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美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2021-03-03 21:26:55 字數 6599 閱讀 4872

1樓:快樂小魚兒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周作人散文的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周作人散文的特點在於文中存在著一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情」(調),「氣味」,或者「境界」,「這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情」(調),「氣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生命所在。

它正是與日本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而這種難以言傳的情調或者境界,就是「物哀」。周作人的文章,字裡行間,深深淺淺的情思當中總是湧動著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緒。

對日本文藝中的「物哀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種情緒,而這種情緒所包含的同情,意味著對他人悲哀的共鳴,乃至對世相悲哀的共鳴。

在不同的層次裡,「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正如葉渭渠所指出: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3樓:匿名使用者

1、平和沖淡,而平和沖淡中又寓有不平。

周作人的散文更多地呈現出平和沖淡的風格,這種平和沖淡首先是情感表現上的平和沖淡,它往往不是以大波大濤的形式,而是以節制平和的方法,使作品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美學格調。

2、「閒適」的特點。

周作人散文取材廣泛,在寫作時能隨意自如,舒徐自在,筆意自然地流瀉,文字沒有華麗的藻飾。然而可以體會到作者那種閒適自在,輕鬆自如的風格,那種帶有野趣的返璞歸真的美。

3、幽默詼諧。

通過寓莊於諧、寓諧於莊、莊諧並出等藝術手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傾向。散文講究趣味,更講究機智,趣味和機智兩者相結合,形成了詼諧幽默。

4、含有苦澀的韻味。

周作人的一生是苦澀的一生,他貌似閒適平淡,其實內心深處是寂寞的,他的散文可以說是他寂寞內心的情感符號。他常常把苦澀昧和簡單味放在一起,並作為一種審美情趣熔鑄在他的散文中,這使他的散文有生活、有文化、耐讀、耐尋味。

5、豐富多樣的文體特色。

從情感角度看,由於周作人多采取「以我觀物」的視角,因此在他的散文中常常有自己的「發現」,躍動著千姿百態的靈性,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想象力,展現了無比寬闊的藝術空間。

擴充套件資料

錢理群對於周作人的散文是這樣評價的,他的散文有一種情、味、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東西。而這種無法言喻的境界或情感,就是「物哀」。在日本文學藝術中,「物質的悲哀」並不是單純的悲哀,而是一種深沉的共鳴感,一種悲憫感,一種日本文學藝術的美。

周作人研究了日本的文化50多年,深刻的瞭解到日本文學思想的精髓。他的文章,字裡行間,深深淺淺的情思當中總是湧動著一種淡淡的「事悲」的思緒。他寫作強調尊重創作個性,書寫表達情思,主張「人生的藝術派」,提倡人的文學。

他是以人道主義為本的為人生的文學,強調文學是人性的、人類的,也是個人的。

4樓:金果

散文特點:

周作人一生當中研究日本文化五十餘年,深得日本文學理念的精髓。

錢理群指出周作人散文存在著一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情」(調),「氣味」,或者「境界」,「這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情」(調),「氣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生命所在,它正是與日本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

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種情緒,而這種情緒所包含的同情,意味著對他人悲哀的共鳴,乃至對世相悲哀的共鳴。在不同的層次裡,「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正如葉渭渠所指出:

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周作人在情感處理方式、諷刺修辭運用、語言以及文體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審美經驗的影響,與這種影響相關,他形成了一種近似於日本傳統文學的文風,以溫和、沖淡之筆書寫個人的閒適、寂寞與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

其實,他看似有閒而心無暇,不只是由閒適透出淡淡的哀緒,而且在閒適背後隱有無限憂愁;他不是以創作去體驗生活的寂趣,乃至玩味這種寂趣,而往往是借創作排解寂寞、憂愁,由此與日本文風區別開來。

5樓:匿名使用者

1、飄逸灑脫的文章筆勢

文章的筆勢是形成一種獨特風格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作者的性格特徵在藝術上最自然最成熟的表現。

2、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讀周作人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始終能夠在文章中體會到它那種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3、莊諧雜出的幽默趣味

周作人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具有莊諧雜出的幽默風趣,無論是記敘性的文字。

4、舒徐自在的語言表達

讀周作人的散文,不會覺得吃力,也不會覺得有任何刻意求工的痕跡,從頭到尾都是從容不迫。

5、對於封建傳統思想的批判

擴充套件資料

周作人散文的評價

他清新淡雅,如話家常的白話文,洋溢著深厚的中國、東洋、西洋古典與近現代文化素養,轟動一時,新文化運動中更發表影響深遠的《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啟蒙主義理**章。可說是中國散文的一個高峰。

參考資料

6樓:十九夜公子

特點:具有平和沖淡的文體風格,舒緩自然的語言表達,是談話風文體的典範。

1,周作人一生當中研究日本文化五十餘年,深得日本文學理念的精髓。錢理群指出周作人散文存在著一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情」(調),「氣味」,或者「境界」,「這種只能意會難以言會的「情」(調),「氣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生命所在,它正是與日本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

2,周作人的文章,字裡行間,深深淺淺的情思當中總是湧動著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緒。對日本文藝中的「物哀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種情緒,而這種情緒所包含的同情,意味著對他人悲哀的共鳴,乃至對世相悲哀的共鳴。

3,人們常用「閒適」來概括周作人散文的藝術風格。周作人散文取材廣泛,舉凡東洋西洋、今人古籍、宇宙昆蟲乃至故鄉的野菜、烏篷船、南北的點心、北京的茶食……都納入其筆端。選材的廣泛性使周作人在寫作時能隨意自如,舒徐自在,讓筆意自然地流瀉,從而形成「平和沖淡」的藝術風格。

7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1、飄逸灑脫的文章筆勢

周作人的散文,不同於魯迅的洞徹犀利,也不同於冰心的委婉清麗,他的散文在用筆上從容不迫,流**如,不會因為構思、結構而拘謹,不會因為文短而板滯,讀起來,就像是一番閒聊,而往往在這種閒聊中能夠觸到某種道理,仔細體會,卻又深藏在我們的腦海中。

2、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讀周作人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始終能夠在文章中體會到它那種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這種特色使讀者感受不到洶湧澎湃的感情波濤。雖然他也有浮躁凌厲之作,但是隨著他風格的轉變,這種平和恬淡的特色亦趨明顯。

3、莊諧雜出的幽默趣味

周作人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具有莊諧雜出的幽默風趣,無論是記敘性的文字。議論性的篇章還是具有諷刺性的雜文,寫的都不板滯,反而有趣味,別有一種平易親切的藝術魅力,使閱讀它的文章時,感覺特別親切,易被吸引。

4、舒徐自在的語言表達

讀周作人的散文,不會覺得吃力,也不會覺得有任何刻意求工的痕跡,從頭到尾都是從容不迫,舒徐自在的表達,從而有一種耐人品讀、追味的風神韻味。

5、浮躁凌厲的敘述

8樓:似水流年

不少人認為,周作人的散文藝術之所以難以企及,就在於他做到了平淡,平淡是散文藝術的極境。

首先,我覺得,周作人的散文並不是一味的平淡,平淡的印象,或許是源於他早期的一些名篇,如《烏篷船》、《喝茶》、《故鄉的野菜》等,這些名篇太搶眼了,以至給讀者造成了平淡的錯覺。其實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似《烏篷船》這樣從文字到思想感情都平淡的例子很少,除了早期這些以外,晚年的《木片集》裡所收諸篇也可以說是平淡的散文。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內在的思想感情卻實是憂憤抑鬱,即使是他後期被林語堂譏為「專抄古書,越抄越冷」的抄書體文章,也不能擺脫鬱憤的底子,如果僅僅是把這些文章看作知識性小品,那就太遺憾了。

舉個例子,比如《看雲集》中的《草木蟲魚小引》,名為「草木蟲魚」,應該是很閒適平淡的了,可仔細一看卻不是,幾乎通篇都是在說反話,譏諷當時的言論沒有自由。最後一句「萬一講草木蟲魚還有不行的時候,那麼這也不是沒有辦法,我們可以講講天氣嘛」,愈是刻意寬解愈顯出其無可寬解,貌似平淡實則沉痛,正是周作人慣有的筆法。有些人不熟悉周作人,往往把這些反話當正話讀,

其次,周作人也自承寫文章並不能做到平淡,在《自己的文章》裡,他說:「平淡,這是我所最缺乏的。雖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實上絕沒有能夠做到一分毫,蓋凡理想本來即其最缺乏而不能做到者也。

」這並不是刻意的自謙,而是實話,周作人心目中的平淡之境與他所做到的並不相同。在《藥味集·序》裡,他又說:「拙文貌似閒適,往往誤人,唯一二舊友知其苦味。

」這裡他已很明白地道出了自己文章內在的苦澀與不平淡。有意思的是,周作人自己似乎也視「平淡」為散文藝術的極境,舒蕪認為周作人之所以大規模地否定自己,有近五十萬字的文章不肯收入文集(這五十萬字大部分是戰鬥性較強的文章),就是虛懸了一個極境而使自己陷入絕境的結果,這個觀點很有道理。中國文人,能擺脫「極境意識」的,大概只有一個魯迅,他否定永恆,渴望速朽,其中蘊涵的通脫深透的精神遠非一般人所能理解,這也是魯迅的難及之處,可憐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大罵魯迅的「心胸狹窄」,看來,魯迅終歸是寂寞的。

再次,做到了平淡就一定好嗎?未必。比如,《木片集》裡的一些文章,的確平淡,但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思想上很放不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旁徵博引了,語言也刻意地往通俗淺白的風格上靠,所以其藝術水平比之先前的《藥味集》、《書房一角》反而大為下降。

我覺得,散文,即使單從審美的角度考慮,其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很多時候,思想也是一種美,深度也是一種美,而美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思想和深度?僅僅把握住一種抽象的氣質,或平淡或沉鬱,遠遠不夠。周作人的散文之所以高於林語堂、梁實秋、豐子愷等人,從大的方面說,主要有兩點,一是如黃開發所說,在於其貌似的「平淡」與實質的「不能平淡」之間產生的藝術張力;二是文體與風格的複雜多變,早期、中期、晚期,各有一番天地,甚至同時期的文章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而林、樑諸人則都不免失之單一,先人**時所謂名家只有一種味道,而大家卻是多種味道的雜糅,用到周作人這個散文大家身上很有道理,杜甫之高於其他詩人處,不也是「集大成」麼。

另外,還有一些行文上的細節,如雅、拙、樸、澀、重厚、清朗、通達、中庸、有別擇等,在境界上,與梁實秋的精巧、林語堂的輕滑,也有高下之別。

第二個問題則是有關文體。

黃開發在《人在旅途》裡將周作人的散文劃分成了三大類:情志體、抄書體、筆記體。其相對應的時期是早、中、晚期,解放後的《木片集》、《魯迅的故家》、《知堂回想錄》等不算進去。

情志體如《雨天的書》,抄書體如《夜讀抄》,筆記體如《書房一角》,都有其代表性的集子。問題的關鍵是,從情志體,到抄書體,再到筆記體,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大部分人認為是倒退了,這是一般大眾和學術界的非專業人士的看法,比如,一般的現代散文選本,都是隻選周作人早期的文章,至多加一兩篇中期的抄書體,晚期的筆記體就基本沒有可能了。再如俞元桂的那本《中國現代散文史》中,稱周作人後期文章「從思想情趣到文字作風都士大夫化了」,這是只看到了其外在的「舊」,而沒有看到內在的融貫,可以說是一種很大的誤讀和歪曲。較內行點的倪墨炎(寫過一本周作人的傳記)也持這個觀點,所以黃開發說他寫的傳記「作者與傳主的精神世界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疏離」。

只有小部分人堅持認為沒有倒退,這些人多是周作人研究界的專家學者,如舒蕪、錢理群、劉緒源、黃開發等。劉緒源在《解讀周作人》中明確指出周作人的文章是中期勝於早期,晚期又勝於中期,他說:「《藥味集》與《書房一角》,在他的整個創作生涯中,可說是藝術上最為成熟的兩本書了。

」我同意劉緒源的說法。我的觀點也是如此:周作人的散文以筆記體為最佳,其次抄書體,再次情志體。

早期的情志體,或平淡清雅如《烏篷船》,或凌厲辛辣如《詛咒》,個性文采都比較顯露,因此易於吸引讀者,但總體說來略嫌浮躁;中期的抄書體就沉靜老練多了,如《談筆記》、《讀**》、《五老小簡》等,都是極好的文章,其所知所見既博,摘選引錄便特別精到,文字風格自然熨貼,又有高明的思想見地穿插其間,這些都是一般作家所不能比擬的,如果說《烏篷船》的行文尚可學,《談筆記》便真是不可學了,但也有缺點,那就是引述太多,篇幅過長,行文失之枝蔓,凝練含蓄不足;這些毛病到了晚期的筆記體中就都不見了,筆記體篇幅很短,一般只有三五百字,語言是淺近的文言,形式上接近古人的筆記,但從內涵上說,遠非簡單的古今新舊中外東西所能牢籠,往往是寥寥數語,就蘊藏著驚人的內涵,如《藥味集》和《書房一角》中的某些文章,是真正做到了「枯澀蒼老,爐火純青」。

另外,我覺得特別應看到的一點是:筆記體和抄書體在散文文體創新上的重大意義。前面說了,不必問「怎麼走才能通向最好」,從無路的地方尋出路來,才是大本事。

周作人就是這麼一個尋路人,很多人寫散文是用自己的語言說別人的話,他的抄書體卻是用別人的語言說自己的話,至於筆記以之融貫古今、凝澀簡樸,則更是前所未有的創格。

其實,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認可周作人中後期的散文,主要在於他們心中已形成一種或幾種固定的套路——散文就該這麼寫,創新意識的缺乏使他們難以認識到周作人複雜多變的散文文體所暗示的——散文也能這麼寫。事實上,平淡也好,華麗也罷;情志也好,抄書也罷;長篇大論也好,短小精悍也罷,只要寫得好,都行。中國曆來散文最發達,因此在這方面傳統的包袱也最重,難於創新,近年較有新意的散文形式不多見,「文化大散文」和「哲理散文」算是新近出現的,但一味追求「大」,不免流於空,哲理談多了,也沒什麼意思,總體來說並不景氣,所以,周作人那種在文學上不肯降心隨俗的個性與巨大的創造力,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紅巖的主要內容紅巖主要內容

紅巖 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 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地,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鬥爭。紅巖 是現代作家羅廣斌 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主旋律 1961年12月首版。紅巖 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 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地,鎮壓共產黨...

兩上靈霄殿主要內容及表達思想感情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朝花夕拾 10篇主要內容 狗 貓 鼠 描寫了作者仇貓...

圍城的主要內容,圍城主要內容

圍城 主要內容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鴻漸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 克萊登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