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聯馮唐李廣賈誼,雖可憐,豈可棄青雲志

2021-03-04 05:11:00 字數 3465 閱讀 9173

1樓:晞河

陸游、孟嘗、岳飛,雖年老,終不移白首心。

根據:《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2樓:審計師

其實,「命」和「運」完全是兩碼事,「命」是先天的、註定的,無法改變的。而「運」卻是可以調整和改變的「運」會因為你的選擇和努力而發生改變的。萬事萬物都有由生至消亡的過程,人也一樣活在這一特定的規律之中,但人並沒有完全喪失了對「命運」的掌握能力。

只要我們選對了屬於自己的最佳位置,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那條路,幸福與成功就會接踵而來。

那麼我們如何去改變自己的現狀,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一、瞭解自己。真正的瞭解自己,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自己的喜惡,因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看不清人生髮展的方向,渾渾噩噩中一旦醒來已錯過了最為美好的時光。

所以要想真正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首要的是瞭解自己,瞭解什麼對自己有利,瞭解什麼對自己有害,瞭解自己的人生定位、人生方向和目標,才能真正去把握自己的命運,才能有針對性的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哪怕你有滿腔的抱負也很可能頭撞南牆,哪怕你有滿腹的經綸也很可能懷才不遇。

二、瞭解環境。從出生到獨立到成家立業,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周邊環境、周邊的人與事的影響,沒有人能夠遮蔽外部的作用力,所以我們也要儘可能的去探求和探索自身所處的環境,大到整個世界整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家庭,只有瞭解了環境才能去適應環境進而改變環境使之對自己有利。

三、信念與心態。「有些人運氣總是特別好」,你經常聽別人這樣說。但是,不知你是否想過,為什麼這些人即使身處逆境,卻仍能創造那麼多的機會?

不可否認,有的人就是天生好運,做起事來總是事半功倍,困難的時候總是有人相助,但這樣的命好雲也好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那麼好的命運,因此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努力,只有心懷正念,才能走得好,走得快,走得穩。除了那些天生的好命好運的人之外,走好運的人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知道如何吸引好運,如何激發別人幫助自己的熱情。

這些往往**於其人的信念和心態,一個陽光積極快樂的人,身邊總會有著一群人,願意接近他,願意幫助他,好事也願意與之分享,而一個陰暗抱怨憂鬱的人,身邊的人會越來越少,沒有人願意整天聽他的抱怨和牢騷,更不可能去忍受他的諷刺和刻薄,這樣的人,往往路越走越窄。那麼應該抱有怎樣的心態堅持怎樣的信念,就不言而喻了。

四、正確的藉助外力。 例如:調整自身氣場、調整風水環境、藉助貴人之力等等,正確、有效的藉助這些外力的幫助,往往能夠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但其前提是自身的爭取和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再好的命、運,再好的風水,你自身不努力,即使有收穫也不會長久,就像有人一夜暴富,最終卻窮困潦倒身陷絕境。

面對這些幫助,我們要心懷感恩之心,將之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和助力,不能將全部希望都押在這些人、事、物上。只有心懷正見,才能真正藉助這些外力為自己謀求更加快樂幸福的生活。

五、信仰的力量。不可否認,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我們所未知的力量,冥冥之中總有著一些我們未探索未明瞭的能量,這些往往通過不同的信仰來表現或實現,無論是自己堅定的目標還是宗教等信仰,莫不是一種能量,特別是大眾化的信仰,更加能夠以群體的氣場形成一種強大的磁場,從而使個體處於強大的能量場中,如果這種信仰是善的、正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得正能量,這便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滕王閣序 (唐)王勃

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七絕,寫的是漢文帝召回被貶往長沙的賈誼,與之宣室夜對的一事。

詩的第一句從正面著筆,寫文帝求賢而至「訪逐臣」,彷彿熱烈頌揚文帝的求賢若渴和虛懷若谷;次句的「才調」,兼指才能與風調,與後面的「更無倫」相合,寫出了賈生少年才俊,風采照人的精神面貌。第三句,承上啟下,細緻、形象地描繪出了文帝那種虛心垂詢,求賢若渴的情態。但這一切在詩人看來無非「虛」也,「虛」既「徒然,白白地」之意,更兼「可憐」二字,可謂詩眼,「可憐」即「可惜」之意。

這一幕歷史上少見的聖主求賢,風雲際會的圖景,為什麼在詩人李商隱看來是「虛」而「可憐」呢?讀最後一句我們才知道:乃是因為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也。

至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就顯示出來了,這就是所謂欲抑先揚。詩人李商隱通過正反、抑揚、隱顯、承轉等藝術處理,把自己的用意曲折地表現出來:諷刺了文帝的所謂求賢,同時對賈生寄予了無比的同情。

不過,李商隱在本詩中更多的是自憐,是借他人之灑杯,澆自家胸中的塊壘。一般地說,一個人一旦倒黴了,便對他所以為也倒黴的人就寄予更多的同情,所謂「同病相憐」也。

李商隱少有才名,更兼有大志,自謂「欲迴天地」。但偏偏命途多蹇,陷於牛李二黨之爭中屢遭排擠和打擊,長期沉淪下僚,最後潦倒至死。因此,不得意的李商隱,對他所認為的也是不得意的賈生,就寄予瞭如此的同情。

其實不然,李商隱是錯了。自古以來的讀書人中能象賈生那樣得意的又有幾個呢?即使賈生不算大得意,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裡,賈生決不能算潦倒。

文帝對他很瞭解,很尊重,他對文帝可以隨便上疏言事,稱性而談,毫無顧忌和保留。彼此幾乎可以說是君臣而朋友的關係,但賈生似乎是有點「貪得無厭」,他向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政治、經濟問題,如關東諸侯王的問題,匈奴的問題,富商大賈的生活驕奢和侵削貧民的問題,還有定名,興禮樂的問題,他要求文帝把這此統統交給他,讓他裡裡外外來包辦。其實他不瞭解文帝,生長於憂患中的文帝,境界比他高得多了,腦子比他清醒得多了。

他的這些急功近利的建議,文帝當然不允,但文帝並未讓他下不了臺,只是向他表示自己無德,不能大規模地有所作為,對賈生的一片熱腸雄心,還了他個「謙讓未遑」。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盡害之,乃短賈生曰:『……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史記·屈原賈誼列傳》)。

文帝出於對賈生的愛護,又因他的思想太激進,不可能大用,只得把他貶往長沙了。故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句「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確實,不能因對賈誼之貶,就否定文帝之「聖」。

還有,賈誼多次向文帝提到削藩的問題,但文帝都沒有聽從,原因是文帝對此事早就心中有數,其次也是出於對賈誼的愛護,不讓他參與皇家的家務事,避免招來不必要的傷害。後來的晁錯不是因此而白白地丟了性命嗎?

因此,在我們看來,賈誼的沒有得到大用,對他而言,未嘗不是好事,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文帝重用他後,賈誼的結局更悲慘。至於他後來自傷,憂鬱至死,那完全是他個人的原因,胸懷太不寬廣了。

常言道「宰相肚裡可撐船」,可見賈誼非相才也。

再回到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在藝術上當是無可挑剔的。但李商隱的這種想當然的論史態度恐怕是不值得仿效的吧?他毫無根據地就以為賈誼也跟他一樣倒黴,可笑地表示對他同情,而諷刺其實在當時堪稱「聖主」的漢文帝。

由此,我們也得到一點啟示:閱讀鑑賞古典詩歌,一定要對背景材料有較深入的瞭解,我們才不至於被詩人牽著鼻子走。

【賈誼被貶於長沙】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居此三年,寫有《吊屈原賦》和《?鳥賦》,開中國文學史上漢賦的先河。賈誼第一次記載了"長沙乃二萬五千戶耳"的戶籍數,推知西漢時長沙已是一座約十來萬人口的諸侯封國都城。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啦。滕王閣序 千古一絕。。

人道馮唐最易老,始悟李廣卻難封!這句話的意思

馮唐和李廣都是古代有名的大將軍咯 馮唐在漢文帝的時候做官,但漢景帝時被罷免 漢武大帝又想用他,發現這個老漢已經九十多歲了。他作為一個典故就是說,這貨有才,有志,但是如果一直沒有機會 沒有遇見賞識的人,很容易就老了,沒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完成自己的志向咯。李廣涅,是漢朝牛b一時的大將軍,特別牛。就是我...

對對聯要點,詳細,對對聯要點,詳細

基本規則 1 字數相等 字數相等 包含三層意思 上下聯相對應的片語字數相等 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字數相等 上 字數和下 字數相等。2 內容相關 3 詞性相當 是對聯的語法要素,其含義是 上下聯相對應的每個字 詞的詞性應屬於同一類別。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如 春來眼際,喜上眉梢 兩句話共同表達春天...

相思夢對什麼對對聯,對對聯,相思對什麼

上聯 相思夢 下聯 寂寞秋 上聯 相思夢 下聯 寂寞詩 上聯 相思夢 下聯 寂寞人 相思夢網戀情 相思夢暢想歌 對對聯,相思對什麼 上聯 相思夢 下聯 寂寞秋 上聯 相思夢 下聯 寂寞詩 上聯 相思夢 下聯 寂寞人 綜為 要看你處在什麼bai詞景中,給你du 舉幾個簡單zhi 的例子吧!如 上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