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不同朝代紡絲成就,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冶金業的成就

2021-03-04 01:34:16 字數 5815 閱讀 2416

1樓:蘭臺東觀天一水

中國古代紡織品採用麻﹑絲﹑毛﹑棉的纖維為原料,紡績(紡沙﹑輯績﹑繅絲)加工成紗線後經編織(挑織)和機織而成的布帛,通常稱紡織品。不同時期的紡織品是衡量人類進步和文明發達的尺度之一。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紡織技術。

中國古代的絲麻紡織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古羅馬帝國最早是通過「絲綢之路」上絲織品的傳播,稱中國為「絲之國」的。

新石器時代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約2023年)發現有麻的雙股線,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劃著4條蠶紋,同時出土了紡車和紡機零件。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距今約2023年)出土了編織的雙股經線的羅(兩經絞﹑圈繞起菱紋)地葛布,經線密度為10根/釐米,緯線密度地部為13~14根/釐米,紋部為26~28根/釐米,是最早的葛纖維紡織品。河南鄭州青臺遺址(距今約2023年)發現了黏附在紅陶片上的苧麻和**布紋﹑黏在頭蓋骨上的絲帛和殘片,以及10餘枚紅陶紡輪﹐這是最早的絲織品實物。

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距今2023年左右)出土了精製的絲織品殘片﹐絲帛的經緯密度各為48根/釐米,絲的拈向為z拈;絲頻寬5毫米,用16根粗細絲線交編而成;絲繩的投影寬度約為3毫米,用3根絲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為s拈,拈度為35個/10釐米。這表明當時的繅絲﹑合股﹑加拈等絲織技術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時出土的多塊苧麻布殘片,經密24~31根/釐米,緯密16~20根/釐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紡織技術更進一步。

新疆羅布泊遺址出土的古屍身上裹著粗毛織品,新疆哈密五堡遺址(距今2023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織品,組織有平紋和斜紋兩種,且用色線織成彩色條紋的罽,說明毛紡織技術已有進一步發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2023年)內出土了青灰色棉(聯核木棉)布,經緯密度各為14根/釐米,經緯紗的拈向均為s拈。同時還出土了絲麻織品。

上述的以麻﹑絲﹑毛﹑棉的天然纖維為原料的紡織品實物,表明中國新石器時代紡織工藝技術已相當進步。

商周時代

此時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宮廷王室對於紡織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統治者設立與紡織品有關的官職,掌握紡織品的生產和徵收事宜。商周的絲織品品種較多,河北城臺西遺址出土黏附在青銅器上的織物﹐已有平紋的紈﹑皺紋的縠﹑絞經的羅﹑三枚(2/1) 的菱紋綺。

河南安陽殷墟的婦好墓銅器上所附的絲織品有紗紈(絹)﹑硃砂塗染的色帛﹑雙經雙緯的縑﹑回紋綺等,殷墟還出有絲繩﹑絲帶等實物。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出土了緯二重組織的山形紋綺殘片。

進入春秋戰國時期,絲織品更是豐富多彩,湖南長沙楚墓出土了幾何紋錦﹑對龍對鳳錦和填花燕紋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錦繡品。毛織品則以新疆吐魯番阿拉溝古墓中出土的數量最多,花色品種和紡織技術比哈密五堡遺址出土的更勝一籌。

漢代漢代紡織品以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和湖北江陵秦漢墓出土的絲麻紡織品數量最多,花色品種最為齊全,有僅重49克的素紗單衣﹑耳杯形菱紋花羅﹑對鳥花卉紋綺﹑隱花孔雀紋錦﹑凸花錦和絨圈錦等高階提花絲織品。還有第一次發現的印花敷彩紗和泥金銀印花紗等珍貴的印花絲織品。沿絲綢之路出土的漢代織物更是絢麗璀燦。

2023年新疆民豐尼雅遺址東漢墓出土有隸體「萬世如意」錦袍﹑「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手套和襪子等。毛織品有龜甲四瓣紋罽﹑人獸葡萄紋罽﹑毛羅和地毯等名貴品種。在這裡並首次發現蠟染印花棉布及平紋棉織品。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絲織品仍以經錦為主,花紋則以禽獸紋為特色。2023年新疆于田屋於來克城址和高昌國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出土有夔紋錦﹑方格獸紋錦﹑禽獸紋錦﹑樹紋錦﹐以及「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長」織成履等。毛﹑棉織品發現有方格紋毛罽﹑紫紅色毛罽﹑星點藍色蠟纈毛織品,以及桃紋藍色蠟纈棉織品等新的纈染織物。

隋唐時代

此時紡織品的生產分工明確,唐王朝官府專門設立織染署,管理紡織染作坊。唐代紡織品在各地均有出土,以新疆﹑甘肅為最多,傳世品則以日本正倉院所藏數量最豐。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出土了大量唐代緯線顯花的織錦,花紋以聯珠對禽對獸為主,有對孔雀﹑對鳥對獅﹑對羊﹑對鴨﹑對雞及鹿紋﹑龍紋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還出現了團花﹑寶相花﹑暈花﹑騎士﹑胡王﹑貴字﹑吉字﹑王字等新的紋飾。

紋纈染色更有新的發展,有紅色﹑絳色﹑棕色絞纈絹﹑羅;藍色﹑棕色﹑絳色﹑土黃色﹑黃色﹑白色﹑綠色﹑深綠色等蠟纈紗絹及絳色附綴彩繪絹等,代表印染工藝技術已達到新的水平。

宋代宋朝的紡織業已發展到全國的43個州,重心南移江浙。絲織品中尤以花羅和綺綾為最多。宋黃升墓出土的各種羅組織的衣物200餘件,其羅紋組織結構有兩經絞﹑三經絞﹑四經絞的素羅,有起平紋﹑浮紋﹑斜紋﹑變化斜紋等組織的各種花卉紋花羅,還有粗細緯相間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羅等。

綺綾的花紋則以牡丹﹑芍藥﹑月季芙蓉﹑菊花等為主體紋飾。此外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緞。印染品已發展成為泥金﹑描金﹑印金﹑貼金﹐加敷彩相結合的多種印花技術。

宋代的緙絲以朱克柔的「蓮壙乳鴨圖」最為精美,是聞名中外的傳世珍品。宋代的棉織品得到迅速發展,已取代麻織品而成為大眾衣料,松江棉布被譽為「衣被天下」。

元明清時代

元代紡織品以織金錦(納石失)最負盛名。2023年新疆鹽湖出土的金織金錦,經絲直徑為0.15毫米,緯絲直徑為 0.

5毫米,經緯密度為52根/釐米和48根/釐米;拈金織金錦的經緯密度為65根/釐米和40根/釐米,更加富麗堂皇。山東鄒縣元墓則第一次出土了五枚正則緞紋。

明清紡織品以江南三織造(江寧﹑蘇州﹑杭州)生產的貢品技藝最高,其中各種花紋圖案的妝花紗﹑妝花羅﹑妝花錦﹑妝花緞等富有特色。富於民族傳統特色的蜀錦﹑宋錦﹑織金錦和妝花(雲錦)錦合稱為「四大名錦」。2023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織錦165卷,袍服衣著200餘件。

第一次發現了單面絨和雙面絨的實物,其中一塊絨的經緯密度為64根/釐米和36根/釐米,絲絨毛的高度為 0.2毫米。棉織品生產已遍及全國各地。

明代末年,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萬匹至2000萬匹。精湛華貴的絲織品,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遠銷亞歐各國。

中國古代紡織業的特點

古代紡織業的發展歷程,對中國古代乃至近現代歷史程序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古代紡織業具有以下特點:

紡織業與人民生活的休慼相關

中國古代紡織業發展程序中,經常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並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紡織業技術先進

我國古代紡織工具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效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我國的紡織工藝遙遙領先,享有盛譽。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裝置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中國除了使用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複雜的花紋提花織物。

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分佈廣,產品種類多

紡織產品繁雜多樣又豐富多彩,可歸納為刺繡、絲綢、服飾和地毯四大品種。這四大品種,製作工藝各不相同,風格獨具。絲織物的圖案花紋,不論小花、大花、單色、彩色,也不論幾何自然形,都適應著絲物結構和實際用途,並且又與同時代的藝術裝飾相映照。

漢代字書《說文解字》中有不少關於紡織業產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種達20餘種。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件素紗禪衣,衣長128釐米,袖長190釐米,重量僅49克。武則天時代,綾錦坊中就有「巧兒」365人,內作使綾匠83人,掖庭綾匠150人。

唐玄宗時期,宮中專門織錦刺繡的女工就多達700人。唐代絲織品有綾、錦等十幾類,每類又分為許多品種,其中的綾有二十多個品種。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冶金業的成就

2樓:匿名使用者

(一)青銅時代的輝煌:

1.【夏朝】二里頭文化開始

2.【商周】青銅鑄造技藝相當成熟

(二)鐵器時代的奇蹟:

1.冶鐵工藝:

(1)【春秋】發明冶煉生鐵和鋼(塊鍊鋼)的技術,堪稱奇蹟!

(2)【南北朝】發明更先進的灌鋼法,生產出更優質的鋼2.冶鐵燃料:

(1)【漢代】開始用煤做燃料,並用來冶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煤的國家.

(2)【北宋】用煤冶鐵很普遍

(3)【南宋末年】開始用焦炭冶鐵

(4)【明朝】流行開來

3樓:匿名使用者

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誌,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中國古代各朝代名稱及起止時間

4樓:星光下的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23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夏: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商: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

周: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771年;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國(魏、蜀、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2023年;

南宋: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元朝: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

明朝: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清朝: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經過漫長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

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歷史王朝簡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就此完。

我國曆史各朝代排列順序,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排列

炎黃 堯唐 虞 夏 有窮 寒 夏 商 殷 周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 西楚 漢 西漢 新 漢 玄漢 東漢 蜀漢 曹魏 孫吳 三國 魏 蜀漢 東吳 蜀漢 魏朝 東吳 東吳 蜀漢 魏朝 晉 西晉 東吳 東晉 北魏 南北朝 南朝 劉宋 北魏 南齊 北魏 樑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陳 北齊 北周 隋 ...

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有哪些,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物理學?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物理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一 中國古代物理學史概述 二 力學 1 槓桿原理 2 滑輪與轆轤 3 尖劈與斜面 4 重心與平衡 5 力6 刻舟求劍 7 浮力與比重 8 陀螺與平衡環 9 彈性變形與彈性定律 10 橫樑的學問 11 大氣壓 12 空氣動力學及飛行幻想 三 ...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科舉制度,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哪一朝代

隋 楊廣立進士科,正式開始 唐 分科,設武舉,大力推行 打破了世家政治 宋 加殿試,設糊名制 明清 考四書五經八股文,完備科舉規則,就跟今天知道的一樣了.查閱古代科舉制的 隋朝開始設立 進士科舉 唐朝開始發揚 科舉進士 武則天設殿試 考的基本就是那些老迂腐的 八股文 四書五經 科舉是唐朝延用了隋朝的...