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經濟學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主要有哪些表現

2021-03-04 02:23:34 字數 4908 閱讀 9798

1樓:

福利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福利的一種經濟學理論體系,它是由英國經濟學家霍布斯和庇古於20世紀20年代創立的。

福利經濟學是以「完全競爭」的形式出現的標榜研究福利或最大化原則的為壟斷資本獲取最大利潤辯護的一種經濟理論。無論是主張既要經濟效率又要公平分配的福利經濟學家,

也無論是強調經濟效率而不討**平分配的福利經濟學家,都只是藉助純粹形式主義的分析來為西方國家的經濟現狀進行辯解,

並企圖為壟斷組織利用國家制定有利於自己的「福利國家」政策、**和產量政策以及對外**政策出謀獻策。

福利經濟學對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

2樓:電纜

一、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調節作用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社會保障對經濟

發展的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以調節社會總需求,平抑經濟波動。當經濟發生危機時,職工的失業率就會上升,個人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下降。

這時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對失業職工經濟上給予補助,有助於提高社會購買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復甦;當經濟發展高漲時,職工失業率下降,不僅個人收入增加,社會購買力增強,而且社會保障支出相應縮減,**規模增大,能夠減少社會總需求的膨脹,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達到平衡。因此,社會保障以支出為手段,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有效抑制經濟過熱或過冷現象,促進和保持國民經濟良性發展。二是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長期積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實行多渠道投資營運,不僅能使**保值增值,而且有助於資本市場的繁榮。

三是社會保障把每個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特別是在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給予資助,在維持其基本生活的同時,還通過生育保險、撫育子女和教育津貼等形式,對勞動力再生產給予資助,以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素質,適應市場用人需求。因此,國家通過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社會保障措施,不僅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達到熨平經濟週期的目的,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通常情況下,我們稱社會保障制度為社會的「安全網」和「穩定器」,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1.化解市場經濟中的人生風險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風險,如生、老、病、死、失業、傷殘和意外傷害等等,這些風險有的是我們一生不可避免要經歷的或必須面對的,有的是不可**的。

這些風險對個人是一種困難或災難,如果集中到社會上,則會成為諸多的社會問題,長期積累則可能引起社會矛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人們遇到的風險、遭遇的困難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矛盾可以起到化解作用。2.

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社會保障是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基本生活。一般來說,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貧困低保等制度的建立,使廣大老百姓在年老或發生困難時能獲得救助,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減少或降低了承擔各種意外、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和養老壓力,消除後顧之憂、危難之憂,民心相對穩定,社會也就比較穩定。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民能有飯吃,生活有保障,不至於因為生計鋌而走險,危害社會,則天下安定。

3.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以濱海縣在本世紀初全面實施企業改製為例。當時,全縣有200多家企業申請破產,導致3萬多名職工下崗失業,2萬多名退休人員拿不到養老金,長期積存的社會矛盾激化,曾有六七百名職工集體上訪,圍堵了縣域境內的204國道,使企業改制舉步維艱。

縣委縣**加大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法規,並多方籌集資金,將下崗失業職工全部納入失業保險,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2023年又將所有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納入醫療保險,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使企業改制順利進行。可以說,如果沒有社會保障,我縣的企業改制是無法進行的,企業退休人員的生活沒有保障,必然激化社會矛盾。因此,實行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是推進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可以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穩定。

三、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消費需求消費是整個經濟鏈條上最後一個環節。有經濟學家研究表明,投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拉動經濟增長0.2%,而消費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拉動經濟增長0.

8%,是投資的4倍。因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提高民眾的收入,增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提高了社會購買力。因為,低收入人群是公共消費的主體,對低收入人群實施救助,改善他們的收入狀況,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消費,擴大公共消費,以致拉動經濟增長。二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適當提高社會保險支付標準,發揮其拉動消費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社會保障支出規模取決於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和支付標準。根據大數法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增加社會保障**積累,不僅增強社會保障抗風險能力,而且能適當提高支付標準,使之與當地經濟發展、收入增長、消費水平、財政能力、物價水平等相適應,使保障物件的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提高,可以增強他們的消費信心,提高購買力,促進消費需求。三是**增加財政投入,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增強群眾的消費信心。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應根據經濟增長速度,增加對社會保障的投入,適當提高社會保險專案的支出標準,增**眾收入,滿足其消費需求。比如,我國已連續十一年提高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髮放標準,縮小了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收入差距,對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促進再就業失業保險制度不僅保障失業職工的基本生活,而且對再就業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一是預防失業,有效化解市場經濟條件下引發的階段性風險。近年來,隨著失業保險**積累較多,一些地方**不僅對徵繳費率進行調整,而且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緩繳失業保險費,或採取集中減徵的法,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還對困難企業實行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有效預防職工失業。

二是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失業者再就業能力。隨著經濟和科技不斷髮展,企業用工要求也在不斷上升,以致缺乏專業技能的失業人員再就業十分困難。而失業保險可以提供失業者免費培訓的機會,承擔了再教育成本,避免因失業者能力水平低下造成「就業障礙」,減少勞動力留滯,促進其儘快實現再就業。

三是扶持鼓勵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運用失業保險**對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支援,實行創業帶動就業崗位補貼、創業者社會保險補貼、小額貸款貼息、創業培訓補貼等,以此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從而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鑑於社會保障制度的這些功能和作用,我們應努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為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社會公平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新福利經濟學為什麼是社會保障的主要的理論基礎?其要點有哪些?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示?

3樓:張迪張迪啊

30年代末期開始,學者們對舊福利經濟學學說了爭論。至50年代,在批判和吸收庇古舊福利經濟學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福利經濟學」,主要代表人物有勒納、卡爾多、希科斯、柏格森、薩繆爾森等。新福利經濟學首先在方**上提出了與舊福利經濟學不同的效用序數論、邊際替代率、無差異曲線和消費可能線等分析方法,擯棄了舊福利經濟學的基數效用論、庇古的收入均等化理論,保留了其資源有效配置的建議,認為效用是不能計量的,不同的人之間的效用是不能比較的,收入均等化是不能增加社會福利的。

據此,提出了補償原則、社會福利函式理論以及次優理論。

1、補償理論包括卡爾多補償原則、希克斯補償原則、西托夫斯基補償原則、李特爾補償原則。補償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國家的任何政策變動都會導致市場**變化,將會使有人受益,有人受損,這不符合帕累托最優條件的福利原則。應該從受益者那裡取走一些收入以補償那些受損者,補償後如果還有剩餘,就說明社會福利增加了。

如果受益者的收益大於受損者的損失,那麼,對整體國家來說福利也仍然是增加的,有些國家政策會使某些人短期受損,但從長期來看,會使大家都受益,受損者也自然得到了補償,從而也增進了社會福利。

2、社會福利函式理論的基本思想是,社會福利和影響社會福利的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式關係,社會福利是全體勞動者所購買的商品和所提供的要素和其他有關變數的函式,這些影響因素可能有各種不同的配合,在一定的收入分配條件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就在於對各種不同配合的選擇,帕累託的生產和交換的最優條件僅是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要達到最大福利,就必須滿足充分條件,保證個人的自由選擇,進行合理的收入分配。新福利經濟學認為,所謂「合理」的收入分配,絕不等於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因為,對於不同偏好的個人來說,存在著不同的自由選擇,平均的收入並不能保證他們的個人福利都能增進。

3、次優理論

由於壟斷、外部性和公共產品等因素導致市場失靈,市場的資源配置不可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處於低效率,最優化只能趨近而不可能實現,生產與交換的最優條件及其結果只能是偶發事件。次優理論所關心的問題是,在達不到最優位置時,離開所有可能達到的最優位置,就是次優位置,也就是說,只要帕氏最優條件中有一個條件不能滿足,就只好離開所有其他的最優條件,這種狀態就是次優配置狀態。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當實現帕累托最優的限制較多、獲取的資訊量較大,並必須支付資訊成本和行政費用,則應採取第三優政策。

現實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效率狀態往往是第三優,它不僅允許存在帕累托最優條件,而且還允許考慮資訊成本和行政支出,比次優效率更易達到。

(三)福利經濟學的平等與效率理論

福利經濟學中的平等,一般是指社會成員收入的均等化,不同於一般哲學意義上的平等。效率屬經濟學範疇,是指技術水平和資源存量一定的條件下,通過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也即帕累托最優。

現實中平等和效率是一對矛盾,一方面社會和政治制度要求所有成員都享有「平等權利」,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根據效率向生產要素供給者提供報酬,經濟制度體現的競爭原則必然表現為優勝劣汰、貧富懸殊。這種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是通過競爭實現效率的結果;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收入分配的平等,勢必損傷人們的積極性,造成整個社會執行的低效率,從而不利於經濟發展。福利經濟學認為,在經濟平等和效率之間,存在一種互為代價的替代關係,稱之為平等於效率的交替。

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是尋求平等與效率之間最優交替的途徑,從制定國家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一是增加國家對教育費用的支出,提高全社會的文化水平,提高勞動力素質,有助於縮小收入差別。二是修訂福利措施,特別是對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和有勞動能力但無職業或收入很少的人。三是修訂稅收規則。

為避免勞動力和資本閒置,以及人才、財產的外流,停止實行過高的所得稅、累進稅、財產稅等,開徵一些既可以促進效率、又不會妨礙平等的稅。四是擴大社會流動性,允許勞動力和資本流動,創造均等的機會。

福利經濟學經過不斷的演變發展,被廣泛採用,成為社會保障制度重要的理論基礎。

根據新福利經濟學的觀點,以下哪一項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滿足條件

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是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是社會福利最大化 新福利經濟學認為,社會福利的核心是經濟效率而不是公平,也就是說研究如何達到社會的最優狀態。而且帕累託還以序數效用和無差異曲線分析為基礎發展了他所提出的社會最大滿足原則,即 帕累托最優狀態 其主要內容是 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條件下,生產資源在各...

發展經濟學的特點是什麼,發展經濟學的重要意義

發展經濟學的重要意義 一 發展經濟,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可以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 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三 努力發展我國經濟,可以積極擴大內需,提高內需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四 有利於更好的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

巨集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巨集觀經濟學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講巨集觀經濟政策,如 行業政策 貨幣政策 金融政策等等!巨集觀經濟學研究的主copy要內容 第一 作為消費者的家庭部門和作為生產者的廠商部門如何作出選擇,以決定消費和投資數量,從而決定整個經濟的總需求。第二 家庭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第三 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