現象嚴重。

夏季黃土高原近地面處於大陸熱低壓槽的前部,而高空則在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和控制之下,盛行太平洋熱帶海洋氣團溼度較大,經冷空氣的激發作用形成大面積降水,成為黃土高原降水的主要**。

秋季暖溼的海洋氣團南退,冷空氣進入黃土高原,但因南退的暖溼海洋氣團受秦嶺的阻擋,而變性大陸性氣團侵入很快,形成較多的鋒面降水。

6樓:重慶自然風

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等黃土高原上,土壤侵蝕較輕,地形較平坦的黃土源區。暖溫帶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與黑鈣土地區差不多,但由於氣溫較高,相對溼度較小。

由黃土母質形成。植被與慄鈣土地區相似。絕大部分都已被開墾為農田。

腐殖質的積累和有機質合量不高,腐殖質層的顏色上下差別比較大,上半段為黃棕灰色,下半段為灰帶褐色,好像黑壚土是被理在下邊的古土壤。

黃土高原的土質

7樓:我的夾心

節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沒有明顯位移的斷裂,也是地殼上部岩石中發育最廣的一種構造。

黃土高原土質鬆散,垂直節理髮育,乾燥時堅如岩石,遇水則容易溶解。

黃土質地疏鬆,富含氮磷鉀等養分,自然肥力高,適於耕作,我國黃河中游地區所孕育的古代文明,大概就得益於此,因為它為當時生產力落後的社會提供了理想的基本生產資料。黃土的又一個特點是垂直節理髮達,直立性很強,這又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鑿窯洞而居的便利條件。不過,黃土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對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蝕,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壞和大面積土地被開墾,土壤侵蝕現象就會迅速漫延發展,使原來平坦而連片的土地變成為一個個孤立的源、垛、59地形,出現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面。

黃土高原為什麼土壤貧瘠 5

8樓:榴花之水

黃土高原地區大部分為黃土覆蓋,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集中、覆蓋厚度最大的區域。該地區黃土平均厚度50~100m,洛川塬超過150m,董志塬最大厚度超過250m。黃土高原地區的黃土主要為風成黃土,粉粒佔黃土總重量的50%,結構疏鬆、富含碳酸鹽、孔隙度大、透水性強、遇水易崩解、抗衝抗蝕性弱。

黃土高原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即處於從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從沿海向內陸過渡、從溼潤向乾旱過渡、從森林向草原過渡、從農業向牧業過渡的地區,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交錯,自然環境條件不夠穩定,表現為地址**災害、水旱災害和氣象災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蝕等自然災害比較頻繁和嚴重。而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如濫墾、濫牧、過樵、過牧,都會引起自燃環境的強烈反應,使得自然災害發生地頻度增大。

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活動的加劇,環境漸漸惡化,如植被減少,氣候變幹,土壤遭到侵蝕。然而,要把環境恢復到原來狀態,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很難做到。

9樓:燭影無聲

1 黃土本身土體的性質鬆軟易蝕,肥力不很高;

2 地面沒有林草,植被覆蓋率低,製造有機物少;

3 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對當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態環境、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都造成極大的危害;

4 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諸如:毀林毀草,陡坡開荒,草原上過度放牧,開礦、修路等生產建設破壞地表植被後不及時恢復,隨意傾倒廢土棄石等,破壞土壤。

黃土高原土壤問題?

10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質地疏鬆,易遭受侵蝕。含有碳酸鈣,乾燥時堅如岩石,遇水則容易溶解、崩塌。

黃土顆粒細小,具垂直節理,直立性很強,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鑿窯洞而居的便利條件。

黃土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對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蝕,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壞和大面積土地被開墾,土壤侵蝕現象就會迅速漫延發展,使原來平坦而連片的土地變成為一個個孤立的塬、樑、峁地形,出現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面。

11樓:匿名使用者

水衝擊土壤的時候是水平運動,黃土土質疏鬆,很容易被沖走

但是黃土的組成顆粒非常細小,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結構非常緊密,所以直立性強,也就是豎直方向的受力能力強,挖窯洞也是不會踏的,窯洞就是充分利用了黃土的直立性

直立性強不代表土質不疏鬆

黃土高原的民居,黃土高原的民居特點

民居形式以窯洞為主,因為此種房屋結構具有 冬暖夏涼 的特點,且窯洞多依地形而建,具有很強的集聚性,充分適應了黃土高原的地形特徵和性質,即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窯洞建築具有堅固耐用 節省資金 冬暖夏涼 擋風隔音 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0c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0c左右,中午晚上休息...

形容黃土高原的成語,描寫黃土高原的語句

狂風驟起 飛沙走石,塵土蔽日,溝壑縱橫,塵土瀰漫飛沙走石 f i sh z u sh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出 處 史記 項羽本紀 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 折木髮屋 揚沙石 窈冥冥晝晦。三國 宋均 春秋緯 風從箕星 揚砂走石。晉 幹寶 搜神記 王言此樹神何須損我百姓...

黃土高原右邊是什麼平原,黃土高原周邊的地形區分別是什麼高原,平原,山脈

華北平原 它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 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 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盛山東盛河南盛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盛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 淮河 海河 灤河沖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