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介紹,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

2021-03-03 21:48:37 字數 5542 閱讀 7613

1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是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個歷史階段。它以農耕和畜牧的出現為劃時代的標誌,表明已由依賴自然的採集漁獵經濟躍進到改造自然的生產經濟。磨製石器、製陶和紡織的出現,也是這一時代的基本特徵。

因而,新石器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是古代經濟、文化向前發展的新起點。就目前所知,中國新石器文化至少要在距今12023年前,實際開始年代還當更早;一般延續到前2023年左右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

2樓:愛你

按照中國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測定的年代簡要介紹如下:

●距今2023年至2023年前龍虯文化

龍虯文化以江蘇省高郵市龍虯莊遺址命名。龍虯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屬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

龍虯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虯文化源遠流長。境內龍虯莊遺址的發掘,證實在距今2023年至2023年前,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即「龍虯文化」。

●前2023年–前2023年彭頭山文化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澧陽平原中部。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2023年。位於長江中游,湖南西北部

●前2023年–前2023年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面積2萬平方米。2023年至2023年先後4次發掘,揭露面積2700多平方米。發掘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

●前2023年–前2023年後李文化

後李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後李官村西北約500米處、淄河東岸的二級臺階上,它地處沂泰山系北側山前沖積扇和魯北平原,距臨淄區辛店城區約12公里,西北距臨淄齊國。已發現的8處後李文化遺址,均分佈於泰沂山系北麓的前平原地帶,分佈範圍東起淄...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遺址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溝等。

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當代中國首家最系統、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

●前2023年–前2023年興隆窪文化

興隆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林西縣白音長汗,地處大淩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左岸。位於內蒙古-遼寧交界處

●前2023年–前2023年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東南臺地上,北靠紅山,南臨洺河,佔地近14萬平方米,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2023年–前2023年大地灣文化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張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前2023年–前2023年新樂文化遺址位於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的新樂文化遺址,於2023年首次發掘,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其佈局與半坡文化相似

●前2023年–前2023年趙寶溝文化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小山聚落址,半地穴房址,幾何形刻劃紋,靈神物紋,缽、罐、尊等。

●前2023年–前2023年北辛文化位於滕州官橋鎮北辛村北,薛河旁的高地處。是2023年前一個氏族部落的聚居地。

●前2023年–前2023年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

●前2023年–前2023年大溪文化遺址位於瞿塘峽東口,大寧河寬谷岸旁的大溪鎮,是我國長江流域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的重要遺蹟.1959和2023年曾3次發掘.

●前2023年–前2023年馬家浜文化遺址在距嘉興市區7.5公里的秀城區城南街道馬家浜村,於2023年春發現.

●前2023年–前2023年仰韶文化遺址,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2023年經中國**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發掘範圍分佈於河南、陝西及山西。

●前2023年–前2023年紅山文化內蒙古赤峰紅山後巴林右旗那斯臺出土文物有之字紋筒形罐、彩陶、女神像,大型柳葉狀石耜,玉龍等,積石墓。

●前2023年–前2023年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

●前2023年–前2023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餘杭縣良渚、安溪、長命三個鄉,靠公路兩邊。發現於2023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陶器質地夾細沙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器表的裝飾多素面,打磨光亮,少數有精細的刻花和鏤孔紋飾,或施彩繪;常見的有鼎、豆、壺、簋、盤、杯、甕等。

玉器發現也很多,有壁、琮、璜、墜、環、珠等,雕琢精細,大部分出土於墓葬中。

●前2023年–前2023年馬家窯文化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型別,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

●前2023年–前2023年屈家嶺文化1955-2023年發現於湖北京山屈家嶺而得名。分佈於中國湖北省、湖南、江西北部,以及河南省南部。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

●前2023年–前2023年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

●前2023年–前2023年寶墩文化遺址在在青白江破土而出。遺址範圍分佈於川西平原上,到目前為止包括:寶墩、雙河、芒城、魚郫縣古城等。

●前2023年–前2023年石家河文化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的遺址群位於湖北天門石家河。其中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鍊銅原料孔雀石,標誌著冶銅業的出現。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

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術、祭祀活動之用,鄧家灣似為專門產地,通過交換輸往各地。

●前2023年–前2023年富河文化新石器時代首先發掘地位於巴林左旗富河溝門。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富河溝門、金龜山和南楊家營子三處。發現早期卜骨、及伴隨而來的大量動物骨骼。

中國新石器時代有哪些主要族群?

3樓:灤州河東生

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於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區別,大致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

1.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包括黃河中下游、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裡是粟、黍等旱作農業起源地,很早就飼養豬、狗,以後又養牛、羊等。有大地灣遺址、上山遺址,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等。

2.水田農業經濟文化區,主要為長江中下游。嶺南地區農業則一直不發達,漁獵採集經濟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可劃為一個亞區。

本區很早就種植水稻,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飼養豬、狗,以後陸續養水牛和羊。有河姆渡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及吊桶環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等。

距今2023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出土物中發現水稻遺存,證明了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中國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

3.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包括長城以北的東北大部、內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積大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二。這個區域除個別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陶器也不甚發達。

這個說的比較全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

4樓:百度使用者

中國現已發現的屬於有原始陶器而無磨製石器的典型遺址有湖南省道縣玉蟾巖(**洞),甘肅省慶陽縣教子川十里坡等數個地點,河北省陽原縣於家溝下部文化層的第2層等。

上述三個遺址,總的文化特徵相同,即陶器和打製石器共存,均無磨製石器。但在地域分佈、具體文化特徵及經濟生活上,又有明顯的差別:玉蟾巖(**洞)遺址分佈於南嶺北麓,屬溼熱的中**帶南部氣候,其文化遺存是陶器和大型的打製石器伴出,人們的經濟生活以採集、狩獵經濟為主,無性繁殖的根莖果類作物的栽培已經開始,水稻的栽培可能處在萌芽時期;慶陽地區的幾個地點,地處南溫帶北部,氣候溫暖偏乾涼,其文化遺存出地於晚更新世地層中,屬同一時期的地層中出土大型的打製石器,農業未產生;於家溝遺址位於幹寒的中溫帶南部,遺址下部文化堆積的第2層陶器和細石器共存,人們的經濟生活是狩獵經濟為主(細石器是為狩獵經濟服務的,遺址中出地的動物骨骼以作為狩獵物件的食草動物的羚羊為主),不見農業經濟的痕跡。

現已發現的有陶器和少量磨製石器的遺址,華北地區有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陽原縣於家溝(下部文化堆積的第1層),華南地區有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和吊桶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廣西自治區柳州大龍潭鯉魚嘴(第1期文化),廣東省英德市牛欄洞(第3期文化)等遺址。

上述幾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除文化遺存均有少量陶器和少量磨製石器為其共同特徵外,在其分佈地域、經濟生活、文化特徵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區別。河北省陽原縣於家溝遺址下部文化堆積的第1層,雖有磨光石器,但石器的主體是細石器,反映其經濟在生活的主體是狩獵經濟,農業經濟或許剛剛開始。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遺址與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1)都有少量原始陶器;

(2)磨製石器中除仙人洞的穿孔石器可能是套在挖掘棒上作農具外,其餘磨製石器都不屬農業生產工具。 中國現已發現的只有少量區域性磨製石器而無陶器的遺址主要有廣東省陽春縣獨石仔(上文化層)、封開縣黃岩洞,廣西自治區柳州白蓮洞(第2期文化)等。

獨石仔、黃岩洞和白蓮洞三個遺址均位於南嶺以南區,地處南**帶的溼潤區,並都屬洞穴遺址。獨石仔上層文化、黃岩洞文化、白蓮洞第2期文化,其文化遺存的共同特徵是,文化遺存中均無陶器打製石器均以用作農業工具的砍砸器為主,都有一定數量的磨製石器,其中包括很少量的刃部磨光的石斧。

其文化遺存的年代為距今14,000~10,000年,時值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亦即末次冰期結束後的時期,這時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產生,在人類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水平達到能開始栽培農作物時,農業也就首先在華南地區萌芽了。石器中大量砍砸器和少量刃部磨光石斧的出現,則標誌著砍倒、晒乾、燒光的「火耕農業」的產生。在這一時期屬於禾本科農作物的水稻還不可能種植,栽培作物可能屬於無性繁殖的根莖果類,即園藝性作物。

獨石仔上層文化、黃岩洞文化和白蓮洞第二期文化,應歸屬「前陶新石器文化」或稱「無陶新石器文化」。 傳統的觀點將製陶業、農業、家畜飼養業和磨製石器製造業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時代開端的標誌。

中國及西亞近幾十年來的考古資料證明,上述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四要素不一定是同時產生的。上述第一種型別,只有打製石器和陶器共存,而無磨製石器,說明在一些地區陶器產生的時間早於磨製石器。第三種型別,只有少量刃部磨光石器而無陶器亦即在一些地區磨製石器的出現早於陶器,這種「前陶新石器時代」(或稱「無陶新石器時代」)遺址,在西亞和中國都有發現。

第一種型別中的甘肅省慶陽地區的幾個地點,其年代在距今25,000~1,2023年,尚處在末次冰期中,缺乏農業產生的氣候條件,農業還不可能產生,河北省陽原縣於家溝下部文化堆積的第2層,陶器和細石器共存,既無磨製的農業工具,又無可用於「火耕農業」的大型砍伐器,也缺乏農業產生的氣候和生態環境,農業不可能產生,從氣候、生態環境,並結合近50年考古發掘資料來考察,中國的秦嶺至淮河一線以南地區農業產生的較早,北方沙漠草原地區農業出現較晚,這就是說各個不同地區農業產生的時間是不相同的。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氣候、生態環境和文化傳統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各個不同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就會使農業、家畜飼養業、製陶業和石器的磨製技術在各地產生的時間各不相同。一個遺址或某一個遺址某一期文化是否進入新石器時期,不能用農業、家畜飼養業、製陶業和磨製石器這四要素一同去衡量,亦即四要素同進具備即新石器時代,否則就為舊石器時代。

無陶新石器時代文化或稱前陶新石器文化,無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均屬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兩種型別。

新石器時代穿孔石斧怎麼賣出處,新石器時代石斧想出手,

新石器時代 neolithic 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後,或經過中石器時代的過渡而發展起來,屬於石器時代的後期。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

這是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嗎,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有收藏的嗎?

林龍華近日見到這樣一件東西,看似新石器時代的石斧之類的石器,可是看了一些石斧,多數沒有孔,像這樣有孔又有曲線 造型比較優美的石器,到底是不是石斧,哪位高人指點一下。順便傳上兩件寶物 肉靈芝 鸛魚石斧圖 出自鸛魚石斧紋彩陶缸,一九七八年在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一件珍貴文物。器形為敞口 圓脣 深腹,器高47...

新石器時代各地的文化成就有哪些,新石器時代主要藝術成就

人類的文明史,是靠有形文明遺存和無形文明遺存傳承下來的。史前的人類文明遺存,主要見於曠野的巖畫和居住的遺址。從這些最早的文明遺存中,我們看到,史前人類最早的文明活動中,彩繪文化居然是一個主要內容。根據史前彩繪文化的推斷,在新石器時代就應當有研磨顏料的研磨器了。最早使用研磨器,主要用於人體彩繪 如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