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聰明人為什麼會辦傻事

2021-03-03 21:54:23 字數 5706 閱讀 8198

1樓:惜君者

第一個是懶。大部分人都是「思維上的懶惰者」,對於複雜的事情,不可能僅僅靠直覺去判斷,這樣判斷的結果一定是錯誤的離題萬里,都需要嚴格的推理,對情景的深刻,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斷校正。

但大部分不願意這樣幹,太費勁了!

這類問題如果嚴格分析和推理,是有可能做對的。但由於偷懶,就會幹成傻事。

第二個是知識儲備的不足。

有一個類比軟體的概念叫「mindware」,被翻譯成「心件」,指人們在解決問題時適合該問題情景、中已經積累的策略、規則、程式、模型、知識點等內容。如果這一塊欠缺,即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問題一定無法正確解決。

聰明人為什麼做傻事?????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聰明人往往自信很高,所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不會很認真,導致在人們眼裡成為傻事

3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聰明人做的事不一定是最聰明的做法

4樓:匿名使用者

聰明是相對的,真正聰明的人要做傻事了那還能叫聰明嗎。你應該換種說法:「聰明人為什麼做錯事?」這樣問才對。因為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聰明人只是相

對於一些人較為聰明而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況且聰明反被聰明誤,很多所謂的聰明人也會有欠缺考慮的時候,也會有失算的時候,而且有些事情,尤其是感情的事兒,不是聰明人就不會犯傻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6樓:匿名使用者

聰明人也是人,是人都會做傻事

7樓:龍婷封印

因為信仰。所以會讓你奮不顧身,無所畏懼。

再聰明的人為什麼也會做傻事?

8樓:易書科技

在一個黑暗的二月的早晨,一個叫肯·巴塔菲德的小夥子拖著疲備的腳步走在第二大街上,他意志消沉,神情絕望。

他剮在店裡吃了吐司加咖啡的簡單早餐,現在口袋只剩下七張髒兮兮的一元鈔票。他昨天晚上是在流浪漢的收容所裡度過的。

可是有一件事情幫助了他,那是他在經濟狀況還好的時候買的一套相當不錯的西裝,使用他看起來還很整潔。

他墮落得非常快。父親留給了他約4萬美元的遺產,他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樣的鉅款。開始是去豪華俱樂部,最後是到小酒館,直至把錢花光。

「我完全絕望了。」他對人說。

「你應該去見諾曼·文森特·皮爾。」有人向他這樣建議。

「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那個人對我有什麼用?」

「他一定會使你產生和過去不同的想法。總之,你最好去見見他。」

就這樣,那個冬天的早晨他出現在諾曼·文森特·皮爾的辦公室裡。

「請你什麼也不要隱滿,把一切都說出來。」諾曼·文森特·皮爾說。

他簡單明瞭地說明了自己的過去,最後說:「我真沒有用,我是一個徹底的落伍者,完全的失敗者。」他是這樣徹底看不起自己。

他雖然在說自己完全沒有用,但他說話時並不沉悶和重複,能夠把握要領,言談非常簡潔。這證明他能有條理地思考並適當地表達出來。

「你很聰明。」諾曼·文森特·皮爾插話。

「你說我聰明是什麼意思?」

諾曼·文森特·發爾向他說明自己很欣賞他那種有條理的說話方式。

「你很聰明聰明的人如果真想從消極中擺脫出來,又能謙虛接受別人的建議,他就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

「沒有人說過我聰明。」他說。

「可是現在我不是說了嗎?」

他拿出7張髒兮兮的1元鈔票,一張一張地擺在桌子上,沉重地說:「這就是我的全部財產。」

「你以為我會流淚嗎?我毫不覺得驚訝。你擁有比這7美元還要多的東西,例如我們現在談論的你的頭腦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你還年輕。

你挺身站直的話,是很有風采的。聽說你大學畢業的成績是優等。為什麼要說這7美元是你的全部財產呢?

」慢慢地,肯·巴塔菲德似乎對自己逐漸恢復了信心,因為他開始談起了過去。

他未婚,在酗酒之前原是某家公司的副經理。酗酒使他失去了極有前途的工作,從此他就迅速墮落了。現在他才真正體會到,他已有了設法改變自己的念頭。

他領悟到首先要放棄消極的思想,也就是要趕快拋棄那種悲觀失望的態度,這種態度傷害了自己,應該從尋找對自己有益的因素開始。

「我為什麼會蠢到把父親節儉省下來的4萬美元浪費掉呢?」他問。

「再聰明的人也會做傻事。你的優點之一,就是能聰明地領悟自己過去的愚蠢。你雖付出了昂貴的學費,但學會了用錢的方法。

將來當你獲得比失去的遺產還要多的財富時,一定會聰明而謹慎地使用。你要懂得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若干年後,這個曾經頹廢的小夥子擁有了豪華別墅和轎車,還有一筆數目不小的存款。

有時候,聰明人也會做一些傻事。有些事情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讓它成為自己的束縛。要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況,就要正視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重新振作起來,才能如願以償。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財富》

為什麼 聰明人會做傻事

9樓:念仲

因為他本就不聰明,只有傻的人才自認為自己聰明,傻人當然做傻事嘍

犯罪心理學家告訴你,罪犯為什麼會缺乏人性

10樓: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儘管最終把犯罪付諸實際行動的人是極少數,但犯罪的衝動大多數人卻都產生過。

管理情緒的能力不足,可能導致難以收場的爆發,甚至情緒穩定時,人也會受到環境、角色的影響。斯坦福監獄實驗就驗證了這一點。24名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作獄警,一組扮作犯人。

本來這個實驗計劃是十四天,但到了第七天就宣告終止。終止的原因是該實驗對扮演囚犯的實驗者造成了傷害。

當有觀眾問李玫瑾,你平時會不會分析身邊的人?她說,「身邊的人,反而不去研究,因為人性都差不多,所以你根本不需要研究。相反當你知道每個人都會這樣,就能去包容理解。」

關於犯罪,李玫瑾提到了一個與童年養育方式相關的重要觀點:生命初期撫養出了問題,人就會缺乏人性。

「吃、喝、拉、撒、睡、翻身、溫暖、打嗝,他嬰兒)沒有一件事自己完成。我認為這是老天的一個設計,他讓這個萬能的、什麼都能幹、太聰明的人,在生命的初期以乞求的方式,來乞求別人過來幫助。而這個過來的人,就是你的恩人。

他每一次過來,給你帶來快樂。他的氣味、他的聲音、他的相貌,當你記住他的時候,你就開始出現依戀。

所以你會發現,老天的設計是什麼?這是情感的開始。而這種情感,才是人與人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所以我在研究犯罪心理時曾經說過如果研究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人為什麼毫無人性,一句話,生命初期的撫養上出了問題。如果他在撫養當中沒有情感,這個人就會缺乏人性。」

除此之外,李玫瑾老師還談到了當今熱門的現象。

比如,校園暴力該不該打回去?

李玫瑾觀點:青春期是孩子暴力行為的一個高發期。所以,要防兩個問題,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人;第二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別人欺負。

男孩子要苦養嗎?

李玫瑾觀點: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後來承受力就越好。家裡有兒子一定要苦著養,千萬不要照顧太周到。如果你要想養一個逆子,那你就對他百依百順。

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你越努力越不快樂

11樓:惜君者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越不快樂?那得看你是在什麼情況下焦慮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事情的結果達到或超過你的預期,一般是不會出現焦慮的。

反之,因為事情沒有做好,你才會產生焦慮,失望,挫敗,後悔,疑惑等負面情緒,你認為呢?

試問在奮鬥的路上,誰沒有失敗過?如果在這條路上,你沒有因此產生過任何的負面情緒,說明你還不夠用心。所以說,出現這樣的焦慮,是正常的。接下來,我們找找「越努力越不快樂」的原因:

1.迷茫

你不知道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有時候看著那些成功的人,有房子有車子,想去旅行從來都是說走就走……或許那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可你不知道怎樣去實現這樣的目標。或者說,你會懷疑目前的工作是否能實現你的理想,懷疑你的努力是否值得,懷疑你選擇這一切的理由,懷疑你堅持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你發現,堅持了很長時間的一件事,並沒有達到你的初衷,除此之外,你得到的只是痛苦,沮喪和悔恨……那麼,你的堅持是盲目的。毫無意義的堅持,會讓你陷入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2.完美主義

對結果抱太大希望。當結果不如人意的時候,有挫敗感。

一方面,完美主義是追求卓越,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表現良好的職業素養和人格魅力——這是好事。另一方面,完美主義傾向於,以過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種標準你根本達不到,或者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達到——這是導致你在奮鬥過程中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適當追求完美,當目標達成時,人就會有成就感,會感到快樂。而過分追求完美,就變成了吹毛求疵,認為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犯錯誤,犯了錯誤就變成了一件不可原諒的大事情,挫敗感爆棚到懷疑人生。來看看完美主義的人是怎麼想的:

-非黑即白:要麼成功要麼死;如果需要別人來幫我,那我簡直弱爆了。

-自責思維:如果在同事面前犯錯,那太丟臉了;如果有人不認可我的做法,我很難處理下一步的事情。

-高估可能性:儘管我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準備演講,但是我知道我肯定做不好;如果我請兩天病假,別人一定認為我是個懶人。

-「應該」和「不應該」:我不應該犯任何的錯誤;我不應該緊張,也不應該焦慮(少年,這可不是你說了算啊);我應該在所有問題出現前制止它發生。

長此以往,損害的,只會是你的自信心。說到這裡,小編忍不住要問**座的某些孩紙們一句:你們真的還好嗎?

3.害怕失敗,認為自己能力不夠

自尊心稍強的人,在失敗面前,除了不快樂,還會牽扯出一種「有毒」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感不是否定自己的努力,而是認為「雖然我盡力了,但是我很無能!」他們害怕失敗,更害怕因為失敗帶來的羞恥感:

「這件事情我沒有做好,同事肯定在嘲笑我的無能,他們肯定對我失去興趣了;我這麼無能,接下來肯定沒有能力去做成那些事情,那個很重要的領導肯定對我失望透了……」

除了懷疑自身能力之外,為了降低他人的期望,也使自己不那麼「丟臉」,而去和他人聊天,刻意表現出一副「其實我也沒期望這件事情能做多好」的樣子。因為被羞恥感矇蔽,很難去從另一個角度總結自己的過失,比如說「既然這樣做失敗了,那當初我要怎麼做,才可以成功?」

問題來了,我們應該怎樣克服這種焦慮?

1.接受已經產生的焦慮。在失敗的情況下,切不可埋怨自己,這樣只會加深這種焦慮。我們要做的是,承認和接受這種焦慮的存在。失敗在所難免,它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靜坐,深呼吸,問問自己,在害怕什麼。

-害怕這樣的失敗會讓他人對你改觀?其實你的同事正忙於手頭的工作,不會抓著你的缺點不放。

-害怕讓領導失望?其實你的領導也會有失敗的時候,只不過他比你更懂得總結經驗教訓。

-怪自己太無能?這件事情並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不足以用它來定位你的能力,試著發現自己的優點。

既然失敗已成定局,為什麼不及時總結教訓呢?無謂的焦慮,對事情本身毫無幫助。聰明的人,在失敗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拿出一套解決方案(儘管有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而不是先批評自己。

2.無視這樣的焦慮,該幹嘛還幹嘛。不要讓焦慮支配你的行為,而是你要在焦慮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正常的工作節奏,並藉此轉移注意力。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在你害怕失敗的時候,胡思亂想所花費的時間,足夠你做一篇總結了。

不管你有多焦慮,請試著讓自己自信一些,起碼不要把你的焦慮表現出來。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暫時的!所有幻想中的負面評價,其實都是你的大腦自導自演的一部劇罷了,事實上,外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你需要做的是,化焦慮為力量。不如抽時間,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整理心情,再重新投入工作中去。你還是那個自信的你,因為你知道:失敗的收穫,有時候比成功更有價值!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養出

richard weissbourd,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他主持了一項名為 caring common 的專案,旨在幫助孩子成為充滿愛心 懂得尊重,有責任心的人。這個專案的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許多父母並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參與這個專案的孩子中,有80 認為自己的父母更關心他們的成績好不...

當心理學家需要什麼條件,當一名心理學家應具備什麼條件

你好,首先是你對心理學家的定義。你的意思是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學者,還是版從事心理 的臨床心理學權,或者只是心理諮詢師?如果你說的是學者,那麼你需要本科成績優秀,最好有良好的基礎科學功底,懂得和理解科學的試驗方法,對相關學術有濃厚的興趣。如果你說的心理學家,侷限於臨床還有 那麼你需要的就是對臨床心理問題...

都說心理學家自己的心理也不健康,你認為呢

不會吧,心理醫生給別人看病啊,他如果自己都有心理疾病,還怎麼去調節別人的心理啊,這不會出現醫療事故嘛?個人覺得任何人性格上都會有偏執的地方,包括心理專家,尤其他們看到很多心理疾病帶來的痛苦,更容易對一些問題厭惡,或者說有點職業病,只不過他們不會因為問題而產生心理衝突會調節自己心態!心理問題應該是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