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會創造社的文學主張和主要貢獻各是什麼

2021-03-03 21:28:21 字數 5970 閱讀 7234

1樓:超級的善變

文學研究會:

文學主張:「為人生」的「新文學」思想和「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

主要貢獻:介紹外國的文藝促進了中國新文學的發展,介紹了世界的現代思想,傳播了外國進步的現實主義文學。

創造社:

文學主張: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

主要貢獻:創造社的浪漫主義傾向,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在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蘇聯新興無產階級文藝方面,以及倡導革命文學和革命文學理論建設方面,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中國現代文學中"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有什麼不同

2樓:愛吃脖子

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文學主張不同點如下:

1、為人生與為自我

文學研究會注重與通過文學的表現形式來反映社會,關注人生。他們把「為人生」作為文學主張,在《文學研究會宣言》中這樣陳述:「將文藝當做高興時的遊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了。

我們相信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

創造社則是直接而猛烈地抨擊社會現實中的弊端,企圖改造社會。他們側重自我表現,較少客觀描繪。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戲劇,都帶有濃重的主觀抒情的色彩。

2、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文學研究會鮮明地打出現實主義的文學旗幟,提倡文學要反映社會現實,反對純文學觀點,並十分注意研究和介紹**、東歐、北歐等被壓迫民族的進步文學。

在創造社他們的作品裡,對於當時黑暗汙濁社會所懷的不滿,直接發為大膽的詛咒和強烈的**。因此,熱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態的心理描寫,往往成為創造社作家表示內心激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為藝術上的特點,這些又是形成他們創作的浪漫主義傾向的因素。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研究會是新文**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2023年底開始籌備,2023年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發起者有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孫伏園、耿濟之、朱希祖、瞿世英、王統照、蔣百里、郭紹虞、許地山、周作人共12人。後來該會的活動中心轉到上海。

創造社是五四時期與文學研究會齊名的文學社團。2023年7月在日本東京成立。郭沫若、張資平、郁達夫、成仿吾、鄭伯奇、田漢、何畏等,是該社最早的成員。

他們以多種刊物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發動猛烈攻擊,為推動新文化運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創造社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2023年2月,創造社為國民黨**封閉。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研究會

主張「為人生而藝術「,被看作是現實主義的一派。文學研究會以人生和社會問題為題材,注重對社會黑暗的揭示。

創造社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被看作是浪漫主義的一派,強調文學必須忠實地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要求」,比較重視文學的美感作用。

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各有什麼特點?

4樓:

文學研究會的特點:

1、把「為人生」作為文學主張。關注社會,關注底層,面向大眾。

2、創作手法以現實主義的描寫方法為根本。把對黑暗汙濁社會的不滿,滲透於現實本身的細密描繪和深入剖析之中。

創造社的特點:

1、在內容上以側重自我表現為主,較少客觀描繪。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戲劇,都帶有濃重的主觀抒情的色彩。

2、在表現手法上,利用熱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態的心理描寫,來對現實社會中的醜惡現象大膽詛咒和強烈**。創作中的浪漫主義傾向明顯。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研究會成立初期﹐除出版刊物、編輯叢書外﹐還組織成立了「讀書會」。「讀書會」設中國文學組、英國文學組、**文學組、日本文學組(以上按國別分組)、**組、詩歌組、戲劇文學組、批評文學組(以上按文學類別分組)。

規定凡文學研究會會員均須加入讀書會。這對提高會員文學素養和創作及研究水平起了積極的作用。

文學研究會奉行的原則是:「反對把文學作為消遣品,也反對把文學作為個人發洩牢騷的工具,主張文學為人生。」(沈雁冰《關於文學研究會》)從「為人生」出發。

他們主張「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的現象,表現並且討論一些有關人生一般的問題」。

反對唯美派脫離人生的「以文學為純藝術」的觀點。文學研究會宣稱要」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他們的創作大都以現實人生問題為題材﹐產生了一批所謂「問題**」。

因此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的文學。

他們相信從事**戲劇等的創作也是「一種工作,而且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這種「為人生」的「新文學」思想成為文學研究會的基本文學主張。

文學研究會在反對封建主義﹑反對鴛鴦蝴蝶派的遊戲文學方面採取了一致的態度,不僅反對舊禮教,也反對舊文學,對《禮拜六》﹑《遊戲雜誌》一類刊物進行了有力鬥爭。但會員們在建設新文學的具體主張上意見並不一致。

如有部分成員抽象強調「善」和「真」;有的雖然提倡「血和淚的文學」,但在反對藉文學「闡道翼教」封建觀念的同時,卻又承認「作者無所為而作,讀者無所為而讀」的「非功利」的觀點。

另一些成員則比較明確地鼓吹進步文學的主張,提出「表現社會生活的文學是真文學」,「在被**的國度裡」,作家應該注意觀察和描寫社會的黑暗﹑人們生活的痛苦及新舊兩代思想上的衝突。

結合20年代的**發展,比較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文學主張、創作風格和藝術貢獻

5樓:大衛姓李嘉圖

20年代**的總體面貌:為人生的現實主義**與浪漫抒情**相互對峙、互為補充。20年代大體的**發展脈絡是:

首先是「五四」思想在思想文化領域裡除舊佈新的巨大力量,引出了一批「問題**」,但是問題**比較形而上。「虛」一些,大部分問題**作家都先後傾向於現實主義,與問題**之後出現的「為人生派」現實主義**合流,其間還出現了從20年代起便形成了一股持久的創作潮流的鄉土**,而鄉土**實際上可以算作是「為人生派」現實主義**的一個分支。而在浪漫抒情**方面,則是先後出現了「自敘傳」抒情**和其他一些主觀型的敘述**,這些**主要以創造社為主。

20年代的文研會公開倡導文學「表現並且討論一些有關人生一般的問題」,無疑是「問題**」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將「問題**」的創作引向了高潮,其創作風格集中體現在王統照與葉聖陶身上,王統照突出「愛」與「美」的觀點,**人生的「煩悶與混擾」,而葉聖陶也是由「問題**」起步,後來又成為了「為人生派」**的代表作家,他除了簡單的表現「愛」與「美」之外,更集中於封建宗法制度之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隔膜」,而「隔膜」問題與同時期魯迅**中關於「國民性改造」的問題有相通之處,在「問題**」潮流過去之後,葉聖陶在專心地刻寫學校知識分子和市鎮小市民的精神歷程方面,顯出與眾不同。而文研會的其他作家則主要構成了現實主義**中的鄉土**的作家群體,鄉土**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清新的泥土氣息,突破了新文學誕生以來創作的相對狹小天地,使得新文學和社會生活土壤的聯絡更加緊密。

總而言之,20年代的文研會**創作集中於現實主義**,影響並推動了20年代整個現實主義**的發展。

而創造社的主要成員在日本留學期間,較多的接受了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於是強調「本著內心的要求,從事文藝活動」,同時又吸收了2023年—2023年風靡日本的「私**」的手法,加以創造性的發展,主張再現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減弱對外部事件的描寫,而側重於作家心境的大膽暴露,包括暴露作傢俬生活中靈與肉的衝突以及**性心理,作為向一切舊道德舊禮教挑戰的藝術手段。這樣的創作思路無疑使得創造社在20年代的**創作中選擇了浪漫抒情**。20年代浪漫抒情**的分支——「自敘傳」抒情**以創造社的郁達夫的《沉淪》為代表,而創造社後起的青年作家緊接郁達夫幾乎構成了一個抒情作家群體(還有淺草社與沉鍾社作家)。

由此,20年代創造社的**創作主要是集中於浪漫抒情**的。

20年代的文研會與創造社在**創作上,由於不同的文學主張,分別選擇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個不同方面,併成為各自陣營的主力軍,共同推動了20年代**創作的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社會背景很奇怪,亂哄哄的情況下還有人提倡閒情逸致,譬如鴛鴦蝴蝶派之類的。嘟。然後一些文學家坐不住了,說:

「咋,逗哥們哪?搞文學不是拿來扯的,是要啟發人生滴。」於是他們就成立了文學研究會,旨在**人生。

比如老舍。

創造社更強調內心,大體意思是不管你黑貓白貓,發自內心的表達情感,就是好貓。所以創造社更像是多點開花,火力覆蓋範圍很廣。復古的可以,浪漫主義的也可以,彷彿什麼都可以。

一定要說二者風格有什麼不同的話,文學研究會的比較沉穩,強調深度,創造社的很奔騰很有活力。

最後來談談藝術貢獻,簡單的說就是:都很大。嘟。

你認為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的文學主張及創作風格主要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其各自代表作家的創作實踐加以說明

7樓:匿名使用者

很明顯的,文研會他們要求文學表現人生、指導人生、對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稱為「為人生派」。

創造社他們的主張多帶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因而也被稱為「為藝術派」。

具體實踐,你找兩篇**加以對比不就行了。比如葉聖陶的《潘先生在難中》和《沉淪》。

《潘先生在難中》的內容特點

《潘先生在難中》是葉紹鈞早期**的代表作。它以2023年發生於江浙的軍閥戰爭為背景,通過讓裡縣一位小學校長潘先生在戰亂中帶領全家逃難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長的通知隻身返回縣城,以及他在戰後歡迎得勝的軍閥這三個主要情節 ,塑造了潘先生這個城市小資產階級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軍閥混戰中,他首先考慮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帶全家逃到了上海,為自己「從毀滅和危難當中」撿回了四條性命和一個皮包而感到舒快。

他回到縣裡後,先是為自己決定回來而不會被開除而慶幸,接著又為自己的家產憂慮和操勞,最後,在炮聲中帶著細軟躲進了洋人的紅房子裡去了。如果說從題材上看,寫教育界是葉紹鈞**的特長,那麼,從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來看,寫灰色人生就是葉紹鈞**的特色了。這類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階層很廣,但更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

潘先生形象

自私而精明,膽怯而樂觀,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帶著明顯的「奴性」特徵。他既對統治階級不滿,又心甘情願為他們效勞;既對軍閥的罪惡有親身的感受,又故作瀟灑地為他們****。

畏畏縮縮、庸庸碌碌,沒有正義感,沒有是非觀,沒有社會意識,沒有男兒血性。個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佔據了他的全部心靈,自私猥瑣,庸俗低階,隨遇而安。這類灰色人物在舊社會各界的僱員階層中,常能見到。

《潘先生在難中》的藝術特色

(1)葉紹鈞初期的**較為散文化,後來情節 性有所增強,有的重故事,有的通過情節 片斷,著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難中》在結構上主要擷取生活片斷,順序連線,簡明樸素,情節 生動而細節 精彩,既有利於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緊密而不拘謹。

(2)葉紹鈞在寫作中堅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在文學研究會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地、寫實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的人生的。」他儘量讓事實說話,用人物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其性格。

如《潘先生在難中》第一段「逃難」中的精采描寫,約十個細節 便從多側面把潘先生的心靈勾勒出來了。

(3)葉紹鈞**的語言是非常樸實的,同時又是非常嚴謹的,描情敘事都憑那平正、明淨、清爽、流暢的文字。與他冷靜客觀的創作態度相一致,他在諷刺之中也不露聲色,幾乎全不用誇張,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靜的口氣加以表述,那諷刺的效果常在讀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又是蘊藉而含蓄的。

葉紹鈞的**是文學研究會中最能體現該會主張的現實主義方法的,也是魯迅之後最具現實主義特色的,所以,在文學研究會的眾多作家中,他是最為重要的作家。

《沉淪》和郁達夫**的藝術特色

(1)郁達夫的《沉淪》等抒情**,從頭到尾貫穿始終的是作家的情緒流。他的**同郭沫若的詩一樣,是生的顫動、靈的叫喊。這種情緒流的**,結構單純、鬆散,帶有散文的特點,故事的進展不是依據人物的性格邏輯和情節 的內在衝突,而是隨著主觀情緒的起伏而發展。

(2)郁達夫的《沉淪》等抒情**,不大重視人物塑造,不求細節 的真實刻繪。自敘**的主人公實質上是作家自我表現的工具,而寄託**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這樣的現實主義成分較明顯的作品,其主人公雖是勞動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內在情緒的外化表現。

(3)郁達夫抒情**中使用的各種表現手法,都以抒情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著主人公的感**彩;大段的內心獨白更是感情的宣洩。

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的區別是什麼,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有什麼區別

文學研究面太寬,是一個總概念.文學批評只是文學研究的一個部門,是一個子概念.級別不一,不能作平行比較.一般都不會這樣問的.文學研究面太寬,是一個總概念.文學批評只是文學研究的一個部門,是一個子概念.級別不一,不能作平行比較.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有什麼區別 1.文學理論 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三者共同構成了文...

有沒有現當代文學研究生專業的學姐學長

參考bai書這個每個學 du校不一樣,不過 中zhi國現代文學 三十年 和 dao 中國版當代文學史 權 洪子誠 是必看書目,一般的學校還會考文學理論和古代文學,學校會指定書目。可以去你考的學校看看參考書目。啟道教育君為你提供,最好是多讀一些現當代文學的作品,考試時才不會因為沒讀過,沒可寫的而抓瞎。...

我想考北京語言大學的比較文學研究生,請問需要什麼參考書?大家

考研書籍資料太多,每年都有新的,你不能用以往的舊資料,再經典也過時!經驗可以用,方法可以用,資料用新的。權威出本社的書比較可靠!去新華書店看看吧。一門找一兩本即可,吃透!過來人 請問備考北京語言大學的 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 研究方向需要哪些參考書 最好詳細列出書名,作者 謝謝 以下是北大bai外國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